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焚烧建设运行实践与未来技术思考(水务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探讨)
一、污泥焚烧建设运行实践
- 建设实践概述
- 污泥焚烧是近年来广泛采用的污泥处理方式之一,它通过高温焚烧将污泥中的有机物彻底分解,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
- 污泥焚烧厂的建设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污泥产生量、处理效率、环保要求、投资成本等。
- 运行实践案例
- 香港T·PARK污泥焚烧厂:作为全球最大的污泥焚烧厂,它实现了污泥处理、发电、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多种功能。污泥减量率可达9成以上,且全面消除二次污染。
- 广州华润热电厂:该厂每天焚烧处理城市污泥逾千吨,同时采用“超低排放”改造,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 上海石洞口污泥干化焚烧工程:该工程构建了脱水、储运、干化、焚烧、余热利用、烟气处理等一体化系统,选用后混入炉方案和先进的烟气处理工艺。
- 技术特点
- 污泥焚烧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减量化显著、无害化彻底等优点。
- 现代化污泥焚烧厂通常配备先进的除臭系统、流化床技术和干式反应器等工艺和设备,确保处理过程的环保性和高效性。
二、未来技术思考
- 技术发展趋势
-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污泥焚烧技术将向更加环保、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
- 未来污泥焚烧技术将更加注重能源利用和资源化利用,如利用焚烧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或供暖等。
- 水务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探讨
- 污泥焚烧作为水务企业的重要业务之一,其发展将直接影响水务企业的新质生产力。
- 水务企业应积极引进和研发先进的污泥焚烧技术,提高处理效率和环保水平,同时加强资源利用和产业链延伸,推动整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 水务企业还应注重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污泥焚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降低运行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
-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污泥焚烧技术在实践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运行成本高、环保要求严格等。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这些挑战将得到逐步解决。
- 水务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污泥焚烧技术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还应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污泥焚烧技术的快速发展。
污泥处理工艺实践与工程创新是环保领域的重要议题,其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同时推动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以下是对污泥处理工艺实践与工程创新的详细分析:
一、污泥处理工艺实践
- 污泥处理基本内容
- 污泥处理是指对污泥进行浓缩、调质、脱水、稳定、干化或焚烧等加工过程,以达到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的目的。
- 污泥的基本类型包括原污泥、初沉污泥、二沉污泥、活性污泥、消化污泥、回流污泥和剩余污泥等。
- 污泥处理案例
- 上海嘉定城污水处理污泥脱水干化工程:采用低温真空脱水干化成套设备,实现了污泥的高效脱水干化,处理后的污泥含固率大幅提高,并达到杀菌灭活和无害化的效果。
- 上海石洞口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燃烧工程:采用污泥单独燃烧技术,实现了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同时降低了处理成本。
- 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采用“污泥重力浓缩+机械浓缩+厌氧消化+脱水+局部干化”的综合处理工艺,有效处理了亚洲最大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
二、污泥处理工程创新
- 新型排泥技术
- 超声波分离技术:利用高频超声波的机械振动和空化效应,实现污泥颗粒与水的高效分离。
- 电渗析技术:通过电场作用和渗透压差驱使带电物质在膜上迁移,实现离子的分离,适用于含有电解质的污泥处理。
- 微生物分解技术:通过添加特定的微生物菌剂,使污泥中的有机物得以分解和降解,达到排泥效果。
- 生物滤床技术:通过在滤床上种植并培养微生物,将污泥颗粒附着在滤床上,实现污泥的排泥。
- 未来技术展望
- 生态型生物干化技术: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泥中的有机物,通过高温干燥将污泥转化为固态产物,具有环保、高效、经济等优点。
- 纳米技术:利用纳米材料对污泥中有害物质的吸附和催化降解,提高污泥处理效率。
- 热解技术:将污泥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进行加热分解,转化为可燃气体、油品和固态产物,具有处理效率高、产物可利用性好等优点。
- 超声波技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机械效应和热效应等作用,加速污泥中有机物的降解速度,提高处理效果。
综上所述,污泥处理工艺实践与工程创新在环保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处理技术和方法,可以实现污泥的高效处理、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共赢。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泥处理处置论坛(上海)
