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深圳市老旧居住小区众多,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建老旧居住小区海绵化改造一般受地上、地下空间制约,应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时应统筹考虑场地竖向及其与周边场地衔接关系,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本文结合深圳实际研究老旧小区改造目标及达标路径,研究不同类型老旧小区的改造方案及技术措施,综合考虑老旧小区各类改造项目的协同关系,从管理、技术、维护等多角度提出针对性的LID设施布局及组合方式,以期为深圳市老旧小区的人居环境提升及源头污染物的削减提供技术支撑。
近年来,城镇化进入深度发展阶段。老旧小区作为城市发展初期提供居民居住空间的主要场所,承担了重要的城市功能。
图片来源:pixabay
但是随着小区年限的增长,部分老旧小区开始显示出配套设施不全、环境脏乱差等特点。部分无法继续使用的老旧小区通过城市更新进行拆除重建,但是大部分老旧小区由于并未达到必须拆除重建的标准,仍然以综合整治作为其改造的主要思路。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老旧小区量大面广,要大力进行改造提升,更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支持加装电梯和无障碍环境建设。
部分城市2000年以前建成小区比例[数据获取自网络数据,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海绵城市作为近年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发展理念,实现了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但是由于老旧小区的绿化较少,改造空间制约因素大。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落实海绵城市理念,是城市整体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
(1)深圳市老旧居住小区众多,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城市各类用地中,建筑与小区类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等)一般占总用地的40%,其产生的雨水径流约占城市径流总量的50%。2015-2016年,在住建部启动的30个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的试点区中,大部分(约70%)为城市建成区,约30%用地为已建小区。
深圳市2000年以前建成小区比例[数据获取自网络数据,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深圳市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老旧居住小区众多,2018年统计结果显示:深圳市共计4543个住宅商品房小区,其中2000年前建设的居住小区总计约1780个,占比约39.2%。2016年8月,《深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2020年,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用最高标准、最高质量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海绵城市。同时,深圳正在大力推进老旧小区的雨污分流工程,要求在2019年底前全部完成老旧小区的正本清源改造。雨污分流的改造为同步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契机,同步海绵化改造可以完善小区排水系统、提升小区景观功能、改善小区环境品质。
因此,如何在深圳市已建区的功能升级改造、老旧建筑有机更新、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提升中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如何实现老旧居住小区的雨水径流的有效控制利用,已成为目前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老旧小区问题突出,“海绵化”改造难度大,缺乏专门的实施路径研究
老旧小区的海绵化改造受地上、地下空间制约,其绿地率普遍较低或挪作他用,地下管线复杂,自行敷设的管道系统和无名管造成改造难度较大。因此,应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时统筹考虑场地竖向及其与周边场地衔接关系、排水管网现状排水能力及空间布局、建筑屋面类型及排水形式、是否有车库及车库顶板排水方式、是否有景观水体等,还需要和老旧小区各类基础设施改造等统筹推进。因此,已建老旧居住小区改造是一项系统、复杂、艰巨的任务。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目的及原则(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一 、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分级及方案要点
1.1 老旧小区分级
通过对深圳市老旧小区现状的分析,将其分为四种类型,每种提出相应的标准和改造要点。
老旧小区海绵化分级(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1.2 海绵Ⅰ类小区改造方案要点
1)以目标为导向,在已经较好的本底条件下达到正本清源要求后进行径流组织优化,提升人居环境和水系统水平。尽可能达到综合整治类指标要求;
2)硬化场地的径流应汇入透水下垫面进行处理,增加面源污染控制措施;
3)建筑周边绿地宜下沉并结合景观增加雨水花园,雨落管断接至下沉式绿地或高位花坛;
4)宜采用透水停车场,结合改造将部分未利用空间改造为透水停车场;
5)探索轻型屋顶植被绿化毯等已建建筑屋顶绿化方式。
1.3 海绵Ⅱ类小区改造方案要点
1)以问题及目标为导向,在解决小区水问题的前提下,结合绿地等进行径流组织优化,尽可能达到正本清源类指标要求;
2)完善管网系统,彻查雨污管错接及偷排污水,应确保连续三天晴天后雨水管道中无污水流出;
3)尽可能控制屋面(通过雨落管断接)、道路(排入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环保型雨水口)的径流量及径流污染。
1.4 海绵Ⅲ类小区改造方案要点
1)以问题导向,找到最为突出的水问题(内涝点、污水溢流、错接乱排等)通过正本清源及海绵城市改造解决问题;
2)完善管网系统,彻查雨污管错接及偷排污水,应确保连续三天晴天后雨水管道中无污水流出;
3)削减面源污染,道路雨水口更换为环保雨水口或者增加截污挂篮,充分利用有限绿地空间,可考虑在雨落管下增加小型雨水花坛等形式。
1.5 公建类小区改造方案要点
1)以目标为导向,学校医院等公建类用地一般具有较大的绿化面积,达到正本清源要求后进行径流组织优化,提升人居环境和水系统水平。尽可能达到综合整治类指标要求;
2)考虑安全性及经济性,学校等地使用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应平缓下沉;
3)尽可能控制屋面(绿色屋顶、雨落管断接)、道路(排入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环保型雨水口)的径流量及径流污染。
二、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技术选择
2.1 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技术
老旧小区的海绵化改造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水环境、水安全为主要目的,同时具有增添绿色空间、提升基础设施水平等作用,应根据老旧小区项目条件因地制宜选用海绵城市建设方案。例如,有雨水利用需求的场所,可根据雨水回用用途配建相应的雨水净化和收集回用设施;对于存在点源污染的区域应进行截污处理;在面源污染严重区域设置雨水设施应经充分论证。
