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点地区要继续强化大气排放源管理|重温2024,展望2025(21)
时间:2025-01-04 08:08:01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刘银祥
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资源环境约束显著。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进入依靠产业、能源、城乡建设、交通结构等绿色低碳转型阶段。2025年重点地区要继续强化大气排放源管理,完善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融合清单核算体系,提升基础能力,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提供技术支撑。
2024年生态环境部批准下发了《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融合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编制技术指南》),细化了排放源分类分级体系,将同时排放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人为源细化为电力热力源、工业源、移动源和油品储运销、生活源、农业源和废弃物处理源六大类。根据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产生机理、排放特征的差异,将各类排放源按照行业、燃料/原料/产品、工艺技术以及末端控制技术分为4级。同时明确了人为排放源核算边界,给出了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易操作的特点。
2025年各地应严格按照《编制技术指南》数据质量控制制度,精准核算本地区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融合排放清单和污染物排放量,结合2030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制定“十五五”期间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增效、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低碳转型等行动计划或措施。同时,按照《编制技术指南》提供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年尺度、月尺度和日尺度清单和排放量,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提供支撑。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融合排放清单编制完善工作,支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识别、路径优化、政策制定和效果评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基础上,确保如期实现“十五五”制定的空气质量改善、应急减排等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