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循环利用新路径,海淀经验值得借鉴
近日,随着上庄片区补水及循环工程完成并全线通水,北京市海淀区6大生态循环补水网络全部建成,41条河渠实现生态补水,基本形成了互联互通、亲水宜居、水城协调的水生态格局。海淀区积极探索水资源循环利用,为环境改善、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以及绿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加大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力度,对一些受污染的河流、湖泊进行生态修复。利用再生水补充水体,改善水质,并恢复水中生物的生存环境。在水域周边种植水生植物,建设生态护岸,提高水域的自身洁净能力。对河流进行生态修复后,河水变得清澈见底,鱼虾等水域生物重新出现,周边河渠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水资源循环利用为海淀区增添了许多漂亮的水域景观,如公园中的人工湖、喷泉等,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和形象,绿色的植被和清澈的水域,为城市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活力。清澈的河流、美丽的湖泊、优美的滨水休闲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居民可以在水边散步、钓鱼、划船等,感受水的灵动与美丽,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
水资源循环利用能有效减少污水排放并降低水污染的程度。通过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祛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避免了其对环境的污染。海淀区还积极推广雨水收集系统,在建筑物、小区、学校等场所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和净化处理。这些雨水可用于冲厕、洗车、灌溉等非饮用水用途。雨水收集和利用也减少了雨水径流对地面的冲刷,降低了面源污染的风险。
水资源循环利用是实现水资源节约的重要途径。通过采用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进行再生水利用、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等,海淀区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对新鲜水资源的需求,降低能源消耗,有利于水资源紧张的局面,促进区域的绿色发展。
海淀区水资源循环利用,为改善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未来的发展中,海淀区应继续加大对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不断推陈出新,推动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为建设美丽海淀、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径。(王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