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EST观点 | 污水资源化:回收嘛,为什么,在哪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8-02  来源:EST观点 | 污水资源化:回收嘛,为什么,在哪儿?  浏览次数:126
核心提示:EST观点 | 污水资源化:回收嘛,为什么,在哪儿?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EST观点 | 污水资源化:回收嘛,为什么,在哪儿?






污水资源化是指将污水处理后再利用,‌以减少对新鲜水源的依赖,‌同时减轻对环境的负担。‌这一过程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技术、‌经济、‌政策和社会接受度等。‌以下是关于污水资源化的详细解释:‌

  1. 为什么回收?‌

    • 污水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通过回收和处理污水,‌可以减少对新鲜水源的消耗,‌同时减少污水排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2. 在哪儿回收?‌

    • 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地点包括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农业灌溉用水、‌景观和生态环境补水等多个领域。‌具体来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通过系统分析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合理布局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工业废水则通过开展企业用水审计、‌水效对标和节水改造,‌推进企业内部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提高重复利用率。‌此外,‌还包括农业灌溉用水、‌景观和生态环境补水的应用。‌
  3. 技术进展:‌

    • 随着科技的进步,‌污水资源化技术不断发展,‌如新型脱氮除磷技术、‌膜分离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果和效率,‌使得更多的污水能够被安全有效地再利用。‌
  4. 政策支持:‌

    •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如完善价格机制、‌加大财政金融激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等,‌来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发展。‌同时,‌通过科技引领和试点示范,‌加强关键共性技术装备研发,‌推广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工艺,‌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

综上所述,‌污水资源化利用是通过技术和政策手段,‌将污水处理后再利用的过程,‌旨在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2。‌


EST观点 | 污水资源化:回收嘛,为什么,在哪儿?

来源 : 郝晓地等 水业碳中和资讯
 
 2024年08月02日 07:30 
图片

 

编者按

 

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所带来的生存威胁以及自然资源枯竭使得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备受关注。污水净化/处理尽管最终可以保护人类健康,但过程却导致物质熵增,根本上却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从污水中回收资源而非摧毁之是减缓熵增、甚至实现逆熵增的有效途径(回顾往期内容)。简言之,通过从污水中回收资源与能源,改变物质单向流动路径可实现可持续循环经济,最终契合蓝色发展目标。污水资源化是将看似一无是处的“废物”资源化为具有高附加价值的产品并予以回收与利用,包括有机质、氮、磷、能源和水资源等。然而,有关从污水中回收什么资源、从哪儿回收以及为什么回收?这些问题在学界和工程界还存在不少争议。本学术观点基于团队往期多项成果综合而成,以助同行明晰污水潜在资源“是什么、在哪儿和为什么(What, Why 和Where, 即,W3问题)”,该观点近期发表于Environmental & Science Technology 的Viewpoint 栏目。

 

整理 | 李季

校核 | 郝晓地

 

核心要点

 

1

变废为宝:尽可能从污水或污泥中回收和生产、开发具有高附加值产品,如,PHA和EPS等;

2

化学能回收:污泥干化后直接焚烧,而非厌氧消化,一步到位处理污泥,高效回收有机能源;

3

 

 

4

磷与金属回收:焚烧灰分进一步用于回收磷和金属等;

 

余温热能:出水余温热能回收用以制热,用于直接建筑供暖/制冷,污泥干化、农业温室等目的。

 

观点概述

首先,有机物(COD)是㶲(Exergy)与碳基复合体。生物处理环节有机质(COD)被直接氧化为二氧化碳(CO2)而摧毁,过程中只有一部分有机质被转化为细菌细胞/污泥。传统上,污泥厌氧消化因沼气利用而可实现部分有机质能源转化并利用,因此还会获得政府经济补贴。然而,污泥厌氧消化能源转化效率很低(<15%,回顾往期内容),其可持续性(加速熵增,回顾往期内容)已受到质疑。实际上,将有机质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如,胞外聚合物(EPS)、聚羟基烷酸酯(PHA),这不仅可实现资源回收,还能带来巨大经济收益,因为这些生物质材料可替代或减少部分石油基化学品,从而实现可持续性目标。

其次,磷矿资源即将耗尽,继续从污水等点源回收磷。相比除磷,污水磷回收更具现实意义。研究虽证实以鸟粪石(MgNH4PO4·6H2O)和蓝铁矿(Fe3(PO4)2·8H2O)可实现污水/污泥磷回收,但污泥焚烧灰分磷回收效率则更高、技术更简单(可回收进水总磷的80%~90%),还可顺带回收金属和其它元素。

污水氮回收尽管也备受关注(对环境有积极影响),但氮与磷不同,并非稀缺性元素。氮回收应更多关注能源效率问题!Haber-Bosch工艺是当前生产合成氨(如,尿素)很成熟且非常高效的技术,而污水氮回收往往能耗更高、且工艺复杂,其最终对环境的总影响评价不可忽视。在处理高浓度氨液体(如,尿液)时,以铵根形式回收的氮回收才可能具有一定可持续性,但工程实际仍需要辅以复杂且资源消耗密集型工艺。

最后,需要探寻抵消污水处理厂能耗的清洁能源,以助实现污水处理碳中和运行。太阳能虽具有一定潜力,但因厂区有限面积限制仅能弥补约10%的运行能耗。如上所述,污泥厌氧消化能源转化效率也不是很高(<15%进水COD化学能)。相反,污泥干化直接焚烧,进水COD化学能转化效率可高达32%,实乃高效经济的有机能源回收途径(回顾往期内容)。近年来,基于出水生产绿氢似乎也被关注之,但只有绿色或谷电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或夜间剩余谷电)作为输入生产的氢方可称得上绿氢;否则,得不偿失,会造成约20%电量损失。

与化学能和太阳能相比,出水余温热能回收潜力巨大,可达化学能的6~8倍之多。匡算表明,出水余温可回收电当量分别为1.77 kW·h/m3(供热,ΔT=4°C;COP=3.5)和1.18 kW·h/m3(制冷,ΔT=4°C;COP=4.8)。虽余温热能为低品质热能,但可直接用于区域供暖/制冷、农业温室,甚至可低温污泥干化,完全可取代干化对煤电能源的依赖(回顾往期内容)。水务和能源部门可共同规划利用这部分热能,潜力巨大。当然,污水余温热能交换应以处理出水作为媒介,而不应在污水管线上原位直接交换,以避免冬季水温降低而影响后续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效果。

 

技术路径

相较于当前资源或能源回收“分散”、“独立”的看法,论文观点关注于资源与能源的综合利用,而不是“单打独斗”或“各自为政”。“强强联合”才能“相得益彰”,以提高污水资源与能源回收利用效率,同时实现污水处理厂碳中和运行,最终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循环/蓝色经济背景下,基于污水资源与能源回收路线,建议综合回收技术主要包括4个关键步骤:

