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李一平,河海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UNESCO-IHP)水教育主席,主要从事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研究。全国河长制湖长制研究与培训特聘教师,国际“水环境模拟与预测”学术年会发起人,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获得者,被评为河海大学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现为河海大学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并受聘为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UNC)客座教授,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和加拿大温莎大学客座博导,同时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 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撑计划等。
中国给水排水污水水环境大会(第八届)部分专家报告汇总:
报告题目: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关键要素
报告人:徐祖信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1995年从意大利罗马大学工学院学成回国到同济大学环境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上海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局长,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水污染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副总设计师,海南六水共治技术总师,云南大理水资源保护首席专家,联合国水资源和水污染治理有关项目咨询专家。徐祖信教授长期致力于城市重污染河流治理,提出了城市重污染河流“系统耦合治理”的技术思想,形成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担任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组组长,在苏州河水环境治理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国内多个城市水环境治理,应用成效显著,在中国城市重污染水体治理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在国内外水环境治理领域有重要影响。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
报告题目:地下供排水管道灾害防控技术的发展及“工程医院”共享平台建设进展 报告人:王复明 院士 中山大学/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复明,1957年3月生,河南沈丘县人,中山大学/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7年获大连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8年被评为“中原学者”。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基础工程设施安全维护理论与技术研究,在基础工程渗漏涌水防治和隐蔽病害诊治方面取得系统创新成果,解决了多项工程技术难题,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
报告题目:科学构建源头排水户到末端排污口的精准控污体系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城市环境研究院 孙永利 院长
报告题目:村镇污水系列化治理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城市环境研究院 李鹏峰 副院长
报告题目:污水碳磷资源协同捕获技术研究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城市环境研究院 郭兴芳 副总工
报告题目:城镇智慧水务创新与实践
报告人: 张辛平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院副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同济”牌高压带式污泥深度脱水机及其高干减量低碳创新工艺在污泥处理处置和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报告人:魏宏斌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上海中耀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排水管网会场:
报告题目: 构建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基石——排水管网提质增效
报告人: 格兰富水泵(上海)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含氟废水处理和含氟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报告人:李风亭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 教授 非洲科学院院士
报告题目: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设计——以福建仙游县木兰溪流域为例
报告人:毕爱军,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十四设计院总工, 正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双碳背景下城镇污水处理厂强化脱氮除磷工艺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万年红 副总工兼研究院院长
报告题目:二沉池青苔及漂浮物清理技术交流及工程实例分享
报告人:威海三田永磁科技有限公司 贺紫薇 经理
报告题目:保定市银定污水厂提标改造实例
报告人:仝恩从 保定市排水服务中心 副主任/给排水专业 正高工
报告题目:普罗名特在污水处理中的智慧
报告人:孙玉林 普罗名特流体控制(上海)有限公司 战略市场部业务发展经理
报告题目:煤化工废水近零排放与资源化利用示范技术
报告人:合肥工业大学 崔康平教授(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高水平导师,安徽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员)
报告题目:排水系统截污控源技术发展与思考
报告人: 管运涛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环境与生态研究院 教授/博导
报告题目:城市排水泵站微生物气溶胶风险识别与控制
报告人:白晓慧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三水”融合视角下河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实践
报告人: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生态市政院 刘冠琦
主要内容:按照“河湖统领、三水统筹”的思路,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并以厦门市杏林湾流域规划为例,提出上下游应协同相关标准及管理体制,牵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统筹推进生态保护、治污、安全、景观与发展。
报告题目:广州市密集区污水系统提质增效(荔湾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案例分享
报告人:李文涛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设计三院院长 高级工程师
园区污水大会报告题目:电子工业园区污水特点及除氟技术应用
报告人: 李晨 博士 江苏中电创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经理助理
报告题目:城镇污水厂进水低浓度成因分析技术及案例剖析
报告人:尹海龙,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城市水环境治理、水环境系统工程、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省部级项目等20余项;作为一作/通讯作者在Nature Sustainability、Water Research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3部,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参编国家标准和行业协会标准2项。
