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故事:这个不起眼的小问题,愁坏了我的两员大将!
大家好,欢迎来到胖先生的水处理日记,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胖哥。
有想要了解胖哥水处理培训课程的水友们,可以点击链接看这篇文章:胖哥水处理培训课程配套PPT课件随机展示
小王抚掌称是,紧接着又问:
“废水BOD5值代表着水中能够被微生物吃掉的有机物,而COD值代表的是水中能够被强氧化剂氧化掉的有机物,我这么理解对吗?”
这个问题在环保水处理工程师们心中,就好像是被人问1+1是不是等于2一样,由于答案过于简单,反而很容易让人起疑心。
向来谨慎的小孙还是没有立即接话,又思索了一阵后,用模棱两可的语气回答说:
“应该是这样的。”
我忍住笑,心里面隐隐已经猜到小王要在哪里给小孙挖坑了。
果不其然,小王紧追不舍,使出了三环套月的功夫,连珠炮一样的问出了另一个问题:
“那么COD与BOD5的差值,是不是就代表着不容易被微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呢?”
这次小孙回答的时间更加延后,很显然性格多疑的他此时更加猜不透小王的目的,思来想去将近5分钟后,还是觉得小王说的没问题,于是最终点头说道:
“应该是这样的吧.....”
哈哈,我心中好笑,知道杠精小孙已经入了杠头小王的套,不出意外小王的下一个问题,就要绝杀他了。
果不其然,小王这次提问的声音明显兴奋了许多,用迫不及待的语气追问小孙,那架势,几乎就是贴脸开大了:
“这种水中的COD-BOD5=300mg/L,按照你的说法,就有300mg/L的微生物难以利用的有机物,既然如此,那我曝气了区区24小时,出水COD值理应为300mg/L左右才对,但现在出水COD却降到了50mg/L,这又作何解释?”
我不用进门看,都能想象得到此时此刻小孙的模样,定是面红耳赤,瞠目结舌的一副“囧”样。
“你不是号称专精水处理吗,快说快说!”
门外的我哑然失笑,暗自埋怨小王这厮太不地道,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水平,也敢学教员“宜将剩勇追穷寇”,真把人高马大的小孙激怒了,小心吃他一记砂钵大的拳头。
小孙吱呜了一阵,也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不过杠精又岂是那么容易低头的?眼瞅着自己回答不上来,内心盘算着不如趁此反将一军,把问题给抛回去,万一小王也不懂,俩人就算打平,多少也能挽回点脸面。
想通此节,小孙立时焕发杠精本色,梗梗着个脖子,十分硬气的反问小王:
“谁说我不知道?我只是不愿意告诉你罢了,或者你先说说你的理解,也好让我来判断下对不对!”
小王哪里看不透小孙这点心思,俩人互相嘲讽,但就是不提正事儿。
好家伙,这俩人简直就是杠精他妈给杠精开门,杠到家了,而且听这二位的言语,火药味渐浓,再不进去平息事态,估计就要互喷垃圾话了。
我赶忙推开门走进实验室,二人一看是我来了,也不吵了,反而双双盯着我,看得我直发毛。
我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就问他俩在干嘛。
二人此时反倒有了默契,相互对视一眼后,露出了不怀好意的笑容。
我一看这二人的表情,就知道这俩小子心里面想什么,看来小王问的这个问题,十有八九他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解答,又不好意思承认,就想着相互打配合,把皮球踢给我。
果不其然,又是小王先跳了出来,把他刚才问小孙的问题,原封不动的问了我一遍。
我呵呵一笑,心想正好趁着机会教训教训他俩,省的整天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还总自以为很厉害。
我没有回答小王的问题,而是反问了他一句:
“你先说说BOD5的定义吧!”
小王不假思索,开口就说:
“BOD5指的是5天内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表示单位为氧的毫克/升。”
我点点头,继续反问:
“那你知道BOD5的来历吗?”
小王挠了挠头,看了看小孙,结果见小孙也是一脸困惑,只好摇头说不知道。
我哈哈一笑,给他俩解释了起来:
“BOD5的来历和活性污泥法的诞生是密不可分的,想当初英国学者就是通过观察生活污水在泰晤士河中的自然降解规律,进而研发出来的活性污泥工艺,而泰晤士河入海的时间就是5天左右,后来人们就以5天为标准,发明了BOD5这个参数。”
孙王二人面面相觑,根本就没想到如此正经的一个参数,竟然有如此不正经的一个出身。
俩人的神色我尽收眼底,却毫不在意,继续问二人:
“那关于常见的BOD系列参数,除了BOD5你们还知道什么?”
不出我的预料,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说话,看得出来,这二位依然对此毫不了解。
我叹口气,只好继续给二人讲解:
“BOD系列的指标,除了BOD5,还有BOD20和BODu,顾名思义,BOD20就是20日生化需氧量,BODu就是总生化需氧量,就以生活污水为例,BOD5仅占BODu的60%左右,但你能说COD-BOD5之外的有机物,就是难生物降解的吗?”