1、尽可能从污水和污泥中提取并生产高价化学品,如,PHA和EPS,并探寻其高效利用方式,以创造潜在经济价值;

2、实现污泥处置的“蛙跳”,越过厌氧消化,脱水污泥直接低温干化后焚烧,以最大程度回收COD化学能,实现将不能发电的低品位余温热能向可以高温发电的污泥焚烧转化;

3、从污泥焚烧灰分中回收磷,顺带回收金属和其它元素;

4、重点关注出水余温热能回收,用于污泥干化、建筑及温室保温等,以替代部分化石能源。

 

图片

 

文章原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原文信息:Resource Recovery from Wastewater: What, Why, and Where? Xiaodi Hao, Ji Li, Ranbin Liu, and Mark C. M. van Loosdrecht.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Article ASAP. DOI: 10.1021/acs.est.4c05903

图片

本期编辑:赵子衡

进入原文链接点击“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
阅读 1279



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
发改环资〔2021〕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污水资源化利用是指污水经无害化处理达到特定水质标准,作为再生水替代常规水资源,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居民生活、生态补水、农业灌溉、回灌地下水等,以及从污水中提取其他资源和能源,对优化供水结构、增加水资源供给、缓解供需矛盾和减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污水资源化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充分,利用水平不高,与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还存在不小差距。为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促进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城镇、工业和农业农村等领域系统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以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区域为重点,以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口,以工业利用和生态补水为主要途径,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监督管理,开展试点示范,推动我国污水资源化利用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节水优先、统筹推进。秉持“节水即治污”的理念,坚持节水优先,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将污水资源化利用作为节水开源的重要内容,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全面系统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本地水资源禀赋、水环境承载力、发展需求和经济技术水平等因素分区分类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实施差别化措施。科学确定目标任务,合理选择重点领域和利用途径,实行按需定供、按用定质、按质管控。

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强化标准约束,严格监管考核,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完善价格机制,加大财政金融激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科技引领、试点示范。增强科技支撑,加强关键共性技术装备研发,推广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开展试点示范,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

(三)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国污水收集效能显著提升,县城及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基本实现提标升级;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畜禽粪污和渔业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

二、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污水资源化利用

(四)加快推动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系统分析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以现有污水处理厂为基础,合理布局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丰水地区结合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需求,科学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排放限值,以稳定达标排放为主,实施差别化分区提标改造和精准治污。缺水地区特别是水质型缺水地区,在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前提下,优先将达标排放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就近回补自然水体,推进区域污水资源化循环利用。资源型缺水地区实施以需定供、分质用水,合理安排污水处理厂网布局和建设,在推广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和市政杂用的同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水质标准,通过逐段补水的方式将再生水作为河湖湿地生态补水。具备条件的缺水地区可以采用分散式、小型化的处理回用设施,对市政管网未覆盖的住宅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的生活污水进行达标处理后实现就近回用。火电、石化、钢铁、有色、造纸、印染等高耗水行业项目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但未有效利用的,要严格控制新增取水许可。

(五)积极推动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开展企业用水审计、水效对标和节水改造,推进企业内部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提高重复利用率。推进园区内企业间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实现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梯级利用。完善工业企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开展工业废水再生利用水质监测评价和用水管理,推动地方和重点用水企业搭建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智慧管理平台。

(六)稳妥推进农业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低成本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和模式。根据区域位置、人口聚集度选用分户处理、村组处理和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等收集处理方式,推广工程和生态相结合的模块化工艺技术,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推广种养结合、以用促治方式,采用经济适用的肥料化、能源化处理工艺技术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鼓励渔业养殖尾水循环利用。

三、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重点工程

(七)实施污水收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大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力度,消除收集管网空白区,持续提高污水收集效能。加快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等区域污水收集支线管网和出户管连接建设,补齐“毛细血管”。重点推进城镇污水管网破损修复、老旧管网更新和混接错接改造,循序推进雨污分流改造。重点流域、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区结合当地水资源禀赋和水环境保护要求,实施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升级扩能改造,根据实际需要建设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缺水城市新建城区要因地制宜提前规划布局再生水管网,有序开展相关建设。积极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

(八)实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推动建设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循环利用有机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在重点排污口下游、河流入湖(海)口、支流入干流处等关键节点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等工程设施,对处理达标后的排水和微污染河水进一步净化改善后,纳入区域水资源调配管理体系,可用于区域内生态补水、工业生产和市政杂用。选择缺水地区积极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示范。

(九)实施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工程。缺水地区将市政再生水作为园区工业生产用水的重要来源,严控新水取用量。推动工业园区与市政再生水生产运营单位合作,规划配备管网设施。选择严重缺水地区创建产城融合废水高效循环利用创新试点。有条件的工业园区统筹废水综合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建立企业间点对点用水系统,实现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和分级回用。重点围绕火电、石化、钢铁、有色、造纸、印染等高耗水行业,组织开展企业内部废水利用,创建一批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示范企业、园区,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企业用水效率提升。

(十)实施农业农村污水以用促治工程。逐步建设完善农业污水收集处理再利用设施,处理达标后实现就近灌溉回用。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重点,探索完善运行机制,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到2025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在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珠三角等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渔业养殖尾水的资源化利用,以池塘养殖为重点,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实现循环利用、达标排放。

(十一)实施污水近零排放科技创新试点工程。选择有代表性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开展技术综合集成与示范,研发集成低成本、高性能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和装备,打造污水资源化技术、工程与服务、管理、政策等协同发力的示范样板。在长三角地区遴选电子信息、纺织印染、化工材料等国家高新区率先示范,到2025年建成若干国家高新区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科技创新试点工程。

(十二)综合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聚焦重点难点堵点,因地制宜开展再生水利用、污泥资源化利用、回灌地下水以及氮磷等物质提取和能量资源回收等试点示范,在黄河流域地级及以上城市建设污水资源化利用示范城市,规划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实现再生水规模化利用。选择典型地区开展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工作。通过试点示范总结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创新污水资源化利用服务模式,鼓励第三方服务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建设资源能源标杆水厂,开展污水中能量物质回收试点。

四、健全污水资源化利用体制机制

(十三)健全法规标准。推进制定节约用水条例,鼓励污水资源化利用,实现节水开源减排。加快完善相关政策标准,将再生水纳入城市供水体系。推动制修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提出差别化的污染物排放要求和管控措施。抓紧制定再生水用于生态补水的技术规范和管控要求,适时修订其他用途的污水资源化利用分级分质系列标准。制修订污水资源化利用相关装备、工程、运行等标准。

(十四)构建政策体系。制定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国家高新区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科技创新试点等实施方案,细化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形成污水资源化利用“1+N”政策体系。研究制定“十四五”污水资源化利用等相关规划。研究污水资源化利用统计方法与制度,建立科学统一的统计体系。完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中非常规水源利用指标考核相关规定,加大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的权重,实行分类考核。完善取水许可管理制度,编制实施入河(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指导文件。