报告题目:城市排水管网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及应用
报告人:长江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管网所副主任专业师 彭寿海
报告题目:流域水环境治理中污染物排查溯源的意义、策略与思考
报告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唐颖栋 茅洲河水环境整治工程设计总负责人,一级项目经理、生态环境工程院副院长
报告题目:构建工业污水运营2.0模式
报告人:上海化学工业区中法水务发展有限公司 周珉 水研究中心主任
报告题目:城市雨污水管网一体化整治方案与实践
报告人: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周发鹏 中建七局二公司基础设施分公司副总经理
报告题目:喀斯特山地城市污水提质增效的痛点和对策分析
报告人:周飞祥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院生态所 所长/高工
报告题目:基于低碳韧性绿色共享理念的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设计
报告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汉京超 ,所长,博士,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海绵城市建设协同防涝减灾与减污降碳效应研究
报告人:吕永鹏,上海市政总院研究院院长,正高
报告题目:邯郸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方案分析
报告人:李晓,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水资源与环境院,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排水),咨询工程师(投资),北京市评标专家,北京工业大学专硕导师,具有十余年污水厂、给水厂、黑臭水体设计及污水管网等工程设计经验,同时兼任大中型市政工程项目经理职务,担任中国给水排水、净水技术等核心期刊审稿人。
报告题目:《高出水标准含氟光伏废水深度处理工程实例》
报告人:四川安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张林 水务事业部总经理
报告题目:黑臭水体淤泥耦合废弃生物质发酵制绿化用土
报告人: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 孙士权,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湖南省给排水行业“十佳科技工作者”,《中国给水排水》青年编委,中国疏浚协会疏浚设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十几年来,一直从事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黑臭水体修复理论与技术、黑臭水体淤泥新型资源化理论与技术、环保新材料等科研工作。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项目20余项;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授权专利6项;获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1项、湖南省水利水电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报告题目:一体化环境设计和水系统的可持续与创新发展
报告人:吴昊 :WADI设计(瓦地设计)创始人,总经理,荷兰注册景观设计师,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会员,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委会专家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会专家委员
报告题目:排水管网外来水智能风险评估算法开发与实现
报告人:郭帅 ,现任合肥工业大学市政工程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副系主任。200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2014—2016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排水管道入流入渗引起的外来水问题,管道破损引起的土体侵蚀与路面塌陷问题,管道无损检测技术等。已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高水平SCI论文2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多项,主持与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与面上项目,重点研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等多项纵横向课题,并担任多个国内国际期刊的评审专家。先后获得市政学科优秀博士论文奖,浙江大学优秀学科博士后,合肥工业大学学术新人奖、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年度最佳论文奖、合肥市高层次人才团队等多项荣誉。
报告题目:提高污水厂进水的浓度和集中收集率的几个因素
报告人:中持新概念环境发展宜兴有限公司总工艺师曹业始 博士
报告题目:AOA强化脱氮工艺大规模工程化案例分享
报告人:古凌艳 深圳市利源水务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事业部 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针对工业园区污水提质增效的“生物强化-氧化混凝”联合技术的应用
报告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丁来保 副研究员/环保研究室主任
报告题目:宁波再生水利用实践探讨
报告人: 邵泽岩 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PLAKeco®智能曝气控制系统在某污水厂应用研究
报告人:王淦 安徽泛湖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工学博士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水能源关系研究中心 研究员
报告题目:微污染水体和富营养化湖库系统治理技术及应用
报告人:昆明水啸科技有限公司 虎恩学 总经理
报告题目:序批式反硝化除磷-接触氧化双污泥工艺及数学模拟
报告人: 安徽农业大学 徐微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社会兼职: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给水排水》第一届青年编委,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智慧水务专业委员会委员
报告题目:基于MABR的污水处理技术及工程案例分享
报告人: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海之凰科技有限公司 李保安 教授/博导,著名膜技术专家,国家和天津市“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中国膜工业协会疏水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城市河道水质生态净化技术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
报告题目:威乐高效智能泵搅解决方案助力污水处理厂改造与建设(2024)
报告人:威乐(中国)水泵系统有限公司 方宏 高级技术工程师
报告题目:山地城市排水管网臭气研究及防控标准解析(新)
报告人: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敖良根 给排水总工、 教授级高工
报告题目:满足用户更多需求的免维修桨板曝气系统
报告人:上海仁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左晓坤 市场总监
报告题目:污水处理厂- 应用低影响替换方案新实践
报告人:格兰富水泵(上海)有限公司 李世瑾 市政水务全国应用技术经理
报告题目: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在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报告人:江苏金博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陈科鹏 工程师
