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是深圳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建的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公办新型研究型大学。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等三部委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南方科技大学及数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学校借鉴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的学科设置和办学模式,以理、工、医为主,兼具商科和特色人文社科的学科体系,在本科、硕士、博士层次办学,在一系列新的学科方向上开展研究,使学校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新知识、新技术的源泉。

南方科技大学扎根中国大地,紧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历史机遇,发扬“敢闯敢试、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创校精神,突出“创知、创新、创业”的办学特色,践行“明德求是、日新自强”的校训精神,努力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及深圳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快速建设成为聚集一流师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造国际一流学术成果并推动科技应用的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尽早实现建成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南方科技大学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胡清,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其个人简介如下: 胡清,女,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环境化学、环境污染和水文学专业博士。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北京)主任。

一、胡清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2015-至今,任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南科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2013-2015,任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2-2015,任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环境事业部副总经理;
2011-2012,任元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1993-1998,攻读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环境化学、环境污染和水文学专业博士学位;
1987-1990,攻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给水处理及环境化学专业硕士学位;
1983-1987,攻读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学专业学士学位。

二、胡清获得奖章荣誉称号
2024年6月24日,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21年,荣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0年,荣获环境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20年度发明创业奖成果奖一等奖;
2020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2019年,荣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7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6年,荣获IBM全球杰出学者奖;
2013年,被授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2012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1年,获得人保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人才(全国十人)。

三、胡清学术兼任工作职务
先后担任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协同创新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发明协会院士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首任专家,科技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暨中药资源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先行示范区专家,北京大学兼职导师,北京环丁环保大数据研究院公益兼职院长(NPO),新加坡李光耀水奖评委,IWA世界水资源大会组委会专家组成员/评委,瑞典斯德哥尔摩水奖技术委员会评委会委员。

四、胡清科研学术成就贡献
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拥有30多年的研究和工作经历,在大数据与环境、城市碳中和研究、城市环境工程、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与管理、生态环保发展战略与政策标准研究、绿色技术及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及水处理工程等多个专业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国内外实践经验。牵头负责完成二十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环境保护公益项目等。
负责完成数十项场地调查与修复项目,涉及化工、农药、印染、石油及电镀等多个行业的复杂场地;具有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包括作为中方牵头专家参与科技部“中英土壤及地下水修复科技合作”项目 ,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完成多个世行、亚行项目;协助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等部委对我国污染场地修复行业进行顶层设计,主持并参与“十三五”土壤领域技术路线、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项目“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及“污染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等多项行业政策、标准规范与技术指南的编制工作。出版《绿色可持续场地修复》、《创新设计系列课程-生态环境创新与实践》、“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地下水污染风险识别与修复治理关键技术丛书《地下水在线监测、模型应用于污染预警》等专著,拥有二十余项专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