(十五)健全价格机制。建立使用者付费制度,放开再生水政府定价,由再生水供应企业和用户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自主协商定价。对于提供公共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河湖湿地生态补水、景观环境用水使用再生水的,鼓励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

(十六)完善财金政策。加大中央财政资金对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投入力度。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污水资源化利用建设项目。鼓励地方设计多元化的财政性资金投入保障机制。鼓励企业采用绿色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手段,依法合规拓宽融资渠道。稳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探索开展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质押融资担保。落实现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十七)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将污水资源化关键技术攻关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十四五”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专项规划,部署相关重点专项开展污水资源化科技创新。引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污水处理企业等组建污水资源化利用创新战略联盟,重点突破污水深度处理、污泥资源化利用共性和关键技术装备。编制污水资源化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实践案例,推广一批成熟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及时发布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

五、保障措施

(十八)加强组织协调。按照中央部署、省级统筹、市县负责的要求,推进指导意见实施。压实地方责任,各省(区、市)政府抓紧组织制定相关规划或实施方案;市县政府担负主体责任,制定计划,明确任务,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综合协调,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污水资源化利用、相关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形成工作合力,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

(十九)强化监督管理。督促有关方面严格实行区域流域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强化水资源管理考核和取用水管理,确保《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落到实处。严格监督实施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的要求。严格自备井管理,限期依法关闭未经批准和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健全污水资源化水质全过程监测体系,强化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监管,逐步建立覆盖污水资源化全过程的风险防控预警体系,确保污水资源化安全利用。

(二十)加大宣传力度。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工作,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污水资源化利用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消除公众顾虑,增强使用意愿。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舆论监管、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作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污水资源化利用的良好氛围。

国家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市场监管总局
2021年1月4日



文章信息

张丽, 刘阳生
ZHANG Li, LIU Yangsheng
1995-2014年废水资源回收研究发展态势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及数据
Development and Trend Analysis of Wastewater Resource Recovery Research Based on Bibliometrics Methods and Data during the Period 1995-2014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2(2): 374-382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2016, 52(2): 374-382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4-12-03
修回日期: 2015-03-29
网络出版日期: 2016-03-16
 
1995-2014年废水资源回收研究发展态势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及数据
张丽刘阳生     
摘要: 为了深入了解废水资源回收相关研究的全球状况和前沿动态, 客观地反映相关国家在该领域的科学能力和科学影响, 利用ISI 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1995-2014年SCI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 1) 1995-2014年SCI收录的废水资源回收领域论文中, 水回收所占比例最高, 为72.0%; 2) 废水资源回收主要涉及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资源、化学工程、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等学科, 其中环境科学学科论文年度增长速度最快; 3) 发表论文数和论文被引用率排名均靠前的国家为美国、西班牙和印度, 中国论文数增长的趋势最为显著; 4)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印度理工学院以及西班牙科学研究理事会3个研究机构在当前废水资源回收领域综合实力最强,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机构近几年国际影响力有明显提升。
关键词: 废水资源回收     科学引文索引     文献计量学    
Development and Trend Analysis of Wastewater Resource Recovery Research Based on Bibliometrics Methods and Data during the Period 1995-2014
ZHANG LiLIU Yangsheng     
Abstract: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global trend in wastewater resource recovery and reflecting major nation's scientific capability and influences on the world's science community in the field,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literatures in th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database during the period 1995-2014.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among all articles included by the SCI, water recovery from wastewaters account for the largest percentage with 72.0% of all related research fields. 2) The mainly involved subject areas are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Chemical, Biotechnology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so on. The number of the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ticles has the largest annual growth. 3) The top-ranked countries of both the total number of articles and the average impact factor are USA, Spain, and India. However, China has the fastest growth rate of publishing articles only. 4) Three research institute includ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 Ind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ificas are the most abundant research institutes in this fiel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were the two toppest institutions in China that have advance it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wastewater resource recovery     science citation index     bibliometric analysis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耗竭, 资源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其中, 废水资源化作为资源回收利用的一个方面, 已成为环境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为了深入了解目前废水资源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 及时把握其发展新动向及其前沿,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可以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

文献计量学最早由Pritchard[1]提出, 随着各个学科的发展, 对于文献计量分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近年来, 文献计量学广泛应用于各研究领域已发表学术论文的统计研究中, 以便对当前研究和未来研究方向有具体的了解和认识[2]。目前, 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环境相关领域研究状况的分析包括长江中下游河湖湿地研究[3]、中国生态脆弱性[4]、我国碳排放[5]、气候政策建模研究[6]、清洁生产[7]、土壤重金属污染[8]和焚烧技术[9]等。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来自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SI)的网络科学数据库(Web of Science Databases), 是文献计量学分析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源数据库[10]。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利用SCI收录的废水资源回收领域相关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 数据来源

本文基于科学引文检索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基础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拟定废水资源回收主题, 选取该领域被引率较高的几篇综述文章以便对该领域有一定了解, 在此基础上, 利用资源(resource or material* or energy or heat)、回收(reclamation or reuse or recovery or recycl*)、废水(wastewater or sewage or effluent)等关键词之间的组合限定, 写出总的检索式(见附录)。根据检索式, 检索出11468篇文章, 利用SCI提供的Analyze Results系统、Excel透视表、Endnote软件和ucine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包括全球论文发表数年度变化趋势分析、主要研究领域分析及分领域论文年度变化趋势分析、学科分布情况及学科分布年度变化趋势、国家分布特征、国家研究实力比较以及中国和美国论文发表总体水平年度变化趋势与比较分析、全球研究机构实力比较、国内科研机构与国际科研机构论文发表总体水平年度变化趋势与比较分析、发表论文期刊分布特点及期刊所属领域分析以及论文关键词分析。根据这些分析结果了解当前废水资源回收领域发展情况, 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2 全球废水资源回收研究进展分析2.1 论文发表数年度变化

1995-2014年SCI收录有关废水资源回收的相关论文共11468篇。从图 1中论文数随年份(1995-2014)变化情况可以看出, 废水资源回收领域研究起步较早, 1995年发表论文数便接近200篇, 从1998年开始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实际上, 当放开检索范围时间限制时, 发现从1991年开始, 废水资源回收方面的论文数目增长较快, 由25篇(1990年)一下子增加到116篇(1991年)。根据搜索资料发现, 废水资源回收领域发展迅速的原因是1991年日本、美国两国在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如新型脱氮除磷技术、膜分离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等)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 两个国家的论文数量占当时所有论文数量的90%以上。

 
图 1. 1995-2014年废水资源回收领域论文数Figure 1. Total number of articl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resource recovery during 1995-2014
图选项 
 