报告题目:广州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研究与应用
报告人: 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 匡科 副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韧性城市 水脉相连—生态清洁小流域实践之路
报告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黄瑾 总工
报告题目: 日本排水管道流水音与AI组合渗漏水调查新技术
报告人:上海管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孙跃平 董事长/教授级高工
孙跃平,东京都立大学土木工学硕士,教授级高工,日本国家注册技术士(P.E.Jp),亚太地区注册工程师(APEC Engineer),上海领军人才,日本下水道协会特别会员,上海管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事地下管道非开挖修复的规划设计、技术研究以及施工管理二十多年,在国内外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参加了建设部《城镇排水管渠非开挖修复和更新工程技术规程》和上海市《公共排水管道检测评估技术规程》等十多部国家和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拥有相关发明专利11项和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中国水协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长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非开挖技术年度人物获得者。
报告题目:生活污水源分离的灰水与黑水中PPCPs类新污染物的削减与归趋 报告人:同济大学环境学院、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陈洪斌 教授/博导
陈洪斌:男,教授/博导,现在同济大学环境学院、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作,上海市水污染控制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负责人。长期致力于污染源水生物处理、生活污水源分离与分质供排水、工业废水资源化理论和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工作,迄今已主持完成数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和来自企业等的研发项目,成果已推广应用于多个污染源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回用深度处理工程,如全世界处理规模最大的东深源水生物处理工程(400万m3/d)。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进步二等奖。至今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申请与获得20多项专利。
报告题目:城市再生水利用技术及工程案例分享(拟定)
报告人:戴明华,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公司排水专业副总,水资源与环境院副院长
报告题目:污水处理厂通风除臭模拟优化及工程实践
报告人:曹东明,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
报告题目:《减污降碳视角下污水系统提质增效关键策略思考》
报告人:张春洋 中规院生态市政院副院长
报告题目:北方城区河道“平急两用”提升策略
报告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宋凯宇 正高级工程师,华中区域副总经理
报告题目:低能耗MBR超滤膜的设计要点与工程应用
报告人:上海世浦泰新型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白海龙 董事/ 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面向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膜处理技术
报告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吕兴霖 教授
报告题目:助力乡村振兴的农业农村水污染控制成套技术
报告人:东南大学 能源与环境学院 吕锡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吕锡武,1954年9月生,安徽宣城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1月同济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毕业、1984年9月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90年同济大学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博士研究生毕业。1996年12月-1997年12月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赴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访问研究,1998年9月-2000年3月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地球环境基金资助的博士后研究。国家注册公用设备(给水排水)工程师。社会兼职:江苏省太湖污染防治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南京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报告题目:平原河网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实践——无锡市主城区案例分享
报告人:华昕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沈晓铃 副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球墨铸铁管全生命周期分析》
报告人: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公司 李华成 技术总监
报告题目:面向未来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拟定)
报告人:普拉克环保系统(北京)有限公司 洪桂芳 高级销售经理
报告题目:如何实现可不停水检修的曝气系统
报告人:瑞好环境科技(太仓)有限公司 雷燕燕 产品经理
报告题目:活性炭吸附以及饱和活性炭(焦)再生新技术
报告人:无锡市友信赢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何艳 技术工程师
报告题目:城市分布式水厂的公建化解决方案
报告人:云南合续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刘然荣 副总裁
报告题目:南方滨湖城市污水提质增效系统方案
报告人: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熊文军 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基于矾花视境的污水厂深度处理提质节药实践
报告人:重庆市城镇污水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余云飞
报告题目:《双控高标准污水处理厂数据分析及应用》
报告人:常州市排水管理处 吕贞 技术总监
报告题目:“准Ⅳ类”排放下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新)
报告人: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津冀区域公司副总经理 王圣杰
报告题目:《威乐高效解决方案助力市政污水厂提标改造》
报告人:威乐(中国)水泵系统有限公司 黄建军 技术支持经理
报告题目:低温污水京标A排放标准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案例
报告人: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金涛 科创部资深高级经理
报告题目:AOA强化脱氮工艺大规模工程应用案例分享
报告人:古凌艳 深圳市利源水务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事业部 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赛莱默污水处理工艺优化及智慧化控制方案
报告人:雷振 赛莱默中国高级业务增长经理
