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日,山东临沂水务集团董事长左国栋涉嫌在某KTV夜总会期间接受有偿陪侍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有关部门证实,情况属实,目前临沂市纪委监委已介入调查处理。这位国企领导的不检点行为,不仅违反了党纪国法,也暴露了水利系统的诸多问题。

正文
一、国企董事长接受有偿陪侍,是权钱交易还是寻欢作乐?
据网友爆料,左国栋在某KTV夜总会期间接受有偿陪侍,相关费用均由私营企业主支付。从网上曝光的图片看,左国栋坐在C位,一手拿着酒杯,身旁还有一位穿着性感的女士在说话。这个画面可以说符合了公众脑中的某种不良印象。
那么,左国栋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接受有偿陪侍呢?是为了权钱交易,还是为了寻欢作乐?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如果是为了权钱交易,那么左国栋可能是利用自己的职权,为私营企业主提供便利或者谋取利益,从而收受对方的贿赂。这种行为属于严重的腐败问题,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如果是为了寻欢作乐,那么左国栋可能是出于个人的享乐心理,滥用公款或者公权,在夜总会放纵自己的欲望。这种行为属于严重的道德败坏问题,不仅违背了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要求,也辜负了人民的信任和期待。
无论是哪种情况,左国栋都是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理想信念和道德底线双线失守,把公权力沦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钱色交易。他的行为已经构成了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并可能涉嫌犯罪。
二、国企董事长被查后继无人?其前任3年前被双开

令人惊讶的是,左国栋并不是临沂水务集团第一个落马的董事长。他的前任臧威望,在2019年5月被查时也是担任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同年10月,臧威望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通报中称,臧威望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抗组织审查;违反组织纪律,在组织进行函询时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违反廉洁纪律,搞权色交易和钱色交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涉嫌受贿犯罪。
臧威望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理想信念和道德底线双线失守,把公权力沦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钱色交易。其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时间跨度长、数额巨大。
2020年1月3日,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发布消息称,莒南县人民检察院对涉嫌受贿罪的临沂市水务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臧威望依法向莒南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可以说,在左国栋之前,臧威望就已经给水务集团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污点。然而,在臧威望被查后,并没有引起水务集团高层的警醒和反思。相反,在左国栋接任后不久,他就开始步臧威望后尘,在夜总会接受有偿陪侍。
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在水务集团内部是否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文化或者氛围?是否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或者隐患?
三、当地多位水务系统干部被查,“水”到底有多深?

