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建林

夏东升曾对环境与科学工程这个学科的学生们提了两个建议,一个是希望学生培养出一种专业坚韧的意识,一个是要有把握未来发展的意识。作为武汉纺织大学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兼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他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废水处理的难题。
夏东升,二级教授,现任武汉纺织大学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兼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夏东升的团队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难降解废水的催化氧化技术,另一个是高效厌氧生物技术,这两个都是治理工业废水的核心技术。他认为,只要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就有利于解决难降解废水的高效低成本处理问题,并且还在纺织业、造纸业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日,第六届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拟获奖集体和个人公示,夏东升入选其中。
利用寒假时间留校搞科研
寒假原本对于大多数老师和学生来说,是个放松闲适的日子。但夏东升和他团队的成员并没有休息,而是利用这个假期,一头扎在学校理工楼里埋头苦干。
“寒假没有具体的教务工作,这么一整块的时间搞科研效率比较高。我们团队主要的工作包括看文献、做实验、课题申报以及讨论构思新的方案等等,看起来还是比较枯燥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谈到每天的工作流程,夏东升说,“上午8点到实验室,晚上9点半下班回家,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干到晚上,之所以9点半下班是因为理工楼要熄灯锁门。”
有些时候,面对工作,夏东升已经习惯了废寝忘食。正是这种“忘我”的科研精神,给足了他刻苦钻研,功课难关的闯劲。
夏东升主持国家863重大项目2项,国家863青年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主持国家863重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4项。其中涉及国家支撑计划“纺织印染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国家863重大项目 “高效过滤微滤氧化耦合技术与装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微波无极紫外多重降解方法及机理研究”等。
攻坚克难解决废水处理难题
夏东升认为,前些年,社会在关注发展和环境这两个问题上,只注重了前端,对环境问题关注的比较少,造成了现在的比较重的污染状况。就现在社会发展来说,环境与发展应该是同样重要,只有在注重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才是又好又快的发展。
我国是水质性缺水国家,节能减排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夏东升说,纺织印染行业是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又是用水量大、污染重、能耗较高的行业。尤其是染色水洗等工序废水不仅在印染行业废水排放总量中占很大比重,且色度深,最高温度达90℃,使得采用生物方法及膜处理方法等常规技术无法直接处理,浪费了大量的热能和水资源。
为此,他发明纺织印染废水分质处理回用技术,来解决印染行业废水处理及资源化问题。重点研究印染终端废水生化-物化联合处理回用技术。纺织印染行业实现了高温染色水洗、退蜡等印染工序废水的分质处理回用的工业化。针对印染终端废水,发明了双重催化氧化技术,水力驱动载体循环生物处理技术;并形成了印染终端废水生化。
此外,他还研发出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的催化强化厌氧技术,解决了印染行业废水处理关键技术问题。该技术用于处理高浓度难生物降解印染废水可以综合解决传统废水复杂合化物体系处理效率低,成本高的难题。
建立实践教育平台推广环保
夏东升还指导建设了武汉纺织大学绿色环保协会。该社团连续十年获全国百强社团、全国优秀学生社团、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国际经济绿色协会保护地球绿色行动最佳组织、洪山好人、纺大第一个登上人民大会堂领奖台、捧回团中央“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的社团。形成了专业化的社团及整合于环保专业学生培养体系的实践课程,将社团建成了集公益与专业培养于一体平台。提升专业实践的有效性带有普遍推广意义。
社团汇聚与培养了环保卫士,形成了专业社团的高地集聚模式:培养中华乐水行环保小卫士,有武汉市环保大使,有省环保厅义务宣传员,有湖北省环境友好使者,有感动江城高校十大人物,有洪山区民间河长,还有被共青团新闻联播称为手下强兵上万的“环保总教头”。
社团调研团队走过了9个省份,25个城市,63个湖泊,社团专业实践:2018年武汉市百湖湿地行”、2017“金水河河长制”、2018年“黑臭水体宣教”等项目获中华环保基金会水保护项目立项。2017年协会《绿芽特色环保社团育人模式研究》获批湖北省教育厅学生工作精品项目;2018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调研》获批湖北省高校实践育人重点项目;与指导老师一道研究创新,团队成员发表各级各类环保论文30余篇,获得全国环保类创新创意大赛奖项20余次;2019年社团“知行课堂”获批纳入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培养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