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第一再生水厂
项目简介
成都兴天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一、天府新区第一再生水厂
(一)基本情况
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是成都市首座下沉式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10万吨/日,总投资9.3亿元(含厂外11km污水干管及地下车位),服务面积达5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26万人。。项目基于“节约土地+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建设理念,污水处理在地下完成,地面建设景观活水公园,占地仅为传统地面式污水厂的1/3,显著降低土地、管网投资,有效规避臭气、噪声等“邻避”难题,提升项目的环境、社会和经济价值。项目地面部分建设全开放式景观公园,在节能降耗、优化出水水质的同时,达到“景观好、环境质量好、运行可靠”等良好效果。
该厂出水执行《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311-2016),优于现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出水通过综合管廊再生水管道全部回用,尾气排放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地面综合楼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造,达到超低能耗绿色二星建筑标准。基于“节约土地、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理念,该厂配套建设经营性地下停车场,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共496个车位;配套污水干管沿鹿溪河上、下游两岸敷设,全长11.0公里,通过截污、治污成系统收集区域内污水。
(二)核心技术
该厂采用世界领先的降噪节能鼓风机与精确曝气系统、HERO高效生物空气净化系统等多项绿色低碳技术实现臭气、噪声零排放,降低污水厂能耗。
(三)建设理念
1、环境友好
建设形式上,该项目的污水处理均在地下厂区内完成,地面为集环保科普、休闲游憩于一体的景观活水公园,有效提升周边社区的环境品质。
建设标准上,首先,污水厂设计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IV类水标准,优于现行最严格的国家标准;其次,污水厂建设形式为全地埋式,机械噪声全隔离,对周边无噪声污染;再次,尾气全收集全处理,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该标准是按照在风景名胜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来设置的,为国内污水厂尾气排放的最严格标准。项目采用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消除了臭味、噪声对周边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
2、土地集约
该项目采用全地下式结构,构筑物共壁合建,配套建筑在地下结构内分层布置,结构紧凑,厂区占地仅37.5亩,而如果要达到同样的标准,地面式污水厂仅厂区占地约100亩,外加防护用地,需要多用地近400亩。
3、资源利用
污水厂设计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IV类水标准,优于国家关于再生水的指导标准。出水全部回用,其中通过臭氧活性炭工艺进一步脱色去味除臭后的高品质再生水,经综合管廊为科学城提供公建清洗、道路冲洗、绿化浇洒等;其余作为普通再生水,为鹿溪河生态湿地提供景观及生态补水。
(四)一地双层多用途
天府新区第一再生水厂集环境污染治理与公园城市建设于一体,将污水处理厂建于地下,地面空间建设景观活水公园及科普展厅,同步配套公共地下停车场,融入公园城市,大幅提升了项目的环境、社会及经济价值。
1、地面景观活水公园
污水厂厂区上方为开放式景观活水公园,绿地率设计超过70%;按照“林相、色相、季相”变化的要求,通过高大乔木、低矮二乔、灌木、地被及草坪合理组团搭配,形成层次丰富的绿地景观;利用污水厂优质的再生水,构建曲水流觞的叠溪草塘,强调生态净化,构建种群丰富的人工湿地系统。
当市民们到公园游憩时,人们只会感到鸟语花香、水声潺潺,甚至都不会感到脚下是污水处理厂。在这里,植物造景与水文化相结合,并展示表达水处理生态环节植物内容,营造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构筑清静闲适的人文氛围,形成趣意盎然的水文化园景观,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生态环保理念,提升公园城市价值。
2、科普展厅
在地面公园的一侧,是一座面积近千平的水环境科普馆。科普展厅以水资源、水污染和水再生为主线,分生命之源、城市之殇、水之新生、生生不息、节水护水五个环节,利用复合幻象、内投影、精准投影、镜面屏、雷达触控等科技手段,生动的讲述了水环境治理及保护的重要性。科普展厅建成后,将成为城市永久性的中小学生环保教育基地。
3、公共地下停车场
基于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理念,该项目在综合楼及科普展厅的下方,同步配套建设公共地下停车场。停车场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车位数496个,可以为周边社区提供停车服务,解决停车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