中水回用是一直以来关注度比较高的课题。该技术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如吸附、膜分离技术等。工业废水里往往含有加工残余的有价值物质(如氮、磷、金属元素以及高分子残留物), 回收这些有价值的物质, 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按照资源回收的目标, 废水资源回收研究主要可以划分为水资源回收(中水回用)、能源能量回收和废水资源物料回收三方面。按照统计结果分析(图 2), 水资源回收方面发表的文章数量占总文章数的72.0%;其次是物料回收, 所占比例为24.2%;能量回收所占比例最低, 为3.8%。从各个领域论文随年份变化情况(图 3)可以看出, 物料回收方面, 在1995年之前就有人提出废水中的氮、磷元素的回收课题, 但该方向的论文增长幅度并不大。近几年, 磷回收利用再度变成研究热点, 主要是因为人类对磷资源将近枯竭现状的关注。由于当前全世界都面临水资源耗竭的问题, 各国不得不将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水资源回用上。因此, 水资源回用的研究一直长盛不衰, 特别是2000年以后, 该领域论文数目增长非常迅速。能源回收则相对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 20世纪几乎很少有人关注, 发表的文章数也较少。之后, 随着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兴起, 对废水资源中的能源回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此能源回收在2010年后发展较迅速, 目前已成为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

 
图 2. 废水资源回收各个不同领域论文发表比例Figure 2. Proportion of published articles in different fields of wastewater resource recovery
图选项 
 

 
图 3. 1995-2014年废水资源回收各个不同领域论文发表情况Figure 3. Total number of articles in different fields of Wastewater resource recovery during 1995-2014
图选项 
 

2.2 学科分布特征

按照学科分布对11468篇论文进行统计, 结果表明废水资源回收主要分布在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资源、化学工程、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等139个学科领域。

从论文数量分布上看(图 4), 环境科学所占比例为21.03%;其次是环境工程、水资源和化学工程3个学科领域, 分别为14.71%, 14.67%和11.50%;排名其后的是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 占4.17%。从各学科论文数年增长速度来看(图 5), 环境科学学科论文数量在2009-2012年没有增长, 而在2013年得到跨越式的增长, 增长速度最快, 而环境工程和水资源学科增长相对较缓。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废水资源回收在这些学科领域的发展态势以及学科的发展状况。环境科学偏重于理论研究, 说明废水资源回收理论性的研究增长较快, 工程应用类文章滞后于理论研究, 这也是很多研究方向普遍存在的现象。

 
图 4. 1995-2014年不同学科领域论文分布情况Figure 4. Proportion of articles in different field of disciplines during 1995-2014
图选项 
 

 
图 5. 1995-2014年不同学科领域论文发表情况Figure 5. Total number of articles in different fields of disciplines during 1995-2014
图选项 
 

2.3 各国研究实力比较

通过已发表论文总数、总被引用量以及平均引用率等对各国研究实力进行比较。在1995-2014年发表的11468篇关于废水资源回收论文中, 美国发表 1609篇, 占总数的14.03%。中国发表 1577篇, 紧随美国之后。另外, 西班牙、印度和澳大利亚3个国家发表论文数在500~1000篇之间; 加拿大、日本、英国、意大利、巴西等国发表论文数在400~500篇之间。发表文章总数并不是衡量一个国家研究实力的唯一标准, 总被引用量也是衡量指标之一。从表 1可以看出, 美国、中国、西班牙、印度以及澳大利亚的文章被引次数都超过10000次, 中国居第2位。但是从平均引用率(平均引用率是最能评价一个国家发表文章质量的一个关键参数)来看, 排名前十的国家(除中国和巴西外)所发表文章的平均引用率均超过10, 其中美国所发表文章的平均引用率达到22.08, 排名第一; 其次是加拿大, 为19.10;排名第三的是意大利, 为18.52。综合以上3个因素, 无论从文章发表量, 总被引用量和平均引用率来看, 美国、西班牙、印度都相对较高。从总体上看, 中国虽然发表的文章总数较多, 但是平均引用率相对较低, 说明中国在该领域发表文章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也需要进一步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表 1. 1995-2014年论文发表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Table 1. Top 10 of the most productive countries/ regions of articles during 1995-2014
排名 国家 总发表量 总被引用量 平均引用率
1 美国 1609 35522 22.08
2 中国 1577 16169 10.25
3 西班牙 878 14330 16.32
4 印度 687 12067 17.56
5 澳大利亚 602 10209 16.96
6 加拿大 494 9435 19.10
7 日本 465 5666 12.18
8 韩国 457 5678 12.42
9 意大利 424 7852 18.52
10 巴西 423 3182 7.52
表选项 
 

通过比较中国和美国文章发表总数、总被引用量和平均引用率随年度变化情况, 证明中国学者发表文章的质量已经不逊于美国。从图 6可以看出, 美国近20年在废水资源回收领域发表文章数量呈现一个平缓增长趋势; 中国虽然在废水资源回收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一开始研究力量也比较薄弱, 但是中国研究者在此领域发表的论文总数随年度的变化却呈现指数上升的趋势。从1995年几乎为零的起步到2008年之后, 中国在年度发表文章数量上已赶超美国, 2014年发表的论文总数为美国的两倍。图 78分别对两国在不同年份发表论文的总被引用量和平均被引率进行比较, 发现中国论文的总被引用量在2010年后开始赶超美国。从平均被引率来看, 中国最近3年所发表文章的平均被引率由原来的与美国差距很大到现在的基本上一致, 说明中国所发表文章的质量相对于过去有很大的提高, 中国研究者在该领域的影响力已经初步形成。

 
图 6. 1995-2014年中国和美国发表论文总数随年度变化情况Figure 6. Total number of published articles between China and USA during 1995-2014
图选项 
 

 
图 7. 1995-2014年中国和美国发表论文总被引用量随年度变化情况Figure 7. Total number of quotations of the published articles between China and USA during 1995-2014
图选项 
 

 
图 8. 1995-2014年中国和美国发表论文平均引用率随年度变化情况Figure 8. Average quotation rates of the published articles between China and USA during 1995-2014
图选项 
 

2.4 全球机构研究实力比较

目前, 全球有5586个机构发表了关于废水资源回收方面的论文, 其中前十位的研究机构如表 2所示。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发表的论文总数最多, 共计231篇。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India Council of Scientific Industrial Research)、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印度理工学院(Ind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西班牙科学研究理事会(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ificas)、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等机构发表论文均在100篇以上。科研机构按发表文章数排名情况,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研实力。结合2.3节中国家发表论文情况来看, 排名前四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西班牙和印度。这4个国家分别都有代表性的研究机构入选, 说明这些国家在废水资源处理领域的研究已经形成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表 2. 1995-2014年论文发表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Table 2. Top 10 of the most productive institutes of articles during 1995-2014
次序 研究机构 总发表量 总被引用量 平均引用率
1 中国科学院 231 2514 10.88
2 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 167 2348 14.06
3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156 3365 21.57
4 印度理工学院 133 3390 25.49
5 清华大学 114 1129 9.90
6 西班牙科学研究理事会 111 2993 26.96
7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 101 2332 23.09
8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0 801 8.01
9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93 2054 22.09
10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91 1762 19.36
表选项 
 