同期举办世环会-上海国际水展-2024年6月3-5日
【6.1号馆会议室B(6.1H900)】
一、活动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污水处理设施的不断完善,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日益凸显。污泥作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副产物,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和病原体,如果不经过有效处理,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为了当前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新《水污染防治法》的实施和“水十条”等政策的推动,为污泥处理处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关注度和投入不断增加,推动了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本次论坛的召开旨在进一步推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提高污泥处理处置效率和资源化利用水平。论坛将邀请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政府部门人员,共同探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趋势、创新应用和市场前景,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推动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拥有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和污泥处理处置企业,为论坛的举办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和条件。论坛的举办也将进一步促进上海及周边地区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区域环保产业的协同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上海荷瑞展览有限公司
三、会议时间与污泥产品展示地点
会议名称: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泥处理处置论坛(上海)
会议时间:2024年6月3日下午13:30-16:30
会议地点: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虹桥) 6.1号馆会议室B 【6.1号馆会议室B(6.1H900)】
污泥处置馆展示地点: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虹桥)6.1号馆(展示时间6月3-5日三天)
会议报到:2024年6月3日6.1号馆,展馆8号门门口(9点半-11点之前报到,提供餐券,礼品等)
展示范围:污泥处置技术及相关产品
会议规模:150-200人
四、展馆交通
自驾:自驾至涞港路111号,由展馆18号门驶入。在南广场停车后,直接由南广场扶梯至南登录厅进行登录。
出租车:推荐在涞港路111号下客,由展馆18号门步行进入南广场。直接由南广场扶梯至南登录厅进行登录。
地铁:地铁2号线徐泾东站4、5、6号口出站,乘坐短驳电瓶车,至7、8号馆尾端。在馆间通道口进行登录。
详细内容可登陆官网:https://wastewater.watertechsh.cn/,或关注展会官方微信号:上海国际水展WATERTECH
四、南登录厅污泥会议室及污泥展示区进馆示意图
污泥会议室靠近6.1号馆8号门门口走到底(6.1号馆会议室B)
二维码扫码报名
2024年5月6日
五、会议议题
主持人发言13:00-13:10 |
中国给水排水 |
|
王领全 副主编 |
报告题目一13:10-13:30 |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概况与规管体系解析 |
报告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谭学军 博士,总院副总工/教授级高工 |
报告题目二13:35-13:55 |
污泥焚烧建设运行实践与未来技术思考(水务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探讨) |
报告人 |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王丽花 副总经理 |
报告题目三14:00-14:20 |
污泥处理工艺实践与工程创新 |
报告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胡维杰 三院总工 |
报告题目四14:25-14:45 |
热泵低温干化污泥处理工艺技术和产品介绍 |
报告人 |
江苏博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黄志洋 总经理 |
报告题目五14:50-15:10 |
威立雅“GreenUp” 新战略计划与未来的可持续的市政污泥解决方案 |
报告人 |
威立雅水务技术 陈晓华 亚太区市政工程 设计总监/博士 |
报告题目六15:15-15:35 |
污泥处理处置低成本高质量发展 |
报告人 |
无锡买山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西安交大杨鸿辉教授 |
报告题目七15:40-16:00 |
泥质固废高值高效资源化利用技术与应用 |
报告人 |
上海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黄瑾 副总工 |
报告题目八16:05-16:25 |
污泥资源化处置与长江沿线裸露矿山修复的生态统筹探索 |
报告人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董滨 教授、博导 |
报告题目九16:30-16:50 |
污泥厌氧消化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污泥处理处置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
报告人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副组长、 国际水协会(IWA)Fellow 戴晓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