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菊学姐,原创好文,欢迎转发分享。
众所周知,生(物)化(学)环(境)材(料)因就业问题,不幸成为四大天坑专业。可是,就在最近,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李庆却不服气了。
李主任在采访中表示,大家口中的生化环材是四大天坑,但在他们学校,这些专业全部都是国家级的特色学科或者一流专业。

眼看高考成绩发榜在即,考生和家长们的志愿填报之战已经悄然打响。教育部也在此时友情提醒:千万别盲目听信“冷热专业”的论调。
对于李主任的言论,网上也是炸开了锅。一些网友表示认同,认为不能盲目轻信“冷热专业”的说法。有个网友还现身说法:他外甥学的就是环境专业,今年已经被华为录取了,这充分说明了冷门专业也是有春天的。
不过,也有网友提出质疑:李主任说的是“我们学校”的“生化环材”都是一流专业。这就是说,北京化工大学的这些专业是国家级的特色学科,但其他学校的同类专业可能就不一定了。

“生化环材”真是天坑吗?
之所以,这些专业被戏称为四大“天坑”,原因嘛,无非就是“钱途”不够亮堂。但北京化工大学的李主任却告诉我们,这些专业在他们学校可是响当当的国家级特色学科或一流专业。也就是说,别看名字冷门,它们可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宠儿”。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为这些“天坑”专业正名一下。就拿材料工程来说,这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存在:手机的屏幕、汽车的车身、建筑的钢筋,这些都离不开材料工程师的智慧。
再说环境工程,环保可是当前的头等大事,没有环保专家,我们的地球该怎么办?所以,说“生化环材”是天坑,实在是低估了它们的价值。

正如张雪峰老师说的,“生化环材”不是不好就业,而是现在的大学生可能接受不了它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条件。
比如:化学专业的毕业生想进化工厂,其实是很好进的,但你要知道,首先化工厂一般所处的环境都比较偏,不可能是在大城市;其次是化工厂的工作有一定危险性;再则化工厂的工作底薪不会低,但上限可能会比较有限。
张雪峰老师还表示,其实现在的“生化环材”已经今非昔比了,医药、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已经把这四个专业给带出坑了。

比如说,现在热销的化妆品的生产都是需要化工专业的参与的,还有芯片的生产,也跟材料专业相关。
再比如,人的寿命越来越长,未来活到150岁都有可能,生物学再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未来生物学必将迎来新的爆发与增长。
另外,不同学校的办学水平、师资力量和资源投入是不一样的,这些都会影响专业的实际就业前景。有些高校的“生化环材”的确很强,比如郑州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隶属于原化工部的9所高校,都是值得报考的。

因此,“生化环材”想彻底出坑,要么本科直接考985、211,要么硕博考985、211,毕竟这几个专业想就业好的话,就得走高精尖路线。

可见,专业的好坏其实是相对的,别人说不好的,不一定真不好;别人不适合的专业,不一定你也不适合;以前不好的专业,不一定将来就不好;现在好的专业,不一定将来就好,总之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冷热专业”论调不可信!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季,“热门专业”、“冷门专业”便成了网络热搜词汇。
许多考生和家长一看到“热门专业排行榜”,心里那个激动啊,恨不得马上填报个“热门”专业,好像只要报对了专业,未来就能平步青云。
其实,“冷热专业”的背后可能有阴谋。一些志愿填报指导机构,为了吸引考生购买服务,拼命渲染某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制造“热门专业”或“冷门专业”的假象。

说白了,这些机构的真实目的就是卖课、卖咨询,以此牟利。他们打着“专业决定论”的幌子,让考生和家长误以为只有报对了“热门”专业,未来才有好出路。
实际上,无论哪个专业,都有可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关键在于个人的兴趣和努力。
如何正确选择专业?
考生究竟应该如何选择专业呢?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帮你理清思路:
跟着兴趣走,别被“热门”牵着鼻子走
选择专业,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只有对某个领域充满热情,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进步,取得优异成绩。即使是所谓的“冷门”专业,如果你热爱它,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也可能有广阔的前景。
学校实力也是关键因素
不同学校在同一专业上的办学水平可能有很大差异。所以,选择专业时,不仅要看专业本身,还要看学校在该专业上的实力和口碑。像北京化工大学这样的学校,其“生化环材”专业具备国家级的特色和优势,自然值得考虑。

综合考虑就业前景,不盲目跟风
虽然不能盲目相信“冷热专业”的论调,但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趋势仍有必要。通过对行业动态、就业形势以及产业发展趋势的了解,考生和家长可以对未来的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防范商业咨询服务的套路
在志愿填报过程中,要谨慎对待各种商业咨询服务。可以多参考一些权威机构发布的就业数据和行业报告,而不是轻信某些机构的“专业决定论”。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任务,涉及到考生的未来发展和职业规划。
面对“生化环材”这样的专业,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其好坏,而是要结合个人兴趣、学校实力和就业前景等多方面因素,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
菊以高洁会渊明,吾以文会友。曾是多年医学编辑的我,现为两只小棉袄的妈妈,每天努力码字,只愿为千万家庭带去专业、有趣、独特的教育观点。原创不易,你的认可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