从机构发表文章的总被引用量上分析, 印度理工学院发表的133篇文章当中, 总被引用量达到3390次, 平均引用率为25.49。排名其后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发表的156篇文章中总被引用量为3365次, 平均引用率达到21.57。从平均引用率来看, 排名第一的当属西班牙国家科学研究理事会。该机构发表的111篇论文总被引用量为2993次, 发表论文的平均引用率达到26.96。因此, 综合三者来看, 印度理工学院、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以及西班牙科学研究理事会在当前废水资源回收领域综合实力最强。

表 2还发现, 按论文发表总量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中, 来自中国的有3所, 分别是排名第一的中国科学院、排名第5的清华大学以及排名第8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这3个研究机构在废水资源回收方面的研究实力较强。但是, 从论文的引用率来看, 这3个机构并不占优势。

图 9可以看出, 中国科学院文章发表总数从2009年开始急剧上升, 远高出其他研究机构; 清华大学发表的论文总数从2014年开始呈现增长趋势。从图 10看出, 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近3年发表文章的平均引用率与国外两个顶尖研究机构非常接近。论文的引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近期发表文章的引用量会相对较低。中国虽然在废水资源回收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是最近几年呈现突飞猛进式增长, 中国代表性研究机构论文引用情况与国外代表性研究机构的差距已经逐渐缩小, 表明中国机构发表论文的影响力不断增大。

 
图 9. 1995-2014年代表性研究机构发表论文总数Figure 9. Total number of published articles by the repre-sentative institute during 1995-2014
图选项 
 

 
图 10. 1995-2014年代表性研究机构发表论文平均引用率Figure 10. Average quotation rates of articles by the represen-tative institute during 1995-2014
图选项 
 

2.5 发表论文期刊分布特点

1995-2014年关于废水资源回收方面的11468篇论文共发表在1177个学术期刊上, 其中405个期刊发表论文篇数在4篇以上, 占期刊总数的34.4%, 占论文总数的90.3%; 20个期刊发表论文篇数在100以上, 占期刊总数的1.7%, 占论文总数的46.0%。这表明1.7%的期刊囊括了46.0%的废水资源回收领域的论文。表 3列出相关期刊的文章发表量、总被引用量、平均被引率, 期刊的排名是综合考虑到这三方面的排名之后得出的。排名第一的期刊为《Water Research》, 发表论文总量为480篇, 论文总被引用量排名第一, 平均引用率达到33.92。期刊影响因子排名较前, 无疑为废水资源领域中的期刊首选。《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排名第二, 发表文章数仅为172篇, 但是文章的平均引用率排名第一, 达到56.73。作为环境领域的顶级期刊, 它对环境领域的影响力体现在环境领域研究中的各个方面。从期刊的领域小类归属来看, 《Water Research》,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属于工程, 环境(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领域; 《Desalination》和《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属于水资源(water resources)领域; Bioresource Technology属于生物工程与应用微生物(biotechnology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领域;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属于高分子科学(polymer science)领域; 《Chemosphere》属于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领域;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属于工程, 化工(engin-eering, chemical)领域。从大类来看, 这些期刊分属于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化学3个领域。

表 3. 1995-2014年前10个发表废水资源回收领域论文的期刊Table 3. Top 10 most active journals with the number of articles, impact factor during 1995-2014
排名 期刊名称 总发表量 总被引用量 平均引用率 影响因子 小类
1 Water Research 480 16283 33.92 4.655 工程, 环境
2 EST 172 9758 56.73 5.257 工程, 环境
3 Desalination 685 11910 17.39 3.041 水资源
4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38 12568 11.04 1.102 水资源
5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324 9114 28.13 3.925 工程, 环境
6 Bioresource Technology 361 7286 20.18 4.750 生物工程与应用微生物
7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145 4483 30.92 4.093 高分子科学
8 Chemosphere 168 4559 27.14 3.137 环境科学
9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178 4248 23.87 2.894 工程, 化工
10 Science 5 172 34.40 31.027 综合性期刊
表选项 
 

2.6 研究者分析

通过对1995-2014年有关废水资源回收方面的11468篇论文作者进行统计, 列出排名前十的废水资源回收领域研究者名单, 结果见表 4。从发表文章数量来看, 排第一位的是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的Saravanamuthu Vigneswaran教授, 20多年来一直从事水处理、废水管理以及废水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共发表 40篇该领域的论文。从影响力来看, 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的Willy Verstraete教授以及来自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Jörg E. Drewes教授的H因子均为17, 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均大于30, 其中Jörg E. Drewes教授发表论文的平均引用率达到36.89。从作者单位来看,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有两位研究者分别列第一位和第三位(Saravanamuthu Vigneswaran教授和Huu H. Ngo教授)。Huu H. Ngo教授主要关注水的可持续利用、废水处理与再利用技术。从对国家/地区和研究机构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 中国目前缺乏真正有影响力的科学家来带动废水资源回收领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表 4. 1995-2014年废水资源回收领域论文影响力排名前十的研究者Table 4. Top 10 most famous persons with the number of articles and influence during 1995-2014
排名 研究者 论文发表量 总被引用量 平均引用率 H因子 作者所属机构
1 Saravanamuthu Vigneswaran 40 579 14.48 13 悉尼科技大学
2 Willy Verstraete 38 1190 31.32 17 比利时根特大学
3 Huu H. Ngo 34 350 10.29 11 悉尼科技大学
4 Gideon Oron 31 453 14.61 13 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
5 Rajeshwar D. Tyagi 29 454 15.66 12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
6 Jörg E. Drewes 28 1033 36.89 17 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
7 Ioannis K. Kalavrouziotis 28 242 8.64 8 希腊约阿尼纳大学
8 Thomas Wintgens 27 678 25.11 13 瑞士生态创业研究所
9 Jose-Antonio Mendoza-Roca 25 402 16.08 13 西班牙巴仑西亚理工大学
10 Jaeweon Cho 25 438 17.52 12 韩国延世大学
表选项 
 

2.7 论文关键词分析

通过关键词, 读者可以对文献全文有一定了解。使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关键词, 可以了解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对于指导科学和项目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1995-2014年废水资源回收的相关研究中, 频次在前十位的关键词为phosphorus, adsorption, reverse osmosis, ultrafiltration, irrigation, heavy metals, nanofiltration, struvite, membrane bioreactor, anaerobic digestion。其中,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超滤(ultrafiltration)、纳滤(nanofil-tration)代表废水资源水回用中膜技术的研究方向; 磷(phosphorus)、鸟粪石(struvite)代表废水磷资源回收的研究热点; 重金属(heavy metals)代表废水资源中物料回收利用方向, 在回收重金属研究中频次最高; 吸附(adsorption)、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厌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以及废水再利用中的灌溉(irrigation)是水资源回收利用研究较为广泛的主题。从这些关键词分析可以看出, 污水回用、金属回收、磷回收以及废水处理膜技术、膜生物反应器、厌氧消化等都是当前废水资源回收领域主要关注的研究内容。

