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城乡一体同网同质 优质服务惠及民生——重庆两江水务探索农村饮用水改造管理新模式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过程中,要格外关注困难群众,要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抓好农村饮用水工程也是一个重要的民生环节。农村饮用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水是生命之源,发展农村供水、保障饮用水安全是农村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对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卫生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两不愁三保障”首要解决的就是“不愁吃、不愁穿”的问题,“不愁吃、水为先”。但部分农村依然存在着“靠天吃水、靠山吃水”的问题,水质差、水量没保障,缺乏可靠的饮用水来源。为了解决供水城乡分割、布局分散、重复建设、管理粗放等问题,保障农村供水工程可持续发展,政府和供水企业已不断加大对城乡统筹供水的建设力度,新型的供水系统正朝着“城乡一体化供水”方向发展。为支持重庆市两江新区的发展,重庆水务集团两江水务有限公司于2011年挂牌成立,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供水范围涵盖了两江新区鱼复、龙兴工业园区;江北区寸滩、唐家沱组团,以及五宝镇和铁山坪;渝北区洛碛镇、石船镇;南岸区广阳镇等区域,供水总面积约430平方公里,用户数约20万户,服务人口约45万人。供水辖区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农村供水区域广,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差”。石船、五宝、洛碛等大农村片区面积约180平方公里,占据全司42%的供水面积。农村片区管网长度821公里,以小口径居多,其中DN100以下管道675公里,大部分为PE、PVC、PPR材质。全司在运行的共有5个水厂,除新建的鱼嘴水厂外,其余4个水厂洛碛水厂、明月沱水厂、石垭水厂和天坪水厂均为乡镇水厂,而这些乡镇水厂也一直承担着农村片区过渡期间的供水任务。已于2016年通水投运的鱼嘴水厂是一座新型现代化水厂,一期工程供水设计能力为20万m3/日,2019年8月开工目前正在加紧实施的二期工程建成后将达到40万m3/日的规模,鱼嘴水厂供水已完全覆盖龙盛、东渝等核心成熟片区,并逐步往石船、五宝、洛碛等周边农村片区供水辐射,逐步形成以城市带动农村,统筹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
现状一:农村管网抢修频繁
受农村地形地貌条件限制,农村供水管线安装复杂不规范,大部分管线或经山林、或穿农田、或走河沟;由于重庆山地地势落差大,管道承压压差较大,比如五宝片区管网压差达到1.3Mpa;加上农村区域供水管网使用年限普遍较长,且大多管道为PE、PPR或PVC材质,自然爆管或者被人为损坏问题较多,导致农村用户经常容易停水,管网抢修工作量特别大,其中石船片区曾一年管网抢修量多达600余次。
现状二:农村管网漏失率高
由于农村供水区域面积大,管网距离长、支管复杂、管线安装多样化,导致农村管网巡视工作难度大,部分管道漏失不易被及时发现,加上爆管频繁,造成农村管网漏损严重,供水有效率低。石船、五宝等农村片区在接收运行初期,供水管网有效率在50%以下,部分区域甚至在17%以下,比如麻柳、石垭、天坪。由于农村用户分布广且居住分散、距离偏远,山路崎岖、车辆难以到达,导致人工抄表和收费工作困难。有时候为了抄一户水表,抄表人员要走半小时的山路。
一是农村供水设施普遍基础条件差,出厂水质难以达标,加之农村用户用水量少,供水管网距离长,管网水停留时间较长,导致管网水质也难以达标;二是由于重庆山区地形地貌特征,农村供水普遍采用多级加压,区域蓄水调节池较多,池内存水时间过长也容易发生水质自然变质。多种因素造成农村供水水质难以稳定达标。
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供水问题,两江水务公司相继实施了一系列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一是石船供水改造工程。2016年初,渝北区政府将石船供水片区移交重庆两江水务有限公司管理。为了保证更好的供水,接收后两江水务立即展开石船供水改造工程,相继完成供水管网新建、旧管网改造、片区加压站整改等一系列工程措施,将鱼嘴水厂的优质水源供往石船及麻柳地区,成功关停原石船水厂、麻柳水厂2座乡镇水厂。一举解决石船场镇及周边16个村社共1.3万户居民饮用水问题。二是五宝功能区供水改造工程。2016年底,重庆两江水务有限公司从江北区政府手中接过五宝供水片区,随即开展五宝功能区供水改造工程。2018年完成2座串级供水加压站及配套管网建设,创造性的将鱼嘴水厂的优质水源穿越明月山脉供往五宝片区,提前关停原五宝乡镇水厂,解决五宝片区4600余户乡镇居民饮用水问题。三是洛碛供水保障工程。正在火热进行的洛碛供水保障工程,也以鱼嘴水厂为水源,建设远距离输水管道25公里,穿越明月山脉、穿过御临河底、途径铁路、高速公路等复杂地形条件到达洛碛老场镇,沿途供水拉通五宝、排花一线。将解决2万余户乡镇居民用水需求,并关停洛碛乡镇水厂。四是关旱供水工程。正在攻坚克难的关旱供水工程,已完成部分管网铺设,将新接收关兴、旱土、石壁、玉峰山等供水区域,通过新建高扬程加压站将鱼嘴水厂三级水源供往铜锣山脉的深山老区,解决山区居民饮用水难题,并关停天坪村水厂。在乡镇水厂关停之前如何保障过渡期间农村片区的供水安全,主要采取以下4个方面措施:
(一)供水基础设施改良提标