报告题目:《基于MABR的低碳高效污水处理技术》
报告人:李保安 教授 天津海之凰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报告题目:高效脱氮除磷处理技术及其在污水厂提质增效中的应用:排污口向排水口的转变
报告人: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柴晓利 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用泵解决方案研究及应用分析
报告人: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王俊华 市政事业部总经理
报告题目:《以数据为驱动力,城市排水系统模拟与应用发展转型》
报告人:韩冠宇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智慧水务分院院长助理
报告题目 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报告人:戴晓虎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副组长、 国际水协会(IWA)Fellow。
报告题目:精细化运营-污水处理水质过程监测的探索与实践
报告人:天健创新(北京)监测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王莹 污水处理产品总监
报告题目:智慧排水关键节点核心技术在污水提质增效中的应用
报告人:合肥珂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张平生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空浮风机在污水处理节能降耗中的应用
报告人:河北金士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东部区技术总工 马文龙
报告题目:“工艺+数字化”双轮驱动的创新型智慧水务
报告人:湖南三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牟悦 研发部副总监 、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污水管网系统在线监测思考与实践》
报告人:江苏太湖云计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薛海燕 排水产品技术总监
报告题目:AVK阀门助力完善污水处理全生命周期管理
报告人:埃维柯阀门(上海)有限公司 胡兵 水行业区域经理
报告题目:黄河流域工业园区再生水高效集约资源化利用探讨
报告人简介:雷克刚,男,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三设计院副院长,公司水环境技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给水排水)工程师;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机械设备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智慧水务委员会委员,中国膜工业协会市政给排水应用分会副会长;甘肃省第一批陇原青年英才,全国给水排水行业杰出青年工程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负责大中型项目60余项,各类项目获奖1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2篇,主编参编各类标准规程15项,授权专利5项。
报告题目:城市水务数字孪生建设总体思路-以北京市为例
报告人:刘家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教授级高工,水资源所副所长
报告人简介:刘家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教授级高工,水资源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城市水文与水务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咨询工作,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委会副主任。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被授予中国青年科技奖、水利部青年科技英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称号。
报告题目: 厌氧氨氧化乃一种“深沟”技术
报告人:北京建筑大学 郝晓地 教授(郝晓地,山西柳林人,教授,从事市政与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污水处理数学模拟技术、可持续环境生物技术。现为国际水协期刊《WaterResearch》区域主编(Editor))
报告题目:“双碳”背景下治污降碳协同发力的机遇与挑战
报告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环境与交通院 院长助理 张显忠 同济大学博士
同济大学博士,现就职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环境与交通院 院长助理,主要从事城镇给排水系统、城镇污水厂、水环境治理、城市雨洪管理及海绵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设计与研究;工作多年来主导及参与完成了200多个项目的咨询设计与研究任务。2017年度荣获上海土木工程科技英才奖,2018年度荣获上海水务局首届青年才俊奖,2019年度荣获上海水务局第一届青年拔尖人才,2019年度荣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给水排水首届“水业杰出青年”,2021年上海优秀青年工程勘察设计师,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特聘专家。
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皖西学院等多所高校校外导师,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乡镇水务分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雨洪管理与海绵城市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近年来发表论文40余篇,《中国给水排水》青年编委主任、《给水排水》青年编委、《净水技术》青年编委。获授权专利6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12项,国家级及省部级学会协会等科技奖30余项。
题目: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实践
报告人:德国汉诺威水协的汉诺威水有限公司 总经理 M.Sc. Chiyan Peng 理学硕士 彭赤焰先生
彭赤焰先生简介:德国汉诺威水协的汉诺威水有限公司 总经理。1965年出生,1985年湖南大学给水排水专业学士,1997年德国下萨克森州应用大学水资源管理理学硕士。DAAD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奖学金获得者。城市排水防涝、雨水综合管理和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专家。在德国,荷兰和中国从事设计30多年。专业重点在可持续发展的雨水综合管理(海绵城市建设),排水管网动态水文水力数学模型,排水防涝规划,城市河流水系生态修复工程,排水系统改造,排水系统污染控制及水环境改善工程等方面。广东省市政工程协会特聘专家,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办公室技术顾问。典型项目有常德市海绵城市技术指导和设计,常德市穿紫河、护城河、新河生态治理,长沙市圭塘河规划和井塘段生态治理,合肥市空港新区城市水系统规划和实施,合肥市王建沟上游及中游生态修复工程,合肥市中央公园水系统规划等。
报告题目:低碳节能的氨氮废水生物脱氮技术及工程应用实例
报告人:汪晓军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 环境与能源学院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报告题目: 应对岷沱江标准的污染物提标实践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西南市政设计研究总院 赵忠富 副总工 、省勘察设计大师
报告题目:绍兴柯桥再生水利用的实践与探索
报告人:绍兴柯桥滨海供水有限公司 钱建华 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黄河上游缺水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分析与实践
报告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院工程规划研究所 田川 所长/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感潮型河网区污水系统提质增效的番禺实践》
