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有故事丨世界环境日 治沙专家雷加强:我愿帮助非洲建立“绿色长城”
联合国大会1972年确立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4月,联合国环境署在沙特环境周上发起“世界环境日”防止荒漠化、恢复土地和建立抗旱能力的活动。非洲荒漠化问题尤为突出,在中国专家数十年来的帮助下,“非洲绿色长城”正在逐步扩大。就此,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雷加强。
1982年,雷加强从西北大学地理系毕业后来到新疆工作,从此扎根新疆,与沙漠结缘。
雷加强:真正见到新疆的大沙漠是1983年。我在那年的7月份,在塔里木河流域跟随老师进行考察的时候,第一次亲眼见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态各异的沙丘和浩瀚无边的沙漠景观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沙漠是那么危险,从事沙漠工作是那么艰苦,但是沙漠不同的形状、它的形成发育过程还是吸引着我。
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雷加强了解到非洲沙漠面积大,荒漠化危害严重。
雷加强:由于非洲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导致了非洲的大灾难大饥荒,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荒漠化极大的关注。我在读硕士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愿望,希望能够到非洲去,参与到撒哈拉荒漠化的研究中。真正在非洲开展合作工作是2006年,我到了利比亚,之后又到毛里塔尼亚,后来跟“非洲绿色长城”秘书处建立联系,开始了我与非洲的合作工作。
让雷加强震惊的是,在利比亚,沙漠把道路都掩埋了,考察队员们不得不经常下来推车。2012年,雷加强第一次到毛里塔尼亚考察的时候,发现这里的荒漠化情况更为严重。
雷加强:2006年我们到利比亚,沿着利比亚的一条公路和输水线路进行考察,走进了撒哈拉沙漠。公路多次遭受沙丘、移动风沙、积沙的埋没,我们行驶过程中不时地会下来把车往前推,免得车辆受到影响。毛里塔尼亚的首都努瓦克肖特的街道都是积沙,除了车走的地方有一点水泥路,其他地方包括人行道都有积沙,有在沙滩走的感觉。他们让我看一段铁路沙害问题,看到的景色完全是流沙把铁路埋没了,是挖着沙子找铁轨这样一种状态。
为解决非洲荒漠化问题,2007年,非洲联盟通过了一项“非洲绿色长城”倡议,计划在非洲撒哈拉南部的萨赫勒地区建立逾7700公里、宽15公里的植被带,目标是恢复土地,进行生态建设,发展农业。2017年9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受邀与泛非“绿色长城”组织秘书处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希望能将中国荒漠化防治方面的技术优势与治理模式以更“本土化”的方式落实在“非洲绿色长城”倡议中。
雷加强研究员代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泛非“绿色长城”秘书处签订合作备忘录
针对非洲沙漠国家的迫切需求,雷加强带领团队主要在毛里塔尼亚、尼日利亚和埃塞俄比亚开展防沙治沙工作。
雷加强:这三个国家都是“非洲绿色长城”的发起国。在毛里塔尼亚,我们主要开展以首都为主的防沙治沙、流沙治理工作;在尼日利亚,我们跟当地卡诺州结合起来,更多关注农田土壤风蚀,结合当地的前期工作基础,在农田防护体系完善方面开展合作研究;在东非的埃塞俄比亚,我们合作最主要的还是草地灌丛化的治理,提高草场的利用效率。
雷加强研究员(右三)在非洲考察
雷加强表示,刚开始合作的时候,非洲当地人对中国的防沙治沙方法并不理解,因此首先需要从理念上与当地人沟通。
雷加强:当地人感觉不可理解的是,我们在旁边也种有防护林,为啥沙漠还往前移动。后来一看,他们就种了几排乔木,树下边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枝叶,它的防沙效果并不好,因为树干之间形成狭管效应,加剧了风吹沙扬的过程。当地人不知道灌木草本也能够防沙治沙。我们结合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乔灌草的成功经验,引进了一些灌木,包括草本,包括在当地筛选出来的植物,在乔灌草这儿就可以形成一个体系。
雷加强研究员(左二)考察埃塞俄比亚联合试点项目
雷加强率领团队因地制宜,把中国的技术和经验与当地实际结合,建立小规模的试验区,取得成功后再推广。
雷加强:在毛里塔尼亚的首都建防沙的措施,是40×40米的防沙网格。我们有1×1米的防沙网或者叫“中国魔方”,它的防沙治沙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我们把中国这样1×1米的小网格和当地40米×40米的大网格形成组合,对于稳定沙面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埃塞俄比亚,我们更多的是结合草地灌丛化,一个是清除合欢属那种灌木,利用清除的灌木建立网格式的丰育,产生很好的效果;第二个就是基于它旱季没有更多的饲草,过度放牧,所以我们把中国一些优良的饲草品种(引进来),在当地建立一个实验区,进行推广。
雷加强研究员(前排右三)在沙漠腹地工作
在培养人才方面,雷加强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雷加强:在学生培养方面,希望他们能够用新的手段从科学角度更加深入地理解风沙运动规律,知道它的危害才能够因害设防。防沙治沙的措施方面要提升,包括一些新的材料、更高抗逆性的植物种的选用等等。国际合作方面,应该跟当地有更好的结合,把我们中国的一些经验、技术和产品在当地落地,特别是希望能够在毛里塔尼亚建一个中非绿色技术公园,是一个示范项目。未来还需要帮助非洲培养人才,让他们的学生回去以后就地能够发挥作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采编丨孙伶俐
主持丨葛鹏
制作丨杨晓蕾
签审丨安然
监制丨潘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