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楼下新建的高中开学,前几天偶然听见一对母子的谈话。
十七八岁的少年正是叛逆的时候,肉眼可见的对于自家母亲,不停叮嘱要好好学习感到厌烦。
于是他在众目睽睽下甩开母亲的手,有些烦躁的反驳:“现在时代跟你们那会不一样了!现在只要选好专业,破二本也能找到好工作!”
我必须承认,时代的确在变化,选专业对于就业的重要性也确实很大,但是这真的代表着名校光环完全没有用了吗?
虽然现在有很多双非大学在就业上的确比一些985、211更有优势,像是咱们之前聊到过的深圳大学,的确因为和名企大厂位于同一座城市,校招的机会和就业岗位要超过一部分211和985.
当然我也听到一些朋友说,以后不卷孩子了,只要能考上个民办三本,一样能考公考编。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名校光环完全没用了,事实上,虽然只要是本科就可以报考同样的岗位,但是在面试的时候,大部分面试官还是会优先选择985、211的毕业生。
并且,如果你想要报考定向选调生的话,也只有重点大学才能参加,而在所有重点大学中,参与定向选调省份最多的大学,也基本上都是985大学。
而相比起国考和选调生来说,定向选调生选拔难度更大、选拔范围更小,条件也更苛刻。
但是也正因为定向选调生符合条件的人数相对比较少,所以招录比反而更高,并且招考的岗位也更好,所以很多人都说,定向选调生无异于公务员中的天花板。
实际上即便都是985大学,但是定向选调生的招考范围也有很大区别。
目前在所有公开定向选调选校名单的19个省份中,只有8所大学同时入选,这不仅代表着这8所985大学的毕业生可以参加更多省份的定向选调生选拔,同时也意味着更高的上岸几率。
而同时面对19个省份进行定向选调的大学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和东南大学。
虽然我们总说“清北华五人”是全国高校的第一梯队,但是华五中仅有2所大学是同时面对19个省份参与定向选调的。
而华五中的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则和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处在同一梯队。
这18所985大学相比起之前的8所来说,在参与定向选调的省份数量上,要少一个,并列排在第2名。
排在第3名的则是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它们定向选调生面向省份的数量是17个。
其实从这里大家也能看出,其实处在这一档位的985大学,普遍整体实力要比前两个档位的略逊一筹,而且在院校类型上,也相对偏冷门一点。
而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湖南大学,则排在第4名,面向16个省份参与定向选调生。
有意思的是大家应该已经发现了,在参与选调范围最多的院校中,除了38所985大学之外,还有2所211大学和1所双一流大学,和浙大等985大学并列位于第2名。
中国科学院大学就不用多说了,虽然是双一流大学,但是本身就是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院,性质也比较特殊,在科研和学术各方面,的确不输985大学。
而另外2所211大学则是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
这2所大学分别属于“两财一贸”和“五院四系”,虽然并没有入选985大学的队伍中,但是在财经和政法领域也是绝对的榜首,尤其在所属行业内,认可度和知名度都很高。
而且因为院校类型本身就属于考公中可选岗位比较多的一类大学,所以即便是在普通国考、省考中,这2所大学的毕业生上岸率也很高。
而同样属于“两财一贸”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分别参与14个和13个省份的定向选调生,相比来说,上海财经大学虽然在行业内知名度更高,但是中央财经大学显然在定向选调生上更占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