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浙能集团旗下浙江浙能兴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浙能兴源”)依托环保能源创新,以循环经济和综合能源服务“双轮驱动”,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打造“绿色浙江”、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2022年,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要求,加强技术研发应用,强化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增强污染防治与碳排放治理的协调性;同时,鼓励先行先试,形成各具特色的典型做法和有效模式。
浙能兴源成立20年来,持续在生物质能源、分布式能源、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治理等重点领域加强技术研究,推动科技孵化和成果转化,以环保能源领域的不断创新为绿色发展注入动力,贡献了多个典型案例。
2014年底,浙江浙能龙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两台15兆瓦机组相继投产发电,木屑、竹屑、废弃菌菇棒等昔日的农家废弃物变成了电厂发电的动力源,有力促进了当地民众增收创收。该公司还将生物质发电与光伏发电、区域集中供热相融合,目前正积极拓展分布式多能互补场景,打造区域综合能源中心。
污泥处理是污水处理的末端环节。但由于污泥成分复杂、处理成本高等原因,污泥处理成为制约产业链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污泥处置和综合利用水平,是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浙能兴源持续开展污泥资源化开发探索。该公司旗下的绍兴滨海污泥清洁化处置示范项目于2021年投运,成为国内首个投运的高比例污泥焚烧超低排放发电项目,日污泥处置能力达2500吨,助力绍兴市柯桥区实现了存量污泥消库清零和增量污泥日产日清。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采用了浙能集团开发的火电超低排放技术,并把原有的大型超低排放装置小型化,取得良好的污染物减排效果。
平湖独山港公用热电联产项目在污泥掺烧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煤炭+污泥+SRF”耦合概念。SRF是指固体回收燃料(Solid Recovered Fuel),由一般工业固废等制成,是一种可持续燃料,可在发电厂中替代煤炭等传统化石燃料。当前,浙能兴源正依托该项目,积极推进SRF替煤创新,在热电联产领域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当前,我国正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需要统筹能源安全供应稳定和绿色低碳发展。综合能源服务有助于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多能互补,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发展前景广阔。2022年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支持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培育壮大综合能源服务商等新兴市场主体。
浙能兴源立足浙能集团能源全产业链优势,着力发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在综合能源智慧管理平台等数字化手段的助力下,实现向多个工业园区、城市终端用户提供电力、蒸汽、热水、冷能、压缩空气、工业气体、水、污水处理和固废处理业务的“九联供”,有效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
凭借着在循环经济、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的持续创新探索,浙能兴源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成效。截至2023年8月底,该公司累计生产绿色电力20.41亿千瓦时、供冷6.57亿千瓦时、供汽376.94万吨,累计处置污泥约95万吨、垃圾21.6万吨、污水2.1亿吨,累计减排二氧化碳242.8万吨、二氧化硫1597.84吨、氮氧化物5966.16吨。未来,公司还将持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持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