报告人:广州市番禺区水务局副局长 资惠宇
报告题目:水体氟污染治理关键技术及应用实践
报告人:张炜铭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博导,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国家环境环保有机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 主任
报告题目:实时排水模型的项目实践与思考
报告人:梁小光 福州水字节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报告题目:污水厂原位扩容技术与工程实施案例
报告人:吴云生 北控水务集团 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兼任污泥产品总监
报告题目:智慧排水自主可控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报告人:三峡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郭宇峰 副总经理
报告题目:面向未来的膜法生物处理可持续解决方案
报告人:罗敏 威立雅水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工艺工程总监
排水管网水环境大会 报告题目:1、城市排水管网更新关键问题探讨
污水提标大会报告题目:2、城市污水处理厂新建与提标改造的工艺路线与技术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李成江 顾问总工
报告题目:占地受限情况下污水厂的扩容提标改造(新)
报告人: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高级技术推广经理
报告题目:污水处理厂原址提标扩容改造思路与案例分享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李士松 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企业级智慧水务标准体系构建探索与实践
报告摘要:分享水务企业在建设智慧水务过程中的标准体系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包含标准体系框架、数据标准等标准编制、标准落地应用实践等。
报告人:珠海卓邦科技有限公司 许冬件 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报告人简介:许冬件,珠海卓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高级工程师,国际水协会数字水务专委会中国分会秘书长,中国水协智慧水务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期致力于水务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全国数百家中大型水务集团提供智慧水务顶层设计、数据资源规划、智慧水务标准体系。
报告题目:流域视角下地下污水处理厂的价值研究
报告人:侯红勋 中节能国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 首席科学家、研究院院长
报告题目:精确曝气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报告人:江苏杰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许真 总经理助理
报告题目:废气恶臭治理技术及行业应用探讨
报告人: 杭州楚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曹飞飞 博士/研发主任
报告题目:基于定量分析的排水系统问题诊断和效能提升技术思考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水务规划咨询研究院(北京分院) 郭迎新 副总工
报告题目:南方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几点思考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水务规划咨询研究院(北京分院) 张玉政 七所所长
报告题目:高密度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效果巩固提升要点分析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水务规划咨询研究院(北京分院) 常胜昆 一所所长
报告题目: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应用实践与思考
报告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水务规划咨询研究院(北京分院 张伟 副院长
报告题目:某污水处理厂准Ⅳ类提标改造工程设计运行效果分析
报告人: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何士忠 高工
报告题目:污水深度脱氮技术在污水厂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报告人:李海松 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城市排水系统外水入渗入流问题识别与量化解析
报告人:李一平,河海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UNESCO-IHP)水教育主席,主要从事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研究。全国河长制湖长制研究与培训特聘教师,国际“水环境模拟与预测”学术年会发起人,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获得者,被评为河海大学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现为河海大学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并受聘为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UNC)客座教授,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和加拿大温莎大学客座博导,同时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 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撑计划等。
技术报告正在征集完善中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大会技术报告邀请
欢迎来自部委行业管理单位、高校、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工程总承包(EPC)公司、水务集团、水务(排水)管理、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工业(园区)污水与污泥处理、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水处理厂、水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智慧水务、工业企业的水处理技术/管理专家等申请发言,作与会议主题相关的优秀报告。(王领全13752275003 主办、协办、报告等)
李一平个人简介
李一平,河海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UNESCO-IHP)水教育主席,主要从事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研究。全国河长制湖长制研究与培训特聘教师,国际“水环境模拟与预测”学术年会发起人,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获得者,被评为河海大学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现为河海大学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并受聘为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UNC)客座教授,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和加拿大温莎大学客座博导,同时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 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撑计划等。
