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庆 通讯员 王哲
近年来,杭州市持续深化“五水共治”,积极创新治水举措,推动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改善,连续8年获得“大禹鼎”、近2年获金鼎。市控以上水质断面优于Ⅲ类比例、功能区达标率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3年实现100%。今年1-9月,杭州水质指数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

杭州强化能力建设,夯实治水基础,在全省首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并持续迭代升级,累计建成“污水零直排”工业园区112个、镇街168个、生活小区3631个,并完成81个镇街的“污水零直排”提质增效。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农村污水零直排村”建设,完成8265个农污设施标准化运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96.7%。统筹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建设,推进老旧污水设施全覆盖排摸和更新改造,累计完成更新改造75公里,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效率;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6万吨/日,总处理能力达432万吨/日,末端处理能力适度超前。
积极探索底数清、源头清、责任清、出水清、环境清的“清洁排口”城市建设,累计排查河湖岸线长度2.29万公里,清查排口12.28万个,锁定问题排污口1298个,并建立“问题、责任、整治”三张清单,已完成“一口一策”整治943个。探索流域共保机制,与黄山、绍兴、金华、衢州等城市共同签订钱塘江流域水环境共治共保联盟盟约,推动落实流域共治年度“十件事”。杭州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流域共治协议履行率100%,累计开展流域共治活动600余次,其中跨市活动74次,跨区活动225次。创新智慧治水,累计建成河道场景8个、管网场景20个,对95个省控以上断面所在河湖和9个蓝藻水华重点防控水域,构建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和交办整改的闭环体系,提高问题发现率和及时处置率。
聚焦民生关切,实现治水有感。开展“饮水无忧”饮用水源保护行动,完成9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电子围栏建设、43个“千吨万人”及其他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批复。在淳安鸠坑口建成投运全省首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超级站,启动将军岩水质综合观测站建设,不断提升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精细化监管能力。开展“水美客厅”小微水体打造行动,在全省率先开展美丽小微水体建设,累计完成美丽小微水体打造5700余个。开展“清水乐民”行动,累计完成美丽河湖创建247条,淳安县千岛湖荣获“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建德市新安江入选“太湖流域幸福河湖典型案例”。
同时,持续夯实美丽河湖建设基础与推进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其中,“十四五”期间完成25%;“十五五”期间完成60%;到2035年之前,全面完成美丽河湖建设。
杭州治水十年,以水为笔,逐绿前行,如今的水环境有了更好的新答卷。因水而兴,因水而美。通过不断治理与保护,杭州一条条美丽河道绘就出人民幸福生活的图景。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