农村片区的供水基础设施条件差,原有乡镇水厂的制水工艺设计标准较低,出厂水质达不到国标。为了提高水质,在现有基础上,从取水设备到制水沉淀池、滤池、加药、加氯等基础环节着手,逐步改良原始工艺条件,实现农村片区乡镇水厂提质提标,保障过渡期间出厂水质合格。从2018年以来,经过两年多时间,石垭村级水厂制水设施通过更换取水泵降低制水流量、滤池翻砂、加氯加药整改等,实现水质达标的同时降低药耗、电耗,将石垭水厂的出厂水浊度从10NTU降低至1NTU,完全达到乡镇水厂水质标准;原天坪村水厂无沉淀池,原水直接过滤进入清水池,滤池反冲效果差导致滤池经常板结,出厂水浊度达到20NTU,通过采取滤池补砂、表面高压水人工强化冲洗、上部排泥、抬高滤后出水水头等一系列措施,将出厂水浊度降低至3NTU。此外,还实现了麻柳凤凰寺、回龙湾补氯设备稳定投加,五宝、明月沱水厂节能降耗改造等,从基础上保证农村片区水质、水量。常年工作在农户村舍的管网抢修人员,不论严寒酷暑,反复巡查排漏,不论白天黑夜,风里来雨里去,一条爆管信息、一个抢修电话,他们立即赶往现场。面对所管理的农村辖区供水有效率较低、水厂设施设备陈旧老化、供水水质不达标等诸多原始遗留问题,两江水务公司逐步清理,整改,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供水管理模式。实施管网改造、规范农村表务管理、解决农村“吃滴滴水”问题,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辖区的村镇供水有效率从20%、30%稳步提升至80%左右,水费回收率也由接收时的40%不到,提升至90%以上。
从取水源头到用户水龙头,全过程抓好水质监管,特别强化乡镇水厂出厂水、管网水,以及农村区域蓄水调节池的水质监测力度。他们跋山涉水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为了确保供水水质100%合格,主动摸索农村管网水质变化规律,排查水质问题,从水质角度出发提出意见和要求,指导供水生产和水力调度,保障农村水质安全。公司水质中心自成立以来,从最初的常规13项检测指标到现在能够检测水质全分析42项,在辖区内共设立常规取水检测点22个,每月每个常规检测点固定取样2次,确保辖区内所有的检测点每月都能做到检测,每半年对非常规取样点进行检测,实现检测100%全覆盖。针对农村片区,我司在加压泵房安装了水质在线仪表,实时监测水质,同时加强对农村片区的水质抽测力度,确保农村片区水质合格。在近年来对我司的水质抽检工作中,公司的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
面对供水辖区点多面广、偏远且分散的区域特点,公司充分运用现代水务信息技术,远程采集农村供水片区各个厂站运行情况、在线水质、水位、管网压力、流量等数据,以及现场视频安全监控传回中控室。公司调度中心24小时监控着20多个供水车间及10多个厂外加压站、30多个二次供水系统、公司4个片区的管网运行状况,全方位掌控全司供水系统实况,一旦出现设备故障、管网缺压或爆管、水质超标等异常情况,能第一时间联系处理,解决问题。目前,公司已实现全部运行系统的实时监控,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比,为整个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和理论支撑。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在“十三五”期间要大力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要求,从成立即对周边镇级水厂及其供水区域进行有效吸收整合、收购改造,从2011年至2020年,共接收鱼嘴、洛碛、龙兴等镇级水厂7个,成为集团向渝东北区域供水市场发展的“排头兵”,实现了集团供水市场从主城逐步向周边区域延伸的初衷。接收农村用水,做好了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做不好则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在不断拓展供水市场的同时,两江水务公司加大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力度,积极协调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并以协议方式稳定各项优惠:一是争取国家三峡移民后扶资金。先后利用三峡后扶资金360万元完成洛碛增压工程;2300万元完成石船供水改造工程,解决片区共计1.3万人的农村饮用水问题;2770万元进行关旱供水改造工程,解决片区1.4万人的农村饮用水问题,极大地解决了企业自筹资金的困局。二是用好农水补助政策。为了让农村片区的水质达到同城同质的要求,积极与政府协商,利用现行的农村扶持补贴优惠政策实施管网改造,先后协调石船镇政府筹资1430万元用于石船镇自来水村村通工程,提前实施完成金滩等4个村的供水全覆盖工作;渝北区水利局筹资470万元完成石垭水厂应急供水工程,解决石垭等3000户村民饮用水问题等,较快地推进了当地农水供水管网的改造,让老百姓尽快喝上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放心水”。三是用活各类政府补贴(偿)资金。在近年的市场拓展过程中,共争取到江北区对五宝和铁山坪连续7年的农水补贴1687万元,石船镇农水补贴35万元,东渝自来水关停补偿1500万元,洛碛水厂关停补偿755万元,补贴(偿)资金的到位,较好地缓解了企业在接收农村用水之初的运营亏损,保证了企业经济效益。
近年来公司累计共向当地政府争取到城乡供水建设资金约1亿元、农水补贴共计1000多万元。正是由于公司的不懈努力,通过全面提高农村区域供水可靠性,有效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以更优质的供水服务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2020年7月江北区将其最后的供水服务区域通过协议移交两江水务管理,配套提供华山、石庙、井池等3个村的供水改造资金1500万元,以及连续7年的农水补贴10万元/年。渝北区也将排花供水区域拓展并配套实施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第一步配套提供主管网及水厂改造资金370万元,第二步申请配套小管资金,两江水务准备申报三峡改造项目共3项资金约6210万元。两江水务公司一直坚持以“保障民生、服务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城乡统筹、资源整合、协同推进、规模发展、专业运营”的总体思路,整合城乡供水资源,补齐短板,提高供水保障能力,竭尽全力让城乡居民享有优质均等的供水服务。全司正上下齐心、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的新模式、新路子,全力助推两江新区的经济建设和水务集团的城乡供水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