

题目:城市污泥热解炭化产业化应用及发展趋势
报告人:山东金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景元琢 副总经理
山东金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景元琢
固废处置也要转换动能
——访山东金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景元琢
“新旧动能转换,不单是传统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作为为所有产业服务的环保产业,也需要技术的升级、创新,也需要新旧动能转换。”山东金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景元琢告诉记者,公司正通过固废处置技术创新升级驱动环保产业新旧动能转换。
在环保产业中,固废领域是重点,重中之重则是城市污水厂的大量剩余污泥处理,每年全国仅生活污泥就高达4000万吨,60%以上没有安全处置,且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企业的工业污泥更是量大污染重。污泥中有病原菌、重金属和抗生素等,对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最可怕的是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目前,国内污泥的处理方法中,填埋是过渡手段,堆肥解决不了重金属和抗生素问题,焚烧又产生二噁英。我们经过研发攻关,提出了污泥热解炭化固化重金属的解决方案。”景元琢介绍,目前,炭化技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产业化推广。金孚环境历时3年针对国内固废领域现状所作出的解决方案,从核心技术研究、生物炭安全性评价及使用、生命周期评价优化等,一步步实现工艺、技术与装备定型,也走向了产业化。
污泥处理难题之一是脱水,难度大且成本高。以现有手段,每吨污泥脱水的成本为100-120元。而金孚环境所研发的污泥深度脱水技术,打破污泥细胞壁,并使细胞内水迅速导流出来,实现快速脱水,每吨污泥脱水成本仅为60元左右。
金孚环境开发的热解炭化技术,将重金属转化为残渣态,在生态链中不会被作物吸收,实现固化,消除重金属毒性。过程中消解抗生素,减量90%,保留氮磷钾,作为园林绿化营养土。“针对不同重金属,我们开发了低成本的定向催化固化剂,这也是我们的技术壁垒之一。”景元琢说,金孚环境承担的天津青凝侯淤泥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是全国最大的污泥。来源:http://m.e23.cn/jnnews/2018-04-16/2018041600014.html
金孚环境济南崛起的固废“清道夫”


金孚环境兖矿集团煤节能干燥项目菏泽木糖废渣处理生产蒸汽项目
本报记者 焦小超
双创档案
创新企业:山东金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创新人物:孟辉 景元琢
创新项目:高含水固体废弃物的热解及燃烧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蒸汽余热低温干燥技术
经典语录:固废处理是一项事业,更肩负对社会的责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环境的三大污染源中,水和大气的治理已在路上,固废物的处理却更任重道远。在济南,就有这样一家专门对污泥等固废物“开刀”的企业,它不仅要医好“固废之病”,还在努力“变废为宝”,它就是山东金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孚环境”)。
金孚环境是固废处理与环境修复综合服务商,致力于固体废弃物环保处理、污染土壤修复、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装备制造与工程建设。尽管“金孚环境”品牌才满3年,但创业团队已深扎行业10年,多个样板项目也注脚了它的实力——以信为金,深孚众望。
化腐朽为神奇污泥炭化变营养土
提起固废处理与环境修复,不少人并不知晓其中奥秘,但实际上固废就“潜伏”在人们身边。单是市政污泥处理领域,我国每年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就高达4000万吨,而污泥中含有病虫害、病原菌、抗生素和重金属等污染物,治水不治泥,等于白治,只是把污染换了个地方!
目前,国内对这些污泥的处理方法主要是焚烧、填埋和堆肥。但现有污泥处置技术无法解决污泥重金属、抗生素等核心污染物问题,这些污染物会重新进入生物链,造成二次污染转移。“焚烧产生二噁英,填埋也只是临时过渡手段,填埋场告急后又该怎么办呢?”
这个难题成了金孚环境两个创始人孟辉和景元琢创业的切入点。金孚环境开发了污泥炭化技术,通过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度机械脱水、高效热力干燥、热解炭化及重金属固化等核心工艺,彻底消除污泥中的污染物,并转化为富含氮、磷、钾的营养土,用于园林苗圃绿化及盐碱土壤改良。
这项技术正在“世界开发银行-天津青凝候污泥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中产业化应用,以解决天津市过去10年填埋场的存量污泥,成分多元复杂,总处理容量达70万立方米,并修复填埋场受污染的土壤。这是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存量污泥处置项目,每天有1300吨污泥“化腐朽为神奇”。手握核心技术 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而远在2000多公里以外的厦门市,金孚环境也把这项国际上兴起的污泥处理先进技术应用到了厦门市市政污泥热解炭化项目之中。尽管项目体量和日处理能力与天津项目不可同日而语,但对金孚环境的意义却同样重要,因为孟辉和景元琢的初次创业就在厦门,如今厦门公司已主做活性炭技术服务与贸易。
2012年底,孟辉从北京出差回济南,在北京南站偶遇老同学景元琢。巧的是,两个人恰好买了同一班高铁票,两个山东大学同宿舍的兄弟聊了一路。“我们学的都是热能工程,如果进军能源领域,很难在体量上与大的能源企业对垒;而学环境工程的人,当时多将精力集中在大气和水的治理上。何不来个技术和行业的跨界,把专业知识应用于固废的处理,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有着家国情怀的年轻人一拍即合。
2013年1月,孟辉和景元琢坚定地踏上了创业路。他们对产生固废的行业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研,发掘了很多有需求意向的项目。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作为初创企业,融资遇到困境。开始创业的两年里,公司的每分钱都用到项目上,两人一分钱的工资都没有,给员工发的钱也是东拼西凑借来的。“这就倒逼着我们思考,是产品还是模式出了问题?”一位商界大咖的话启发了景元琢,“当你觉得缺钱时,就不是钱的问题!”