作为第一负责人于2011-2023年连续获得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含1项重点、3 项面上)、1项重点研发项目、1 项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当年全国水环境领域仅资助2 项)、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 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以子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水污染控制重大专项和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等。已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40余篇,其中SCI 收录78 篇(第一作者22篇和通讯作者56 篇),已授权国家专利80 项、软件著作权142项、出版专著17 部。研究成果先后获得2013 年IBM 全球共享大学研究奖(当年全球水环境领域仅奖励3 项)、2014 年南京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6 年水利部大禹二等奖,2019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联系方式
办公地点: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水利馆B310
电子邮箱:liyiping@hhu.edu.cn
教育经历(按时间倒排序):
2008/7 - 2010/7,美国沙漠研究所和美国内华达大学,水文水资源专业,博士后
2001/9 - 2006/4,河海大学,环境工程,博士(硕博连续)
1997/9 - 2001/7,河海大学,给水排水工程,学士
工作经历(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按时间倒序排序):
2024/01-至今,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环境学院院长
2022/03-2024/01,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合作处处长兼港澳台办公室主任
2016/05 - 2022/03,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2013/07 - 2016/05,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
2010/07 - 2013/07,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0/01 - 2010/03,美国北卡大学,访问学者
2006/04 - 2008/07,河海大学,环境学院,讲师
[1]长江流域典型城市内湖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关键技术与示范,重点研发项目,2023.12-2026.11,在研,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重点项目, 52039003, 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水文-水生态环境互馈过程演变机制与适应性调控, 2021.01.01-2025.12.31, 在研, 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面上项目, 51779072, 气象水文复合驱动下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水体突发性泛黑及演变机理, 2018.01-2021.12, 已结题, 主持
[4].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 2017ZX07204003-01, 望虞河西岸河网区水系优化和净化容量提升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2017.01.01-2020.06.30, 已结题, 主持
[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2016YFC0401703, 深水水库沉积物污染特性与基底修复技术研究, 2016.07.21-2020.12.31, 已结题, 主持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面上项目, 51579071, 船行波与风生浪共同作用对浅水湖泊沉积物再悬浮及蓝藻水华影响机理研究, 2016.01-2019.12, 已结题, 主持
[7].霍英东教育基金会, “第十四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资助项目,141073, 浅水湖泊水生植物消浪缓流机理及其对沉积物再悬浮抑制效应研究, 2014.03-2017.02, 已结题, 主持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面上项目, 51379061, 浅水湖泊水-土界面波流紊动作用对沉积物再悬浮的驱动机制及模型应用, 2014.01.01-2017.12.31
[9].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面上项目, BK20131370, 太湖近底边界紊动对悬浮物关键动力过程影响机理研究, 2013.07-2016.06, 已结题, 主持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面上项目, 51379061, 浅水湖泊水-土界面波流紊动作用对沉积物再悬浮的驱动机制及模型应用, 2013.01-2016.12, 已结题, 主持
[11].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 2012ZX07506002-01, 太湖流域(江苏)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体系建设, 2012.01.01-2015.12.31, 已结题, 主持
[12].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 2012ZX07506007-01, 太湖流域跨界水环境协调管理支撑技术, 2012.01.01-2015.12.31, 已结题, 主持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51009049, 单向波-振荡流单独或综合作用下太湖底泥侵蚀量研究, 2011-01至2013-12, 已结题, 主持
[1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子课题, 2010CB951101, 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水循环的影响机理和水资源安全评估, 2010.09.01-2015.09.01, 已结题, 主持
[15].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2008501211,太湖沉积物再悬浮机制与沉水植物恢复生境阈值, 2007-07至2010-12, 已结题, 主持
二、参加的主要国家及省部级基金和科研类项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017ZX07204003, 望虞河西岸河网区水系优化和净化容量提升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2017-01至2020-06, 已结题,参加。
[1].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科研项目,风生浪与船行波偶联作用对太湖底泥再悬浮影响机理及生态效应研究, 2017-07至2019-07, 已结题, 主持
[3].IBM总部基金会, 全球共享大学研究项目, 514009712, Water resourceand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solutions based on GIS and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2013-10至2015-10,已结题,主持
[5].河海大学“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振荡波和单向流共同作用下太湖及其主要支流底泥侵蚀实验、2012/07-2015/06, 结题,主持
一、代表性论文
[1] Li Yiping, Sarpong Linda, Cheng Yue, Norgbey Eyram, Nooni Isaac Kwesi, Nasiru Salifu, Setordjie Victor Edem, Duodu Rachael Abena, Dzakpasu Mawuli. A sediment diagenesis model on sediment oxygen demand in managing eutrophication on Taihu,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F= 5.8), 2023,30(13).SCI