将1995-2014年划分为4个时间段, 排名前十的关键词出现的次数如图 11所示。可以看出, 磷(phosphorus)一直位于前两位, 并且随着年份增加, 磷作为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增加非常明显, 说明污水中磷回收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也是当前污水资源回收中的热点研究方向。近年来, adsorption在关键词出现频率上一直排在第一位, 原因在于固体吸附剂能有效去除废水中多种污染物, 特别是采用其他方法难以有效处理的剧毒和难降解的污染物, 经处理后出水水质好且比较稳定, 因而吸附法在废水处理中有不可取代的作用。随着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水资源回收利用的日益迫切, 吸附法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次, 反渗透、超滤、纳滤作为关键词出现的频率也明显增加, 主要是因为这几种膜技术是污水回用处理中的关键技术。近年来, 膜生物反应器、污水污泥中的厌氧消化处理过程、污水中重金属回收问题也是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 从科学研究到工程应用, 都备受关注。

 
图 11. 1995-2014年前10个引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Figure 11. Top 10 most frequency of quoted key words during 1995-2014
图选项 
 

利用Ucinet软件对关键词之间的内部联系进行分析, 发现排名前十的关键词中, 除irrigation与其他关键词基本上没有联系之外, phosphorus, struvite与adsorption之间, 以及reverse osmosis, nanofiltration与ultrafiltration等关键词之间均有紧密的联系, 因此, 中心性分析结果呈现均一分布, 较为分散。

3 结论

本文通过SCI提供的Analyze Results和Cita-tion Report链接对检索到的11468篇废水资源回收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描绘了全球和中国在废水资源回收的研究情况。分别列出全球和中国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和研究者, 分析论文的年度分布和应用领域分布, 并比较各国及各研究机构的科研实力, 进而分析全球和中国废水资源回收领域的研究进展和趋势。

分析结果表明: 1) 论文发表数量随年度变化趋势为稳中有升, 论文数量增加最快的领域为水资源回收(即水资源再生利用); 2) 从论文的学科分布来看, 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资源、化学工程、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领域, 其中环境科学论文年度增长速度最快; 3) 从国家研究实力来看, 美国、西班牙、印度论文发表量、总被引用量和平均引用率水平都比较高。中国发表论文的平均引用率远低于这些国家, 但是通过对平均引用率年度变化情况分析得出, 中国最近3年发表论文的平均被引率与美国的差距已经不明显, 说明中国发表论文的质量已有很大提高; 4) 从全球机构研究实力来看, 印度理工学院、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以及西班牙科学研究理事会是当前废水资源回收领域综合实力最强的3个研究机构。中国近几年代表性研究机构论文引用情况与国外代表性研究机构的差距逐渐缩小, 中国研究机构正不断提升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总之, 未来废水回收领域仍然会以水资源再利用为主要方向, 废水中各种可利用资源的研究也将稳步发展, 废水中能源回收是个新兴课题, 被认为最具发展潜力。

附录:

总检索式: #5 OR #4 OR #3 OR #2 OR #1

#1 TI=(wastewater or sewage or effluent) AND TS=(reuse or recycl* or reclamation or recovery)

#2 TS=(wastewater or sewage or effluent) AND TI=(reuse or recycl* or reclamation or recovery)

#3 TS=(“resource recycl*” or “resource reclamation” or “resource reuse” or “resource recovery” or “material* recycl*” or “material* reclamation” or “material* reuse” or “material* recovery” or “energy recovery” or “heat recovery”) and TS=(wastewater or sewage or effluent)

#4 TS=(“wastewater recycl*” or “wastewater reclamation” or “wastewater reuse” or “wastewater recovery” or “sewage recycl*” or “sewage reclamation” or “sewage reuse” or “sewage recovery” or “effluent recycl*” or “effluent reclamation” or “effluent reuse” or “effluent recovery”)

#5 TS=(phosphorus recovery or phosphate resource or struvite or nutrient recovery or metal* recovery) AND TS=(wastewater or effluent or sewage)

参考文献
 
[1] Pritchard A. Statistical bibliography or bibliometrics.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 1969, 25 (4) : 348–349 .
 
[2] Chiu W T, Ho Y S.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home-opathy research during the period of 1991 to 2003. Scientometrics , 2005, 63 (1) : 3–23 DOI:10.1007/s11192-005-0201-7 .
 
[3] 陈成忠, 林振山. 从国内学术论文看1992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河湖湿地研究进展. 湿地科学 , 2010, 8 (2) : 193–203.
 
[4] 田亚平, 常昊. 中国生态脆弱性研究进展的文献计量分析. 地理学报 , 2012, 67 (11) : 1515–1525.
 
[5] 许诺. 我国碳排放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39 (26) : 16409–16412.
 
[6] 魏一鸣, 米志付, 张皓. 气候政策建模研究综述:基于文献计量分析. 地球科学进展 , 2013, 28 (8) : 930–938.
 
[7] 冯春晓. 基于SCI的清洁生产文献计量分析. 绿色科技 , 2013 (12) : 207–211.
 
[8] 赵庆龄, 路文如. 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 环境科学与技术 , 2010, 33 (6) : 105–111.
 
[9] 袁丽, 刘阳生. 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1991-2010年焚烧炉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49 (3) : 530–536.
 
