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环境学院孙连鹏院长、李若泓团队招聘博士后
来源:中山大学环境学院孙连鹏院长、李若泓团队
一.学校简介
中山大学建校于1924年,是教育部和广东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公认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中山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学科教学和科研的机构之一,经过40余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在国内环境学科领域的整体优势地位,成为国际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与科研机构。学院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环境重大战略需求,形成了具有显著华南特色的水\土\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环境生态与微生物组、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环境化学与毒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等优势学科方向。2021年,中山大学环境/生态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前0.2%,国内高校中排名第八。在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全球排名40,国内高校中排名第七。为了适应学科发展的进一步需求,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现面向国内外招聘博士后。
二.合作导师
孙连鹏: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污泥减量及资源化、排水管网数字化研究。先后主持及参与国家、省市科技及横向委托项目50余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等。发表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开发了具有污泥源减量特性的污水处理工艺、厂-网-河污染溯源、模拟及动态管控技术等,相关技术成果荣获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技术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广东省专利优秀奖、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
李若泓: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7年获香港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学位。2018-2021年于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获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二等奖。致力于易腐固废资源化处置、膜净水技术和环境功能材料研发,目前已发表SCI/EI检索论文15篇,授权中国专利3项,其中以第一作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Research等中科院一区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专项基金、香港特区政府大学资助委员会合作研究基金、香港特区政府大学资助委员会主题研究计划等10余项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
三.研究方向
四.应聘条件
(1) 在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取得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微生物学、应用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博士毕业两年内),或近期可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者;(2) 具有良好的英语读写能力,近五年在相关研究领域发表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一作两篇或以上);(3) 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较强的主观能动性,能独立开展研究工作;
五. 薪酬待遇
(1)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将为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办公场所、实验设备、科研项目等支持。(2) 学校将为博士后人员提供竞争力的薪酬待遇(面议)。(3) 优秀的博士后可以申请国家、广东省的各类博士后人才项目,获批者可享受项目提供的工资补贴。(4) 聘期结束考核优秀者,可依据学校转聘政策申请转聘副教授岗位。(5) 学校提供校内博士后公寓,按照中山大学有关规定自行缴纳租金。(6) 博士后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可落户广州,子女可入学中山大学附幼小。
六.应聘材料
(1) 本人简历(附近照,请包括:出生年月、从大学起教育背景、工作简历、科研成果、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等);(2) 能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有关材料,如:论著目录、代表性论文、获奖情况、未来研究计划等;
七.联系方式
应聘者将应聘材料发送至lirh53@mail.sysu.edu.cn(李若泓老师)。邮件标题请注明“应聘博士后-单位-姓名”。经过初步筛选后需进行面试,并需作十五分钟学术报告(包括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及未来博士后工作设想)。同时也欢迎有兴趣申请专职研究人员或者报考博士、硕士的同学来信咨询。
《中国给水排水》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给水排水》”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给水排水》)”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仅供分享不作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请联系我们(022-27835520),我们会立即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