[8].Yiping Li, Abdul Jalil*, Wei Du, XiaoMeng Gao, Jiangwei Wang, Liancong Luo, Huiyun Li, Shujun Dai, Sarfraz Hashim, Zhongbo Yu, Kumud Acharya, Wind induced reverse flow and vertical profile characteristics in a semi-enclosed bay of large shallow Lake Taihu, China, ecological engineering(IF= 2.740), 2017,102: 224-233. SCI
[9].Yiping Li, Chunyan Tang*, Jianwei Wang, Kumud Acharya, Wei Du, Xiaomeng Gao, Liancong Luo, Huiyun Li, Shujun Dai, Jepkirui Mercy, Zhongbo Yu, Baozhu Pan, Effect of wave-current interactions on sediment resuspension in large shallow Lake Taihu,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F= 2.760), 2016, 24(4): 4029-4039. SCI
[10].Yiping Li*, Chunyan Tang, Jianting Zhu, Desmond O Anim, Kumud Acharya, Parametric uncertainty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hydrodynamic processes for a large shallow freshwater lake, Hydrological Science Journal (IF= 2.182), 2015, 60(6), 1078-1095. SCI
[11].Yiping Li*, Wei Du, Zhongbo Yu, Chunyan Tang, Ying Wang, Desmond Ofosu Anim, Lixiao Ni, Janet Lau, Sue Ann Chew, Kumud Acharya, Impact of flexible emergent vegetation on the flow turbulence and kinetic energy characteristics in a flume experiment, Journal of Hydro-Environment Research (IF= 1.971), 2015, 9: 354-367. SCI
[12].Yiping Li*, Ying Wang, Desmond Ofosu Anim, Chunyan Tang, Wei Du, Lixiao Ni, Zhongbo Yu, Kumud Acharya,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densities of submerged flexible vegetation from an open-channel flume study of artificial plants, Geomorphology (IF= 2.813), 2014(204): 314-324. SCI
[13].Yiping Li, Desmond Ofosu Anim*, Ying Wang, Chunyan Tang, Wei Du, Zhongbo Yu, Kumud Acharya, An open-channel flume study of flow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a combined layer of submerged and emerged flexible vegetation, Ecohydrology (IF= 2.138), 2014, 7(2): 633-647. SCI
[14].Yiping Li*, Chunyan Tang, Zhongbo Yu, Kumud Acharya. Correlations between algae and water quality: factors driving eutrophication in Lake Taihu,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F= 2.344), 2014, 11, 169-182. SCI
[15].Yiping Li*, Chunyan Tang, Jianting Zhu, Desmond O Anim, Kumud Acharya, Parametric uncertainty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hydrodynamic processes for a large shallow freshwater lake, Hydrological Science Journal (IF=2.182), 2014, 60(6): 1078-1095. SCI
[16].Yiping Li, Chunyan Tang, Chao Wang*, Wei Tian, Baozhu Pan, Lei Hua, Janet Lau, Zhongbo Yu, Kumud Acharya, Assessing and modeling impacts of different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routes on Lake Taihu and the Yangtze River, China,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F= 2.740), 2013, 26(4): 399-413. SCI
[17].Yiping Li, Chunyan Tang, Chao Wang*, Desmond O. Anim, Zhongbo Yu, Kumud Acharya, Improved Yangtze River Diversions: Are they helping to solve algal bloom problems in Lake Taihu, China,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F=2.740), 2013, 51: 104-116. SCI
[18] 李一平,郑可,周玉璇,等. 南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效能评估与提质增效策略制定. 水资源保护. 2022,38(03):50-57
[19].李一平*; 罗凡; 李荣辉; 郭晋川; 桉树人工林区水体泛黑机理研究进展,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47(05): 393-401.
[20]. 李一平*; 施媛媛; 姜龙; 朱向宇; 龚然; 地表水环境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水资源保护, 2019, 35(04): 1-8.
[21]. 李一平; 罗凡*; 郭晋川; 李荣辉; 王芳; 高广灿; 我国南方桉树(Eucalyptus)人工林区水库突发性泛黑形成机理初探, 湖泊科学, 2018, 30(01):15-24.
[22]. 李一平; 王建威*; 姜龙; 罗潋葱; 戴淑君; 浅水湖泊动力作用下水—土界面底泥起悬驱动力野外观测, 湖泊科学, 2017, 29(1):43-51.
[23].李一平; 王静雨*; 滑磊; 基于EFDC模型的河道型水库藻类生长对流域污染负荷削减的响应—以广东长潭水库为例, 湖泊科学, 2015, 27(5):811-818.
[24].李一平*; 邱利; 唐春燕; 布旻晟; 田威; 余钟波; AcharyaKumud; 湖泊水动力模型外部输入条件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分析,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2):410-416.
[25]. 李一平; 滑磊*; 王沛芳; 王超; 谈永锋; 河道型水库水动力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响应关系, 湖泊科学, 2013, 25(3):317-323.
[26].李一平; 滑磊*; 谈永锋; 郝文彬; 唐春燕; Acharya Kumud; 狄成斌; 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浅水湖泊水体透明度模拟研究, 水力发电学报, 2013, 32(6): 127-134.
[27].李一平*; 唐春燕; 余钟波; Acharya Kumud; 大型浅水湖泊水动力模型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分析, 水科学进展, 2012, 23(2): 271-277.
二、代表性论著
[4].王民浩,李一平, 《英汉汉英水环境科技词典》, 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 2018.
