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检漏

水务方面面临的问题:如何提高检漏效率、降低供水管网损漏率和产销差?
01
漏损现状
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在15%-20%之间,部分城市甚至超过25%,每年漏损量近百亿立方米,相当于700个西湖,一个中等城市的供水管网漏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数以亿计。



02
传统人工巡检
犹如大海捞针、盲人摸象、检测效率极低,普查周期长。
工作方式;人工巡线检测的方式,沿着供水管线使用听漏杆、相关仪等听漏设备检测是否漏水。
问题一:探漏效率低,耗费人力多、普查周期长。
问题二:管线老化,检漏修漏速度赶不上漏点增加速度。
工作方式;人工巡线检测的方式,沿着供水管线使用听漏杆、相关仪等听漏设备检测是否漏水。
问题一:探漏效率低,耗费人力多、普查周期长。
问题二:管线老化,检漏修漏速度赶不上漏点增加速度。



01
SAR卫星遥感的优势
- 全天候能力
- 日夜工作
- 对介电特性的敏感性
- 对人造物体的敏感度
- 地下穿透散射能力
——L波段卫星可识别出大树下的角反射器


雷达图像灰度反映地物目标散射回波强度,其复介电常数与含水量密切相关,依据水与其他地物复介电常数的巨大差异进行介电常数解译分析,检测识别异常含水量,结合gis分析和环境筛选实现漏点检测。

★ 我单位的遥感应用创新产品--城市供水管网卫星探漏服务
利用雷达的穿透性特点,采用长波段雷达卫星扫描获取整个城市的雷达遥感数据,通过滤波、特征变换等算法模型分析管线泄露导致的土壤含水量差异,检测识别出小范围的疑似漏水区域,为地面检漏核查提供准确依据。

卫星普查与地面核查相结合,建立天地一体化管网综合减损体系
02
卫星探漏技术流程

★ 地面核查确认

疑似漏水区域位置入库

疑似漏水区域坐标及管线分布图发至听漏人员手机APP

查找确认漏点准确位置并上传漏点信息

01
卫星探漏特点及优势
大范围、高效率检漏
卫星探漏可一次覆盖全域管线,可将疑似漏水范围缩小到半径150以内,缩小探漏范围,方便听漏。
探测精度好、受制因素少
平均每个疑似区域检出的漏点数量达到0.5个以上。卫星探漏不受天气、管材、地质环境的影响。
普查周期短、切实降低漏损率
卫星重访周期半个月。卫星探漏每个月可拍摄一次并给出探漏报告,配合少量地面巡检人员,一个月即可完成一次全管网检漏,使发现漏点速度超过漏点新增速度,切实降低管网漏损率。
实现城市供水管网智能化管理
漏点数据的不断积累,可以不断优化卫星检漏算法,逐步提高算法的精准度,为今后管网的完善提供坚实的大数据基础。
★ 检漏工作模式的改变


02
卫星探漏的约束



03
卫星探漏前后效率对比
巡检距离缩短为原来的1/5
每人天发现漏点数提高10倍以上
每公里发现漏点数提高约10倍
通过卫星探漏+地面核查确认进行供水管网卫星探漏服务,高桥片区和金桥片区巡检管道长度分别降至22%和19%,每人每天发现的漏点数分别提供20和15倍,每人每公里发现的漏点数提供16和9倍,大大提高检漏效率、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