如醍醐灌顶般,他们意识到,企业的商业模式出了问题,他们重新梳理,深入思考如何将重资产的模式变为轻资产模式,充分释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举重若轻。“手握核心技术和成熟管理,我们可以成为链接外部资本、优质供应商和项目三方的‘关节’,提供技术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由面转向点 打造多个样板项目
实际上,这样的定位已经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埋下了伏笔。他们要做的是为企业和政府客户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从技术咨询服务、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建设到投资和运营。他们用“种地”的理念去经营企业,深耕细作,地种的越多,管理的越好,收成也就会越好,这才能在膏腴之地获得持续性收益。
但他们初始也走了一些弯路。受互联网“摊大饼”思维的影响,在最初的合作企业选择上,并没有最优化,只要有项目就接,对风控也略显淡薄。摔了一跤后,他们才猛然发现,“互联网可以这样讲故事,但这远不如深挖优质客户的附加值!”
这一“跤”是一个生物质废渣处理项目。项目建设期遇到很多困难,用户企业经营不规范,当地村民无端阻挠,项目建设完成投产运营后,他们选择了提前移交。及时撤出后,两个人意识到,必须得选优质企业、优质项目才行,不能急于先拓面。于是,一个个掷地有声的样板项目开始涌现。
在高含水固废资源化领域,对于全国轻工企业每年产生的6亿吨高含水废渣,金孚环境采用专有的深度机械脱水、气化燃烧等技术,将木糖渣、中药渣等工业生物质废渣转化为清洁能源,实现了固废处理与能源生产并举。这项技术已在多个生物质废渣处理项目中应用实施。
引技术活水 借力产学研一体化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样板项目就是兖矿集团洗混煤节能干燥BOO项目。金孚环境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蒸汽余热低温干燥技术,实现洗混煤和煤泥等高含水物料的低能耗脱水。整个项目由金孚环境投资、建设、运营,年处理洗混煤70万吨,年节约标准煤5万吨,这也是国内迄今最大的洗混煤处理项目。
据了解,一般的洗混煤节能干燥项目,每小时只能处理七八十吨,而金孚环境的处理能力高达每小时200吨。当然,这取决于金孚环境的核心技术,而技术之源便是产学研协同创新。大学和科研机构擅长做基础研究,金孚环境的强项则是工程化和产业化,产学研一体化成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活水。
在孟辉看来,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神经网,技术转化与产业化给它添加肌肉和骨骼,只有互相给力才能成为有血有肉的整体。2014年底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山东环保节能技术产业化基地便是金孚环境赖以依托的技术平台。
此外,金孚环境还与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恩菲等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公司拥有以院士、研究员、教授为核心的研发团队,拥有10余项国家专利,核心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抢行业先机 聚焦深度技术开发
如今,金孚环境所深植的固废处理领域,正面临重要的机遇期与发展期,甚至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地位。孟辉和景元琢刚入行时,却不是这般情景。当时,国家更重视的是大气和水,而水处理行业“重水轻泥”的现象一直普遍存在。“凭着自身行业积累,我们感觉这定会是趋势和方向!”两个人果然押对了“宝”,“时代给了机会,能不能抓住就得靠自己了!”
实际上,在固废处理领域已有一批大企业携巨额资金涌入,因为资金更充足,它们做的多是大型园区。而金孚环境采取差异化,瞄准的恰是,大企业没有做,小企业做不了的单个企业综合环境服务项目,也就是一个个的点,但串联起来却是一片“蓝海”。
一步步的稳扎稳打,金孚环境已经建立起与多家科研院所的深度技术合作,同时对现有固废处理领域做纵向和横向的深度技术开发,比如让污泥进一步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对污泥中的有价值的元素进行深度提取,比如提取氮、磷、钾等,让污染物变身为“城市矿产”和肥料。“这可不是异想天开,荷兰每年能从污泥中提取万吨磷资源。”孟辉说。而他们的污泥处理技术成功应用到污染土壤的修复,实现了技术的升级和服务领域的跨越。
固废处理是一项事业,更肩负对社会的责任。“以信为金,深孚众望”,这是金孚环境的价值观,也是这家环境企业的座右铭!
“济南创业创新企业巡礼”专栏,重点找寻那些正埋头苦干、默默耕耘的“双创”优秀企业,通过深入采访,力求讲好他们的创业创新故事,既为挖掘和传播“双创”经验,也为帮助他们及与他们类似的企业,得到更多政策和资本的关注与支持。
来源 :http://jnrb.e23.cn/shtml/jinrb/20170831/16791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