[10] Garfield E. Keywords plus-ISIS breakthrough retrie-val method.1. Expanding your searching power on current-contents on diskette. Current Contents , 1990, 32 : 5–9 .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泥处理处置论坛(上海)(6月4日全天) 同期举办世环会-污泥处置主题展 2025年6月4-6日 (请提前扫描二维码免费报名,限200人;会议现场抽大奖——华为手机等) 康碧热水解高级厌氧消化的全球经验和展望 直播时间:2025年4月11日(周五) 14:00—16:00 2025-04-11 14:00:00 开始
WaterInsight第14期丨水中新污染物高级氧化降解机制探索 直播时间:2025年1月25日(周六)10:00-11:00 2025-01-25 10:00:00 开始 直播报告题目:城市更新政策背景下的供排水设施建设改造技术方向 1、城市更新由来 2、城市更新政策导向 3、供排水设施建设改造技术方向 3.1供水条例与排水条例要求 3.2供排水管网建设改造技术路径 3
直播:《新国标下饮用水典型嗅味物质管控:在线识别、逐级强化、精准控制,保障供水安全与品质》 臭和味,是饮用水水质中的敏感指标,常引发用户投诉。自新标准《GB5749-2022》实施以来,要求饮用水臭和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2024年排水年会 直播时间:2024年11月30日(周六) 08:30—18:00 2024-11-30 08:30:00 开始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研究生课程环境工程技术前沿系列讲座:环卫设施异味控制研究与实践 直播时间:2024年11月27日(周三)13:30—15:00 2024-11-27 13:30:00 开始 报告题目:未来城乡生态环境低碳可持续发展对策与绿色技术研究进展   报告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马军  教授
因泥制宜选择污泥干化技术 直播时间:2024年11月26日(周二)14:00 2024-11-26 14:00:00 开始 11月14日上午丨2024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水务博览会 直播时间:2024年11月14日(周四)10:00-13:00 2024-11-14 10:00:00 开始
中国水协团体标准《城市供水企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技术规程》宣贯会通知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直播:中国水协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城镇水环境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 直播时间:2024年11月1日(周五) 08:30—18:00 2024-11-01 08:30:00 开始
全球水务前沿科技创新技术研讨会 直播时间:2024年10月31日(周四) 10:00—12:00 2024-10-31 10:00:00 开始 直播: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系列活动“城市水安全与绿色可持续循环发展”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10月27日(周日) 09:00—17:00 2024-10-27 09:00:00 开始
城市有机固废(餐厨厨余、污泥和渗滤液)技术现况及发展趋势 直播时间:2024年10月23日(周三)13:30 2024-10-23 13:30:00 开始 直播|沙特全球水务创新奖路演发布会 直播时间:2024年9月27日(周五)10:45—12:15 2024-09-27 10:45:00 开始
苏伊士工业园区绿色低碳环境治理方案 直播时间:2024年9月30日(周一)9:30—11:30 2024-09-30 09:30:00 开始 主 讲 人:江峰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讲报告:硫基生物技术助力废水低碳处理  时间:2024年9月14日(周六),10:00-11:00          主讲人:江峰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水质安全与高品质供水研讨会 直播时间:2024年8月30日(周五)13:30—17:30 2024-08-30 13:30:00 开始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6)| 紫外线水处理技术探索与实践 直播时间:2024年8月31日(周六)上午10:00-11:00 2024-08-31 10:00:00 开始
肖威中博士--美国污水处理概述 直播时间:2024年9月2日(周一)20:30—22:00 2024-09-02 20:30:00 开始 北京市科协青年科技人才跨界交流活动--活动主题:AI时代的污水资源化应用创新  涉及领域:污水资源化、人工智能、物联网  召集人:曹效鑫 博士  活动时间:8月21日下午  活动地点:北京未来设计园区
报告人:程忠红,苏伊士亚洲 高级技术推广经理 直播题目:污泥干化技术的选择  内容: 	不同干化设备的特点及适用性 	污泥干化系统的选择依据 	干化在污 中国水协团体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碳减排评估标准》宣贯会通知  报告人:王秀蘅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直播时间:2024年7月17(周三)14:00-16:00 2024-07-17 14:0
苏伊士 程忠红 :反硝化滤池在污水脱氮中的差异化应用 直播时间:2024年7月2日(周二)14:00—16:00 2024-07-02 14:00:00 开始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5)|低碳型装配式污水厂探索与实践 直播时间:2024年6月29日(周六)上午10:00-11:00 2024-06-29 10:00:00 开始
吴迪   博士: 百年持续迭代,新型生物膜工艺在提质增效、督察常态化背景下的典型应用 直播时间:2024年6月20日(周四)14:00—16:00 2024-06-20 14:00:00 开始 Paul Westerhoff院士、王鹏教授等人领衔空气取水学术与科技高端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6月8日(周六)08:50 2024-06-08 08:50:00 开始
报告题目:《湖南省排水系统溢流控制技术导则》解读及相关技术探讨  报告人简介:  尹华升,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湖南省非开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排水协会副秘书长; Water & Ecology Forum: 水与生态新起点 直播时间:2024年5月24日(周三)14:30 2024-05-24 14:30:00 开始
中国水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直播时间:2024年5月28日(星期二)14:00—16:00 2024-05-28 14:00:00 开始 5月22日下午丨《城镇排水管网系统诊断技术规程》宣贯会 直播时间:2024年5月22日(周三)14:00-16:00 2024-05-22 14:00:00 开始
双碳背景下污泥处置资源化路径探索--杜炯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第四设计院总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上海土木工程学会会员、复旦大学资源 JWPE 网络报告/用于快速现场废水监测的折纸微流体装置 直播时间:2024年5月13日(星期一)19:00 2024-05-13 19:00:00 -杨竹根  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教授、高级传感器实验
紫外光原位固化法管道修复全产业链质量控制倡议 直播时间:2024年5月7日(星期二)9:00-16:30 2024-05-07 09:00:00 开始 华北院 马洪涛 副总工: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应与不应——海绵城市建设正反案例1 直播时间:2024年4月30日(周二)9:30 2024-04-30 09:30:00 开始
高效纳滤膜:中空纤维纳滤膜的特点与应用 直播时间:2024年4月27日(周六)10:00-11:00 2024-04-27 10:00:00 开始-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4) 聚力水务科技创新、中德研讨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特邀德国亚琛工业大学Max Dohman 直播时间:2024年4月14日(周日)15:00 2024-04-14 15:00:00 开始
康碧热水解高级厌氧消化的全球经验和展望 | 北京排水集团高安屯再生水厂低碳运营实践与探索 直播时间:2024年4月10日(周三)14:00—16:00 2024-04-10 14:00:00 开始 世界水日,与未来新水务在深圳约一个高峰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3月22日(周五)08:30—17:30 2024-03-22 08:3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直播时间:2024年3月14日(周四)14:00 2024-03-14 14:00:00 开始    题目:占地受限情况下的污水厂水质提升解决方案 主讲人: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高级 华北设计院:高密度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效果巩固提升要点分析 直播时间:2024年3月4日(周一)9:30 2024-03-04 09:30:00 开始
2月23日|2024年“云学堂科技学习周”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与分享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2月23日(星期五)9:00—17:00 2024-02-23 09:00:00 开始 2月22日|2024年“云学堂科技学习周”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与分享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2月22日(星期四)9:00—18:00 2024-02-22 09:00:00 开始
2月21日|2024年“云学堂科技学习周”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与分享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2月21日(星期三)9:00—18:00 2024-02-21 09:00:00 开始 大湾区青年设计师论坛直播预告(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论坛)  “醒年盹、学好习、开新篇”2024年“云学堂科技学习周”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与分享论坛
山东日照:“乡村之肾”监管装上“智慧芯”    日照市生态环境局农村办负责人时培石介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被称为“乡村之肾”,对于农村水环境的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工湿地国际大咖/西安理工大学赵亚乾教授:基于人工湿地技术的污水净化之路 直播时间:2024年1月30日(星期二)19:00 2024-01-30 19:00:00 开始
