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关于给水工程的深层改进和生活污水的“深度”改进,以及污水就地“再生”利用,这些都是当前和未来水处理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首先,关于给水工程的深层改进,直饮水系统的推广和普及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通过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如深度过滤、紫外线消毒、臭氧氧化等,可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和高品质。同时,对于给水管网的精细化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供水系统的稳定运行。
对于生活污水的“深度”改进和就地“再生”利用,这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通常是将污水集中收集后,通过一级、二级甚至三级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或回用。然而,这种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处理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对水资源的浪费等。因此,探索就地“再生”利用的方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来实现生活污水的就地“再生”利用:
-
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该技术结合了生物处理和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同时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MBR技术具有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城市生活污水的就地处理和回用。
-
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功能的人工系统,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共同作用,可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同时实现水资源的再生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具有成本低、运维方便、生态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小型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
-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雨水是一种宝贵的水资源,可以通过收集、储存和利用来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在城市建设中,可以设计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将雨水用于冲厕、洗车、绿化等用途,从而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最后,您提到的荷兰人的雨水倒流污水顺流的设计也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这种设计充分利用了雨水和污水的物理特性,实现了雨水的收集利用和污水的顺畅排放。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我们可以借鉴这种设计理念,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探索更加高效、环保的水处理方式。
总之,给水工程的深层改进和生活污水的“深度”改进以及污水就地“再生”利用都是当前和未来水处理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可以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这些技术确实需要一定的投资,但它们的实际应用情况正在逐渐改善和普及。以下是对这些技术实际应用情况的简要概述:
- 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MBR技术因其高效、稳定、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英国Wessex公司在英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MBR系统,用于处理城市污水。此外,清华大学也在北京建立了用于医院废水处理的MBR系统,且运行正常。这些实例都展示了MBR技术的成熟度和实际应用效果。
- 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技术在水环境修复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可以去除水体中的多种污染物,恢复和改善水体生态系统功能,并且具有适应性强、成本低的优势。在一些城市,人工湿地被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城市规划和水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收集和利用雨水,可以减少城市的洪水风险,并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供应。在城市广场、运动场、道路等场所,雨水收集系统被广泛应用,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这些技术需要一定的投资,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它们的实际应用情况正在不断改善。政府和企业正在逐步增加对这些技术的投入和支持,推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普及和推广。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成本的降低,这些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同,因此在选择和应用这些技术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同时,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关于污水处理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应用,不同国家或地区因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法律法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其应用情况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在相关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国家或地区:
在MBR膜技术(膜生物反应器)应用方面:
- 中国:中国是一个缺水国家,污水处理及回用是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有效措施。MBR技术因其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中国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小型污水处理站以及农村污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国家和地区也广泛建设和运营了MBR污水处理厂,MBR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污水处理技术。
在人工湿地技术应用方面:
- 德国和瑞士:人工湿地被广泛应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过程,实现污水的自然净化和资源的回收利用。
- 美国和澳大利亚:人工湿地则被用于处理农业径流和工业废水,有效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保护了生态环境。
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应用方面:
-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缺水的国家,澳大利亚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被广泛应用。政府规定每座住宅的屋顶都必须建立雨水收集系统。
- 中国:上海嘉定国际机场作为中国第一座应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机场,其雨水搜集利用系统可以收集大量的雨水,用于灌溉、洗机、地面清洁以及消防用水等。
此外,荷兰在雨水管理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雨水倒流污水顺流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了雨水和污水的物理特性,实现了雨水的收集利用和污水的顺畅排放。
