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学会 2022-09-05 16:38 北京
日前,青岛啤酒(扬州)有限公司已与扬州市洁源排水有限公司(汤汪污水处理厂)约定了间接排放限制的合作协议,并制定相应实施条款——这是扬州市首次实现协议排污。扬州市广陵生态环境部门做“红娘”,为企业排污合作来“牵线”,让啤酒生产企业与污水处理企业互惠共赢合作,成就了一段治污好“姻缘”。“对污水处理厂而言,‘碳源’非常重要。”青岛啤酒(扬州)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污水处理过程中主要依靠微生物来“吃掉”污染物,以此达到净化水质目标。
为了维持微生物的活性,保障脱氮除磷效果,此前,污水处理厂需要外购有机物作为碳源,这增加了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而啤酒生产废水作为可生化性好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属于优质碳源。“但由于我们的废水里有碳源的同时也存在高浓度氮、磷,悬浮物等,为了保证啤酒生产符合排放标准,我们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预处理。”工作人员介绍。一边是污水处理需要额外购买碳源,但另一边却在拥有优质碳源的同时,花大价钱去治污。如何让二者各取所需并有效利用?以 “碳源”为契合点,将啤酒生产和污水处理进行有机的结合——啤酒生产废水的循环利用,打造循环经济的新模板势在必行。2020年年底,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821-2005)修改单,允许啤酒制造企业与下游污水处理厂签订协议,共同约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不再受纳管排污标准的限制。
修改单的实施,是相关政策坚持科学治污,助力企业发展的具体信号。扬州市广陵生态环境局作为企业主管部门,立即抓紧时机闻风而动,当起了“红娘”,为企业积极牵线。他们主动联系扬州市洁源排水有限公司(汤汪污水处理厂)进行合作,并将青岛啤酒(扬州)有限公司变更间接排放限值存在的难点、卡点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析和解答,以高效优质服务帮助企业,跑出助企纾困“加速度”。
经过多次协商、开会,喜讯终于传来:青岛啤酒(扬州)有限公司已与扬州市洁源排水有限公司(汤汪污水处理厂)约定了间接排放限制的合作协议,制定相应实施条款。根据该公司的申请,广陵生态环境局在第一时间内将重新申领的排污许可证发放至企业。
此次两家企业的顺利合作,既是广陵生态环境局为企业释放政策红利、为企业排忧解难的生动案例,也是扬州广陵坚持走好绿色低碳可持续生态发展之路的具体实践,必将有力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保的协调发展。
啤酒生产主要以大麦为原料,加入啤酒花和鲜酵母进行发酵酿造而成。生产废水主要包括浸麦废水、糖化废水、发酵废水等,主要成分为糖类和蛋白质。啤酒废水中有机物浓度高,具有良好的可生化性,不含有毒有害物质,是污水厂“碳源”的绝佳补充,可以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碳源的补充“变废为宝”。对污水厂来说就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啤酒厂每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对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处理达标后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而这一过程实际就是啤酒厂去除“碳源”的过程。污水厂需要外购“碳源”,啤酒厂每年花费巨资把废水中“碳源”去除后再排入污水厂,究其原因是受到排放标准的限制。不过,在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821-2005)修改单,明确了“酒类企业废水可为污水处理厂稳定补充优质碳源,协同推进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允许酒类制造企业与下游污水处理厂通过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合同,共同约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并作为环境监督执法的依据。”目前有青岛、苏州、常州、黄石等地的污水处理厂已经喝上了“青岛啤酒”“雪花啤酒”,顺利实现了企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和碳减排的双赢!以常州为例,数据显示,仅2021年二季度,雪花啤酒厂(常州)产生废水共35730吨,按照新的管理模式,啤酒厂减少运营成本12.5万元。而常州江边污水处理厂利用啤酒废水作为碳源,在提高污水氮磷去除率的同时,实际减少购买商品碳源45万元,减少碳排放达220吨;预计全年减少购买碳源150万元,减少碳排放达730吨。真正让常州污水处理厂穿上节能减排的“绿衣”,畅快地喝起了“啤酒”。所以,对于政府来说,应该积极促进企业与污水处理厂的资源利用新模式,而不是一味的罚款处罚,只有政府带头,才能完成中国碳减排的目标,走好绿色低碳可持续生态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