马洪涛院长: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统筹推进的一些思考 直播时间:2024年1月25日 10:00 2024-01-25 10:00:00 开始 2024年水务春晚 直播时间:2024年1月18日(周四)18:00—22:00 2024-01-18 18:00:00 开始
《以物联网技术打造新型排水基础设施》 直播时间:2024年1月11日(星期四)15:00 2024-01-11 15:00:00 开始--刘树模,湖南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 WPE网络报告:作者-审稿-编辑视野下的高水平论文 直播时间:2024年1月10日(星期三)19:00 2024-01-10 19:00:00 开始
核心期刊:中国给水排水》继续入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给水排水核心科技期刊 直播丨《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宣贯会 直播时间:2023年12月27日 09:30—11:00 2023-12-27 12:00:00 开始
【直播】【第五届水利学科发展前沿学术研讨会】王浩院士:从流域视角看城市洪涝治理与海绵城市建设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3)|水回用安全保障的高效监测技术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城镇水环境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暨换届大会 直播时间:2023年12月16日(周六)08:30—18:00 2023-12-16 08:30:00 开始 第二届欧洲华人生态与环境青年学者论坛-水环境专题 直播时间:2023年12月9日(周六)16:00—24:00 2023-12-09 16:00:00 开始
JWPE网络报告:综述论文写作的一点体会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30日(星期四)19:00 2023-11-30 19:00:00 开始 WaterInsight第9期丨强志民研究员:紫外线水消毒技术 再生水
水域生态学高端论坛(2023)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会议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29日(周三) 09:00—17:40 2023-11-29 09:0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智慧水务与科技创新高峰论坛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25日(周六) 13:30 2023-11-25 13:30:00 开始
中国水协团体标准《城镇污水资源与能源回收利用技术规程》宣贯会通知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2023年11月14日9:00线上举行直播/JWPE网络报告:提高饮用水安全性:应对新的影响并识别重要的毒性因素
直播主题:“对症下药”解决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难题   报告人:陈智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2日(周四)14:00—16:00 2023-11-02 14:00:00 开始 10月29日·上海|市政环境治理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论坛
BEST第十五期|徐祖信 院士 :长江水环境治理关键      直播时间:2023年10月26日(周四)20:00—22:00 2023-10-26 20:00:00 开始 《水工艺工程杂志》系列网络报告|学术论文写作之我见 直播时间:2023年10月19日(周四)19:00 2023-10-19 19:00:00 开始
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技术研讨会 直播时间:2023年10月20日13:30-17:30 2023-10-20 13:30:00 开始 技术沙龙 |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2) 直播时间:10月14日(周六)上午10:00-12:00 2023-10-14 10:00:00 开始
直播题目:苏伊士污泥焚烧及零碳足迹概念污泥厂 主讲人: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内容包括: 1.	SUEZ污泥业务产品介绍 2.	全球不同焚烧项目介绍 3.	上海浦东污泥焚烧项目及运营情况 中国给水排水第十四届中国污泥千人大会参观项目之一:上海浦东新区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工程
《水工艺工程杂志》系列网络报告 直播时间:2023年9月26日 16:00  王晓昌  爱思唯尔期刊《水工艺工程杂志》(Journal of Water Process Engineering)共同主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同期召开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排水管网大会  (水环境综合治理)  同期召开中国给水排水 2024年
海绵城市标准化产业化建设的关键内容 结合项目案例,详细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技术体系及标准体系,探讨关键技术标准化产业化建设的路径,提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报告题目:《城镇智慧水务技术指南》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 主讲人简介:  简德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总院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信息技术委员会副主
第一轮通知 | 国际水协第18届可持续污泥技术与管理会议 主办单位:国际水协,中国科学院  联合主办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 等 技术沙龙 |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1) 直播时间:8月19日(周六)上午10:00-12:00 2023-08-19 10:00:00  广东汇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湛蛟  技术总监  天津万
中国水业院士论坛-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微信公众号cnww1985):自然—社会水循环与水安全学术研讨会 WaterInsight第7期丨掀浪:高铁酸钾氧化技术的机理新认知及应用 直播时间:2023年8月5日(周六)上午10:00-11:00 2023-08-05 10:00:00 开始
直播:“一泓清水入黄河”之山西省再生水产业化发展专题讲座 直播时间:2023年7月23日(周日 )08:00-12:00 2023-07-23 08:00:00 开始 珊氮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技术推介会 直播时间:2023年7月21日(周五)
欧仁环境颠覆性技术:污水厂扩容“加速跑”(原有设施不动,污水处理规模扩容1倍!出水水质达地表水准IV类标准!),推动污水治理提质增效。  诚征全国各地污水厂提标扩容工程需求方(水务集团、BOT公司、设 直播预告|JWPE网络报告:自然系统中难降解污染物去除的物化与生化作用及水回用安全保障 中国给水排水
直播题目: 高排放标准下污水中难降解COD的去除技术     报告人: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程忠红 WaterTalk|王凯军:未来新水务 一起向未来  For and Beyond Water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以网络会议形式举办“水与发展纵论”(WaterTalk)系列学术报
5月18日下午 14:00—16:00 直播  题目: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的迭代更新 主讲人: 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大纲:  高密池技术原理 不同型号高密池的差异和应用区别 高密池与其他 BEST|绿色低碳科技前沿与创新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教授  直播时间:2023年4月30日 14:00—16:00 2023-04-30 14:00:00 开始
日照:“碳”寻乡村振兴“绿色密码”  凤凰网山东    乡村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的底色才会更亮。我市坚持乡村建设与后续管护并重,市、区、镇联 BEST论坛讲座报告第十三期(cnwww1985):全球碳预算和未来全球碳循环的不稳定性风险 The global carbon budget and risks of futur
国际水协IWA 3月17日直播:3月17日 国际水协IWA创新项目奖PIA获奖项目介绍分享会 直播时间:2023年3月17日 9:00—11:30 2023-03-17 09:0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云中漫步-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的威立雅智慧水务系统Hubgrade 直播时间:2023年3月15日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会议通知 | 2023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清华大学王凯军教授团队等) 中国污水千人大会参观项目之一: 云南合续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海口市西崩潭水质净化中心
中国给水排水 Water Insight直播:刘锐平  清华大学 环境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高浓度硝酸盐废水反硝化脱氮过程强化原理与应用 会议时间:2023.1.7(周六)10:00—11:00 智慧水务的工程全生命周期实践分享 直播时间:2023年1月6日 15:00-16:00 对话嘉宾:窦秋萍  华霖富水利环境技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总经理 主持人:李德桥   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
苏伊士 直播时间:12月30日14:00-16:00直播题目:污泥处理处置的“因地制宜和因泥制宜” 主讲人:程忠红,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特邀嘉宾:刘波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二院总工 教 苏伊士 直播时间:12月27日14:00-16:00;复杂原水水质下的饮用水解决方案    陈智,苏伊士亚洲,技术推广经理,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熟悉市政及工业的给水及污水处理,对苏伊士
曲久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基于模拟仿真的污水处理厂数字化与智慧化:现状与未来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28日(周三)9:30—12:00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