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现场
为了更好地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本次论坛开场阶段《净水技术》通过情报积累,首次尝试性发布西南地区污泥处理处置行业现状和项目概况,报告中描述了截至2018年底,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和污泥处理行业的总体情况,指出西南地区在污泥处理行业投资力度仍稍显不足,同时,列举了西南地区目前为止需重点关注污泥处理工程项目。近年来,《净水技术》情报收集能力不断增强,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在新媒体服务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未来,也希望继续发挥行业媒体责任,为推动水务行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暨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闫志英表示处置决定处理,处置途径不畅是困扰我国污泥工艺路线选择的瓶颈;面临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短缺等问题,“资源循环、绿色、健康”是未来技术创新的重点,污泥中“污染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是未来发展趋势。必须走“单点技术到以系统方案突破,打造污泥处理处置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系统路径”。四川能投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中心主任介绍了创新的资源化利用工程——遂宁市本级污泥绿色资源化利用产业化示范项目,该项目污泥与果蔬垃圾、粪渣、养殖粪便、秸秆等进行协同处理,不仅有效提高沼气产气率,还提高末端产品有机质含量,提升产品品质。项目对沼气发电余热进行利用,有效实现了节能降耗。

成都市兴蓉污泥处置有限责任公司工艺副主任工程师韩云逸和重庆市三峡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张双分别介绍了成都和重庆地区运营公司在污泥处理模式方面的探索。成都兴蓉污泥处理项目主体工艺采用整合优化德国半干化和日本三菱焚烧技术,是国内首家采用该工艺的污泥焚烧厂。污水处理运营企业应该从工艺调控入手,调整最佳的污泥性状,为污泥减量化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科研院院长王胤和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分院副总工贺湘俊以成都市双流区污泥规划和重庆珞璜污泥处置中心工程等典型项目为例,从设计角度探讨了污泥处理处置问题的思维转型。污泥处理处置应做好全流程的规划设计,从规划、可行性研究开始,贯穿项目设计流程,均应建立污泥合法合规的处理处置理念。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要纳入本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结合新型集成化污泥处理处置工艺,规划设计分布式污泥处理处置设施,与区域中心污水处理厂一体化建设。

高含水率是制约污泥处置的瓶颈之一,重庆大学教授郑怀礼和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杨顺生详细介绍了污泥的化学调理与深度脱水的典型技术,分析了污泥水热炭化工艺中关键参数选择。水热炭化处理后,污泥含水率可降至50%以下。

目前来说,和污水处理相比,我国在污泥处理处置的投入和重视程度相对滞后污泥,作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最后一公里”,已成为污水治理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西南地区,污泥处理与处置相对落后于东部地区,区域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从业人员对于先关技术、经验交流的愿望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