总的来说,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污水处理、雨水收集利用以及人工湿地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果,为全球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在污水处理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方面,有几个国家或地区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水利用工程最好的国家之一。德国的雨水收集系统的雨水利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和雨水管理中。此外,德国在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该技术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达到较高的出水水质。
其次,澳大利亚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澳大利亚许多新开发的居民点附近的停车场、人行道都采用了透水性很强的地砖,并在地下修建了地下蓄水管网,以收集和利用雨水。这种系统不仅可以减少地面径流,还可以将收集的雨水经净化后作为居民生活用水。
再次,荷兰在雨水管理方面也有显著的成就。荷兰的雨水倒流污水顺流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了雨水和污水的物理特性,实现了雨水的收集利用和污水的顺畅排放。此外,荷兰还广泛应用了人工湿地技术,用于处理农业径流和工业废水,有效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最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污水处理和雨水收集利用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美国有600多处人工湿地工程用于处理市政、工业和农业废水,日本则在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方面开展较早,拥有成熟的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
这些国家或地区在污水处理和雨水收集利用方面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
一些国家在雨水收集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以下是一些在雨水收集利用方面表现突出的国家:
- 德国:德国在雨水收集利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注重城市规划与雨水管理相结合,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透水路面、雨水花园等设施,有效减少了城市内涝,提高了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德国还注重雨水的水质处理,通过过滤、消毒等措施,将雨水转化为可用于灌溉、景观补水等用途的再生水。
-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因此他们对雨水资源的利用非常重视。澳大利亚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和农业灌溉等领域。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罐、地下蓄水池等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并储存起来,以供后续使用。此外,澳大利亚还注重雨水的水质监测和管理,确保雨水利用的安全和可靠。
- 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但他们通过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成功实现了水资源的自给自足。新加坡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净化、储存和利用等多个环节。他们通过建设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设施,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雨水渗透率。同时,他们还建设了大型的雨水净化设施,将雨水净化后用于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等领域。
这些国家在雨水收集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他们的经验和技术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然而,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雨水收集利用方式。
从提供的规划和决策过程树来看,这是一个关于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和维护的决策框架。这个框架基于几个关键指标:污水管网覆盖率、污水厂进水BOD5浓度、以及溢流率。以下是对这个决策过程的几个观察和建议:
- 指标设定的合理性:
- 污水管网覆盖率目标设定为大于85%(或90%)是一个合理的起始点,它确保了城市大部分地区能够被污水管网覆盖。
- 污水厂进水BOD5浓度设定为大于或等于100 mg/L可能有助于确保污水处理厂的高效运行。低浓度的进水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
- 溢流率的目标设定为小于30%(或更低)有助于减少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环境的风险。
- 决策路径的明确性:
- 决策树清晰地展示了在不同条件下的决策路径,包括增加管网覆盖率、修复管网、收集系统改造、以及扩大污水厂处理能力等。
- 对于进水BOD浓度低于100 mg/L的污水系统,集中资源进行收集系统改造以提高进水BOD浓度是一个合理的策略。
- 对于进水BOD浓度达标但污水集中收集率较低的系统,考虑在提高污清比的同时进行水力扩容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 绩效考核和付费体系的建立:
- 排水主管部门构建以污染物收集效能为导向的管网运行维护绩效考核体系和付费体系是必要的,这可以确保污水处理厂和管网的有效联动,以及按照实际效果付费的激励机制。
- 专家意见:
- 专家可能会强调,在规划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人口增长趋势、土地利用规划等因素,以确保污水管网建设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 同时,专家可能会建议加强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各项指标和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和达到预期效果。
- 对于具体的技术方案,如管网修复、收集系统改造和污水厂扩容等,专家可能会建议进行详细的技术分析和经济评估,以确定最优方案。
总之,这个规划和决策过程树提供了一个清晰、合理的框架来指导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和维护。在实施过程中,建议加强监测、评估和技术支持,以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当污水厂进水的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超过100 mg/L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处理:
- 强化预处理:在污水处理流程中,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通过增加格栅、沉砂池等预处理设施,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和无机物,减轻后续生化处理的负担。
- 调整生化处理工艺:生化处理是降低BOD5浓度的关键步骤。可以考虑增加好氧生物处理时间,给予微生物更多的时间来降解有机物。同时,也可以提高污泥浓度,增加生物池内活性污泥的数量,加速有机物的降解过程。
- 物理处理法:可以采用物理处理法,如悬浮物去除、沉淀和过滤等,去除水体中的悬浮固体和沉淀物,从而降低BOD5值。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机械手段来实现,如离心分离、空气浮选、颗粒滤材等。
- 化学处理法:在生化处理无法完全去除有机物时,可以采用化学处理法来辅助处理。如使用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或者通过添加酸或碱来改变水体的pH值,使有机物发生中和反应而降低BOD5值。