[5].李一平,彭文启,贾鹏,田卫红,吴俊锋,蒋咏,《水污染防治》,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8.
[6].陈凯麟,江春波,李一平,《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2018.
[7].李一平, 唐春燕, 罗缙, 王华, 逄勇, 《太湖水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4.
[8].李勇, 李一平, 陈德强, 《环境影响评价》, 河海大学出版社, 2012.
[9].朱亮, 卜现亭, 李一平, 倪利晓, 李勇, 《水污染理论与控制技术》, 河海大学出版社, 2011.
三、代表性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情况
1、专利情况
2、软件著作权情况
[7].李一平,唐春燕,杜薇,等,柳州市柳江水质安全与预警系统,2013,中国,授权号:2013SR055138
[8].李一平,唐春燕,栾号,等,工业企业水环境风险源项辨识、预测与评估系统,2013,中国,授权号:2013SR054060
[9].李一平,唐春燕,卫朴,等,河流水环境水质计算数学模型软件,2013,中国,授权号:2013SR054648
[10].李一平,唐春燕,栾号,等,排污口权重分析和二维非稳态水量水质模拟预测软件,2013,中国,授权号:2013SR053646
[1].LiYiping;Parameter Uncertainty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in Large Shallow Lake Taihu,China,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imnology XXXIV Congress, Nanjing China,2018-8-19至2018-8-24.
[2].Li Yiping; Coherent Structures Investig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Sediment Flux in Large Shallow Lake Taihu, China, 2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reources, Energy Environment, and MaterialsTechnology, Hongcheon, Korea, 2018-6-9至2018-6-12.
[3].LiYiping;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in China, 2018BRICS Network University Conference,Stellenbosch,South Africa, 2018-7-5至2018-7-7.
[4].LiYiping;Effect of Intermittent Turbulent Bursts on Sediment Resuspension in LargeShallow Lakes, 37th IAHR World Congress 2017, Kuala Lumpur, Malaysia,2017-8-13至2017-8-18.
[5]. Li Yiping; Effect of Water Transfer Engineering on MitigatingEutrophication in Lake Taihu, China, New ZealandFreshwater Science Society (NZFSS) conference 2016, Invercargill, NewZealand, 2016-12-4至2016-12-12.
[6].LiYiping; Yangtze River Water Diversioninto Lake Taihu for Algal Bloom Control in China: Is it Helping or Hurting, 2016BRICS Network University Conference , Moscow, Russia, 2016-9-28至2016-10-1.
[7].LiYiping; Modelling the Impact of Watershed Nutrient Reduction on Lake TaihuCyanobacteria Blooms, the 7th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Water Week(SIWW), Marina Bay Sands, Singapore, 2017-7-10至2017-7-14.
[8].李一平;大型浅水湖泊底泥内源释放数值模拟, 第四届水环境模拟与预测学术论坛年会, 中国, 北京, 2019-5-11至2019-5-12.
[9].李一平;河长制背景下城镇截污减排瓶颈问题及应对策略, 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科学与工程论坛, 中国, 南京, 2018-11-15至2018-11-17.
[10].李一平;水环境数学模拟研究前沿及应用实践, 长江委水文局2018年度水质监测技术与科研创新能力学习交流会, 中国, 襄阳, 2018-7-24至2018-7-25.
[11].李一平;Sigma坐标对水下地形急剧变化域水温模拟困境及改进方法, 第三届水环境模拟与预测学术会议, 中国, 上海, 2018-5-12.
[12].李一平; 我国南方速生桉种植区水库水体突发性泛黑机理及生态效应, 地理与湖泊青年学者论坛, 中国, 南京, 2018-1-12.
[13].李一平;湖泊水环境数字模型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分析, 第十五届中国水论坛, 中国, 深圳, 2017-11-10至2017-11-12.
[14].李一平;大型浅水湖泊水质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分析, 第二届水环境模拟与预测学术论坛年会, 中国, 南京, 2017-5-28.
[15].李一平;再论速生桉种植区水库水体突发性泛黑机理及生态效应, 第十一届水科学发展论坛, 中国, 大连, 2017-4-21至2017-4-22.
[5] IBM全球共享大学研究一等奖(IBM Global Shared University Research Award)、Water resource and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solutions based on GIS and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2013、IBM(排名第一,当年全球水环境领域仅奖励3项)。
[6] 南京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Modeling impacts of Yangtze River water transfer on water ages in Lake Taihu, China、2013、南京市人民政府(排名第一)。
[7] 2010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太湖流域富营养化控制机理研究、2010、江苏省(排名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