如果说左国栋和臧威望只是个别现象或者个案,那么当地多位水务系统干部被查,则说明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和普遍。据临沂市纪委监委网站披露,在今年以来不到半年时间里,有多位水务系统官员因违法违纪被查:
2月10日:临沂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调研员王西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2月17日:临沂市水利局二级巡视员丰绍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5月8日:临沂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剑中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5月17日:临沂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部长周洋涉嫌严重职务违法被查。
可以看出,在这些被查干部中,并非都是水务集团内部人员。其中还包括了上级主管部门——水利局的领导干部和巡视员。
近年来,全国各地查处了多起水利系统的腐败窝案和串案,涉及金额巨大,影响恶劣。
例如,2014年7月,河南省纪委通报了42起涉及水利的典型腐败案件,有64名党员干部因涉案贪污2612万元被处理。
2015年8月,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水利系统腐败窝案串案被查处,涉及州水务局及下属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四个县水务局共6家单位,受处理人员中县处级领导干部4人,乡科级干部7人,移送司法机关11人,涉案金额高达5907.95万元。
2021年2月,河北省邢台市企业家霍申龙因犯行贿罪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50万元,其非法获利赃款2493.67万元上缴国库。
这些案件表明,在水利系统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和隐患,如权力不受制约、监管缺失、虚列支出、围标串标、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四、水利系统的腐败原因、危害和防范建议
那么,为什么水利系统会成为腐败的重灾区?水利系统的腐败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惩治水利系统的腐败?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水利系统腐败的原因
水利系统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权力不受制约,监管缺失
水利系统涉及的工程项目多、资金大、范围广,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而且往往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这就给水利系统的权力运行带来了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也给监督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在水利系统内部,一些领导干部掌握着项目审批、招投标、工程款拨付等重要权力,但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容易形成“一言堂”、“一手遮天”的现象,导致权力滥用、以权谋私。
在水利系统外部,由于水利工程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社会公众和媒体对其关注度不高,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水利工程的监管责任不清、不落实,或者存在利益勾结、相互包庇的情况,使得水利工程成为腐败的“盲区”和“温床”。
2.市场机制不健全,竞争不公平
水利工程建设涉及到多个环节,如项目立项、规划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监理、质量安全、验收结算等。这些环节都需要有规范的市场机制和公平的竞争条件来保障。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和单位没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规范程序,而是采取了围标、串标、指定中标、虚假招标等手段,操纵和干预市场竞争,损害了其他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一些承建商为了获取水利工程项目或者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也会主动或被动地向相关领导干部行贿或提供其他好处,形成了权钱交易的恶性循环。
3.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水利工程建设涉及到国家和人民的重大利益,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各方行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和单位没有建立或者执行有效的制度,导致了制度空白或者制度失效。
例如,在项目立项方面,一些地方没有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而是随意增加或者变更项目内容和规模,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在招标投标方面,一些地方没有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进行操作,而是采取了暗箱操作、内外勾结等方式,损害了市场秩序和公共信任。
在施工监理方面,一些地方没有按照质量安全的原则进行管理,而是放松了对施工单位的监督检查,纵容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行为,影响了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在验收结算方面,一些地方没有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核算,而是虚报冒领或者拖欠工程款项,损害了国家和承建商的利益。
(二)水利系统腐败的危害
水利系统腐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水利系统腐败会导致国家财政资金的浪费和挥霍,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益和效率,降低水利投资的回报率。
水利系统腐败也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农村饮水安全、农业灌溉保障、防洪抗旱能力等,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2.破坏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水利系统腐败会导致工程质量标准的降低和违规,影响工程的结构强度、功能性能、使用寿命等,增加工程的维修成本和风险。
水利系统腐败也会导致工程安全管理的失职和渎职,影响工程的运行监测、维护保养、应急处置等,造成工程的安全隐患和事故。
3.损害水利行业的形象和信誉
水利系统腐败会导致水利行业的道德风气和纪律规范的败坏和松弛,影响水利干部职工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态度,降低水利行业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水利系统腐败也会导致社会公众对水利行业的信任度和支持度的下降,影响水利行业与其他部门、地方、群众的沟通协作,削弱水利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水利系统腐败的治理措施建议
水利系统腐败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执纪,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提高水利系统的廉洁水平和公信力。具体建议如下:
1.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党的领导是水利系统腐败治理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党对水利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水利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动摇,落实好“两个责任”,强化水利部门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建立健全水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完善水利系统反腐败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同级协同、内外贯通的监督网络。要加强对水利系统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监督,提高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2.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水利行业管理
法律法规是水利系统腐败治理的重要依据和手段,要加快完善涉及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管理、行政审批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权限、操作程序、监督方式等,消除法律空白和漏洞,增强法律约束力和执行力。要加强对水利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考核,提高水利干部职工和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的能力和自觉性。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查处纠正,对涉嫌违纪违法的人员依纪依法处理,维护水利行业秩序和公共利益。
3.加大监督力度,强化水利工程廉洁建设
监督是水利系统腐败治理的重要手段和保障,要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要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从规划编制、招标投标、合同签订、工程施工到验收交付等各个环节都要实行有效监管,防止出现暗箱操作、虚报冒领、质量缺陷等问题。要加强对水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审计,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和财务报告制度,规范资金拨付流程和使用标准,防止出现挪用挤占、截留私分、虚假报销等问题。要加强对水行政许可事项的监督评估,规范审批程序和标准条件,防止出现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收受贿赂等问题。
4.创新机制方法,提高水利系统治理效能
机制方法是水利系统腐败治理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要不断创新完善水利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推进智慧水利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水资源状况、用水情况、工程运行情况等数据信息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共享,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要推进阳光水务建设,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和透明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和重要信息,在公开中接受社会监督。要推进社会参与机制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防汛抗旱等方面来,在参与中促进共治共享。
结语

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水利事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水利干部应该以清廉为本、以公为道、以勤为风、以廉为鉴,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水利系统腐败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影响了水利行业的形象和信誉,必须坚决遏制和惩治。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水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以法治为基础,以监督为保障,以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强水利系统腐败治理,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有什么看法或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谢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