- 加强运营管理:优化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也是降低BOD5浓度的关键。可以加强设备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同时,加强水质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请注意,以上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在处理BOD5超标问题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水质指标和排放标准的要求,确保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满足相关标准。
强化预处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确实需要一定的投资,但其可行性主要取决于多个因素的综合考虑。
首先,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强化预处理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和无机物,减轻后续生化处理的负担,提高整个污水处理流程的效率。这对于保护水资源、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环保角度来看,强化预处理是可行的。
其次,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虽然强化预处理需要一定的投资,但是通过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可以减少后续处理的难度和成本,降低整个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同时,如果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能够得到显著提升,还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如水资源再利用、降低排污费用等。因此,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强化预处理是可行的。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技术可行性:强化预处理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确保处理效果稳定可靠。因此,在选择技术和设备时,需要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和试验验证,确保技术可行性。
- 经济实力:强化预处理需要一定的投资,因此需要考虑污水处理厂的经济实力和资金状况。如果资金不足,可能会影响强化预处理的实施。
- 运行管理:强化预处理需要加强运行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稳定。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和人员培训体系,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强化预处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是可行的,但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决策。
一、活动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污水处理设施的不断完善,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日益凸显。污泥作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副产物,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和病原体,如果不经过有效处理,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为了当前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新《水污染防治法》的实施和“水十条”等政策的推动,为污泥处理处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关注度和投入不断增加,推动了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本次论坛的召开旨在进一步推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提高污泥处理处置效率和资源化利用水平。论坛将邀请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政府部门人员,共同探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趋势、创新应用和市场前景,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推动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拥有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和污泥处理处置企业,为论坛的举办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和条件。论坛的举办也将进一步促进上海及周边地区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区域环保产业的协同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上海荷瑞展览有限公司
三、会议时间与污泥产品展示地点
会议名称: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泥处理处置论坛(上海)
会议时间:2024年6月3日下午13:30-16:30
会议地点: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虹桥) 6.1号馆会议室B
污泥处置馆展示地点: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虹桥)6.1号馆(展示时间6月3-5日三天)
会议报到:2024年6月3日6.1号馆,展馆8号门门口(9点半-11点之前报到,提供餐券,礼品等)
展示范围:污泥处置技术及相关产品
会议规模:150-200人
四、展馆交通
自驾:自驾至涞港路111号,由展馆18号门驶入。在南广场停车后,直接由南广场扶梯至南登录厅进行登录。
出租车:推荐在涞港路111号下客,由展馆18号门步行进入南广场。直接由南广场扶梯至南登录厅进行登录。
地铁:地铁2号线徐泾东站4、5、6号口出站,乘坐短驳电瓶车,至7、8号馆尾端。在馆间通道口进行登录。
详细内容可登陆官网:https://wastewater.watertechsh.cn/,或关注展会官方微信号:上海国际水展WATERTECH
五、南登录厅污泥会议室及污泥展示区进馆示意图
污泥会议室靠近6.1号馆8号门门口走到底(6.1号馆会议室B)
二维码扫码报名
六、会议议题
五、会议议题
主持人发言13:00-13:10 |
中国给水排水 |
|
王领全 副主编 |
报告题目一13:10-13:30 |
污泥厌氧消化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污泥处理处置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
报告人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副组长、 国际水协会(IWA)Fellow 戴晓虎 |
报告题目二13:35-13:55 |
污泥焚烧建设运行实践与未来技术思考(水务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探讨) |
报告人 |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王丽花 副总经理 |
报告题目三14:00-14:20 |
污泥处理工艺实践与工程创新 |
报告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胡维杰 三院总工 |
报告题目四14:25-14:45 |
热泵低温干化污泥处理工艺技术和产品介绍 |
报告人 |
江苏博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黄志洋 总经理 |
报告题目五14:50-15:10 |
威立雅“GreenUp” 新战略计划与未来的可持续的市政污泥解决方案 |
报告人 |
威立雅水务技术 陈晓华 亚太区市政工程 设计总监/博士 |
报告题目六15:15-15:35 |
污泥处理处置路线选择及应用趋势分析(新) |
报告人 |
无锡买山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西安交大杨鸿辉教授 |
报告题目七15:40-16:00 |
污泥高效低成本的处置及资源化利用 |
报告人 |
上海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黄瑾 副总工 |
报告题目八16:05-16:25 |
污泥资源化处置与长江沿线裸露矿山修复的生态统筹探索 |
报告人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董滨 教授、博导 |
报告题目九16:30-16:50 |
城镇多源污泥泥质特性与处理处置实践 |
报告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谭学军 博士,总院副总工/教授级高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