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印彪出生于1958年,是央企中年龄最大的“掌门人”。作为两家大型央企的“一把手”,一直以来在能源行业内都称他为“电力一哥”而在舒印彪的职业生涯中,其掌舵过的两家公司有一个共性:够大。国家电网资产总额超四万亿元,列世界500强第三位;华能集团资产超一万亿,曾是全球最大发电企业。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能源行业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尤其是在华能集团这样的大型国企中。2018年,这种变革迎来了一个重要时刻——已年满60岁的舒印彪被任命为华能集团的新领导。舒印彪的到来,标志着这家曾经辉煌一时的能源巨头迎来了重新定义自身发展战略的机会。
舒印彪的背景与他的任务密切相关。在接任华能集团之前,他已有深厚的电力系统运作和管理经验,特别是在国家电网的多年工作,使他对中国乃至全球能源趋势有着深刻的洞察。在华能,他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引领这家企业完成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的战略转型。

舒印彪上任后不久,便在2019年1月27日的华能集团年度工作会议上展示了其战略视野。他提出的“两线”“两化”战略,旨在将华能引向清洁能源的未来。这包括在“三北”地区大力发展风光火储输一体化的清洁能源基地,在东部沿海省份加速海上风电和核电基地的建设。
尽管这个战略的提出在技术和时机上似乎并不占优势,华能作为一个以火电起家的企业,转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外界对此持保留态度,认为华能的过去辉煌可能成为其转型的阻碍。然而,舒印彪在一次大型会议上的脱稿讲话中明确表示,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且符合行业和企业实际的转型,应当毫不迟疑地推进。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华能集团确实开始了一系列重大的转型举措,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舒印彪亲自参与的几次重要会议和行动,包括与江苏省的多次会晤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极大推动了华能在海上风电领域的发展。到2021年底,华能在江苏的海上风电装机量已经是三年前的三倍,成为该地区最大的海上风电运营商。
此外,舒印彪还提出依靠特高压技术,建设跨区域能源基地的构想。他推动的甘肃陇东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项目,不仅展示了华能在新能源领域的实力,也为中国能源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新模式。

在核电领域,舒印彪也展示了非凡的决心和远见。尽管华能在核电领域起步较晚,但舒印彪深知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的重要性。他不仅邀请了众多专家学者前来指导,还促成了华能首个自建的核能技术研究院的成立,大力引进核电领域的专业人才。
舒印彪的领导下的华能集团,不仅在技术和市场策略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调整,更在企业文化和战略思维上进行了深刻的变革。这一系列行动不仅为华能带来了“黄金四年”,也为整个中国能源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
来源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779868630266323968%22%7D&n_type=-1&p_fro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