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方案建议(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老旧小区改造不宜采用昂贵且复杂的海绵城市措施,不宜对小区排水系统做过大的改动而影响居民生活,因此建议老旧小区的海绵化改造贯彻“因地制宜”思想,多结合地形采用小规模海绵化改造思路,在较小的投入下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部分海绵化技术的适宜性分析(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2.2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技术路线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针对各个项目的问题、需求及其他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不同的目标、技术路线,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
1)屋顶承载能力不足或坡度较大的屋顶应限制进行绿色屋顶改造;
2)建筑周边的雨水滞留设施与建筑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m;
3)初期雨水较脏时,应对初期雨水进行弃流后才能进行收集回用;
4)将小区原有绿地改造为下沉式绿地或雨水花园等设施时,应结合现有竖向条件,避免大量土方开挖,并确保硬化面积雨水能够流入设施内;
5)利用景观水体对小区径流雨水进行调蓄时,应采取措施确保不能造成景观水体水质的恶化,如设置旋流尘沙、过滤等装置;
6)应尽量避免对无问题或新建道路或广场进行透水铺装改造;
7)在使用透水铺装设施时,应杜绝在混凝土、沥青等不透水底基层上铺设透水砖等伪透水铺装工程;
8)在对比较特殊的建筑进行改造时,应有针对性选择技术方案,如学校的海绵化改造,在方案和设施的选择上应注意安全性,并突出体现示范教育意义;医院由于其特殊性,一般不进行雨水的入渗或回用改造。
无地下空间开发下海绵改造技术路线(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地下空间开发下海绵改造技术路线(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二、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案例
下面以深圳市南山区某老旧小区为案例探索海绵城市改造策略。
3.1 现状问题
该小区建于九十年代,属典型老旧住宅小区,占地面积1.86公顷。在改造前面临面源污染严重、排水不畅、管道错接漏接等多种问题。2017年被纳入南山区海绵城市改造项目库。在区海绵办、街道办、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合作中成功落实海绵城市理念。
问题及需求(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3.2 改造思路
多种改造项目联合实施,问题为导向:以小区改造为契机,以存在的问题为核心。将正本清源改造、海绵化改造、优质饮用水改造、天然气入户、小区外立面整治、环卫改造等多个改造类项目联合实施,一次改造完成,避免反复施工。共计改造成本约600万元,远低于分别改造的费用总和。
因地制宜选择技术措施:结合小区现状管线、绿地、铺装实际情况设置海绵设施,主要采取的海绵城市措施为: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生态停车场。
3.3 改造措施
径流组织优化——现有绿地结合实际下沉5-20cm,绿地中设置溢流井。路面雨水通过路缘石开孔排至下凹式绿地向地下渗透,当水量超过渗透能力后,剩余的雨水溢入溢流井排入雨水井。
雨水管断接——原直接接入雨水井的屋面雨水立管,在其距散水坡以上10cm处截断,使雨水直接散排至下凹式绿地。
排水设施梳理——原水泥路面上的检查井在拆除路面时会松动、损坏,必须重新安装加固,并与新路面调平;个别雨水篦因路面拓宽较大而导致远离路边的,应向路边移近。
增加透水下垫面——停车场植草砖铺设;增加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透水砖铺设。
径流组织优化
海绵设施平面布局及模型
3.4 改造成效
实现了小区正本清源,彻底消除混接;解决了小区点源污染;通过径流组织设计和海绵设施的布置,道路污染等得到了控制,解决了小区面源污染;人居环境得以提升,增加了停车位,绿化品质得以提升,改善了居住环境;探索性强、生态示范意义强。经过模型初步评估,改造后小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约60%。
海绵化改造前后对比
结论和建议
老旧小区覆盖面积广,人居环境提升空间大。在老旧小区的改造中同步落实海绵城市理念,能够起到削减面源污染,提高小区排水安全,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但因为老旧小区的改造空间和资金受限,需要因地制宜制定更合适的海绵方案。
本文通过对老旧小区的海绵化改造提出建议并以某小区的实际改造为案例进行分析,简要说明了老旧小区的海绵改造路径和思路,目前,关于老旧小区的海绵建设指引、监测、补贴等仍显不足,应尽早制定针对老旧小区的海绵化建设的各项管理措施,在制度上和技术上完善改造体系。
参考文献:
[1]任婕. 基于海绵城市的南方老旧小区改造技术体系研究——以上海为例[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工程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8:6.
[2]魏媛媛,李玲,阎轶婧,黄天地.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的老旧小区改造方案探讨——以潍坊新村为例[J].净水技术,2018,37(10):118-123.
[3]刘博文.老旧小区雨水系统海绵城市改造设计研究[J].中外建筑,2018(07):107-109.
[4]汤钟. 高密度开发强度下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探索[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东莞市人民政府.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工程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东莞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7:12.
[5]陈世杰. 立体城市模式下的海绵城市建设要点探讨[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东莞市人民政府.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工程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东莞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7:9.
[6]王建龙,涂楠楠,席广朋,车伍,李俊奇.已建小区海绵化改造途径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17,33(18):1-8.
[7]安延涛,侯頔.老城区海绵城市改造规划——以沈阳市某小区为例[J].城市住宅,2017,24(04):22-24.
[8]王春华,方适明,陈学良.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旧小区排涝治理实践[J].给水排水,2017,53(03):45-47.
[9]王晓昌,王永坤,任心欣,熊赟,吴亚男.深圳市某体育中心低影响开发系统应用与模拟评估[J].给水排水,2016,52(05):91-96.
作者
汤钟,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硕士,现就职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张亮,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硕士,现就职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俞露,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环境与生态专业副总工程师
李亚,西安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硕士,现就职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胥瀚,桂林理工大学给水排水工程硕士,现就职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辑、排版 / 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