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变“废”为“宝”!南京首座通沟污泥处置项目运行,开启污泥资源化处置利用新模式
污泥如何“变身”为有用的建筑材料?近日,在南京水务集团城南污水处理公司,一辆辆载满污泥的小卡车驶入通沟污泥处置项目生产线。这些通沟污泥通过预筛、洗鼓、分级筛等一系列程序后可变成建筑材料、建设用砂等,实现资源化利用。记者了解到,南京首个通沟污泥处理项目已建成运行8个多月,每日一个班次最大可处理约60吨通沟污泥,进一步实现南京地区管道养护所产生的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切实提升城市排水设施养护水平,增强通沟污泥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能力。

通沟污泥处置项目生产线
污泥产生量日益增多
传统处置路径弊端多
南京市雨、污水管网纵横交错,相关数据显示,仅主城六区,市政管养的雨水管网就超过2200公里,污水管网超过1800公里。另外,还有超过10万座雨污水检查井,以及若干雨水箅。近年来,随着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纵深推进,对城市排水管道的精细化养护和管理日益强化,通沟污泥的产生量也与日俱增。据统计,仅南京水务集团管养的主城六区污水管道每年产生的通沟污泥约6700立方米,由各区水务部门维护管养的雨水管道清捞上来的污泥量也相当可观。“通沟污泥是雨、污水管道日常养护中疏通清捞出的沉积物,含水率及无机物成分较高,成分复杂,无法直接焚烧或填埋处理。”南京水务集团金陵环境公司城南污水处理公司副总经理李磊介绍,这些沉积物若不及时清理,不仅会造成排水不畅,雨天还会随雨水进入河道造成对水体的污染。
过去多年,清掏出的大量通沟污泥的存放、处理和处置是城市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传统处置方式是将其运送至堆场或淤泥存放点,晾晒干化后运送到垃圾场填埋。不过,此种处置方式存在诸多问题。通沟污泥成分复杂,含水率高,可能含有重金属和致病菌等,这种处理方式不但二次污染严重,对周边环境影响大,而且直接填埋也将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
随着我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通沟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已成为当下各地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简称“水十条”)明确:非法污泥堆放点一律予以取缔,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须完成达标改造,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在 90%以上。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态环境部等2022年联合发布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到2025年,全国新增污泥(含水率80%的湿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规模不少于2万吨/日,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95%以上。
南京市水务设施管理中心主任周春峰表示,实现通沟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避免通沟污泥污染生态环境,是现阶段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为此,南京已在南京水务集团城南污水处理公司内建成处理能力达60吨/班次的通沟污泥处置项目,并于2023年11月开始试运行。
提高污泥无害化处理率
减量比例达74.19%
7月23日,记者在南京水务集团城南污水处理公司看到,通沟污泥处置项目生产线并不大,占地仅350平方米。当污泥进入生产线后,先进入预筛,预筛格的长、宽都为10厘米,预筛后会清除塑料瓶、砖块等所有粗大垃圾。较细部分就落入了污泥池,由抓斗将污泥池中的污泥输送进入洗鼓程序(用该厂处理生活污水产生的中水进行洗涤转鼓),进一步悬浮和分散复杂的物料,然后通过安装在洗鼓末端的筛篮,将大于30毫米的物料清除。小于30毫米的物料,再进入尺寸为4毫米的分级筛进一步筛选。筛选后,大于4毫米的颗粒进入垃圾小车,因这些粗物料几乎不易变质,主要进行垃圾填埋处理。而小于4毫米的细颗粒再输送至高效擦洗机,利用物料间的相互摩擦去除颗粒表面杂质。随后,再利用水力旋流器进行固液分离,从含有有机物和细泥的废液中分离出超细砂,这部分废液会被送入螺旋溜槽,基于螺旋和重力作用,得到干净的超细砂,超细砂进行脱水后就可以进一步资源化利用。

通沟污泥处置项目生产线
“干净的砂子可用于电缆铺砂、污水管道回填、铺路用砂或混凝土工厂。”南京水务集团金陵环境公司城南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进介绍,通沟污泥处置项目试运行以来,已处理了1232吨污泥,最终,52吨再利用为建设用砂,2.7吨有机物实现了掺烧发电,只有318吨粗垃圾进入卫生填埋,减量比例达到74.19%。
南京市水务设施管理中心污水监督科科长杨锐介绍,通沟污泥处置项目初期运行阶段,主要解决南京水务集团维护管养污水管道时清捞出的污泥。今年4月起,南京推动主城各区将从雨水管网中清捞上来的污泥集中到此进行处置。随着越来越多排水管网养护单位开始洽谈合作,日处理量将进一步上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昇
校对 盛媛媛
污泥千人大会 报告题目:污泥国际标准制定情况及我国环保产业标准化工作规划
报告人:王秀腾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分院 高工,全国环保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秘书长
报告人:王秀腾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分院 高工,全国环保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秘书长
报告题目:多场耦合及压电效应的市政污泥高干脱水技术研究
报告人: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饶宾期 教授/所长 ,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报告题目:双碳战略下“同济”牌高压带机及其创新工艺应用于污泥及沼渣高干减量和降碳增效
报告人:唐秀华 上海中耀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上海申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总经理
报告题目:中国有机固废气化制合成气的科技发展
报告人:吴幼青 博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工业废水改良型Fenton深度处理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报告人:张增国,高级工程师,山东省资源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部主任,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环评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给水排水)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
报告题目:污泥处理实践实例与标准趋势
报告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胡维杰 三院总工
http://www.water8848.com/news/202408/01/158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