说到这,我顿了顿,等二人消化完毕这句话后才继续说道:
“这就好比今天中午我请你俩去食堂吃饭,给你俩要20个大馒头,不吃完了不准走,你们咧开腮帮子甩开后槽牙,敞开了吃,一个人也才吃了5个,那么剩下的10个馒头就不能吃了,是吗?”
我说到这,小王终于开窍了,他猛地一拍大腿,蹭的一下子站了起来说道:
“我明白了胖哥,原来我们一开始就理解错了,合着COD-BOD5的数值,代表的并非是难生化的有机物,而是微生物来不及吃的那些!”
我正想喝水,谁知道小王突然爆发,手一哆嗦,水洒了一身,差点连杯子都给扔了出去。
小王见状,呵呵傻笑了两声,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又重新坐了回去。
我手忙脚乱的擦干了衣服上的水珠,不满的撇了他一眼,说:
“那也得分是什么类型的水,要是生活污水,基本就是你说的这样,要是成分复杂的工业废水,那就不好说了,COD-BOD5代表的,还真就有可能都是难生化的有机物!”
听罢,二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不等我喘口气,小孙紧接着就又问:
“胖哥我还有一事不明,好比说BOD5=200mg/L,代表着微生物利用5天时间才能消耗200mg/L的O2,那为啥好氧曝气工艺中,24小时就能把COD从500mg/L降到50mg/L呢?”
问得好,今天的BOD5测试有着落了!
我一边想着一边站起身来,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工具书,名为《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扔到了小孙面前,让他翻到第227页,仔细看看BOD5的稀释接种法是怎么操作的。
小孙倒也听话,乖乖的一页页翻看起来。
半晌,小孙合上了书,小王趁势问道:
“有答案了吗?”
小孙白了小王一眼,继而转过头来看着我,一字一句的总结说道:
“因为BOD5测试时微生物们所处的环境,甚至还不如自然界水体,好歹水体还能通过气水界面接触复氧,BOD5测试完全就是只消耗不补充,再加上底物浓度低,所以微生物的代谢能力被大大压制了,消耗有机物的速度才会那么慢。”
“但好氧曝气工艺则不一样,不但底物浓度高,而且还人为的不断通过风机曝气往混合液中增氧,相当于给微生物们打兴奋剂一样,消耗有机物的速度暴增,这才能够在短时间内降解如此多的有机物。”
“我说的对吗,胖哥?”
说完,小孙一脸期待的看着我。
我哈哈一笑,点头说道:
“孺子可教也!”
小王小孙见我肯定了这个答案,都很高兴,觉得今天这顿力气没白费。
我不等他俩高兴完,就用手指着实验台上的几个水样说道:
“俗话说得好,知行合一,笃行致远,为了加深你俩对于这个知识点的印象,所以今天这批水样的BOD5测试,就由你俩承包了!”
说完,我拍拍屁股,潇洒的走了,只留下两位杠精在原地凌乱。
开玩笑,跟着胖哥学了这么多有用的知识,啥也不表示不说,连活儿都不愿意多干一点,真拿胖哥当冤大头了?
看着二人哭笑不得的表情,我哈哈大笑,心中别提多舒畅了。
好了,今天的文章内容就这么多,关于BOD5的这个小知识,不知道您各位都学会了吗?
假如您觉得胖哥写的不错,那就受累在文末,给胖哥点个赞吧。
最后,还没有关注胖哥的朋友们,动动您那发财的小手,关注下胖哥的水处理日记微信公众号吧。
写在文末:我是胖先生,专注于污水处理技术研发10年有余,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给排水工程师,环境保护高级工程师。
作为一名环保老兵,我会不定期在本公众号分享有关于水处理技术上的个人心得、经验和一些有趣的案例故事,欢迎大家关注、分享。
另外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胖先生也想让咱各位水友都能多学一点有关于水处理的有用知识,为绿水青山出一份力。
于是我设计了一门系统课程可以供大家学习,课程名称叫做《环境保护污废水处理常用生化物化技术原理与设计实操培训课程》,课程一共有62讲,目录较长,所以我就不单独粘贴了。
除了课程之外,我还专门收集了大量有关环保水处理工艺技术的电子版资料,包括课程课件、各种工艺的计算书、工艺设计的小软件、工艺原理动态度展示、各类文献资料等等,光收集这些资料,我就花了500多块钱,您各位看到后就知道值不值,这些我都会一并送给大家。
除此之外,我还专门针对报名学员建立了一个专属学员交流群,如果你在现实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包括好氧生化工艺、高级催化氧化工艺、蒸发脱盐、双膜中水回用等方面,都可以在群内向我提问,但凡我懂,一定相告。
以上这些服务,全套300元,贵不贵的就看您怎么看,我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加我微信好友咨询(加好友请注明“课程”2字):
感谢大家的捧场,也让我有动力能够坚持下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