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设备应用项目场地位于广州某净水公司二期预处理单元。在技改前,该场地配备了4台5mm转鼓细格栅(这些是初建时原有的设备),以及2台5mm内进流细格栅(这两台是2016年新增的)。这些格栅的设计总处理量为30万m³/d,同时还要处理外加的初期雨水25万m³/d,峰值总处理量高达64万m³/d。然而,在实际运行中,进水水量并未达到设计峰值,维持在30万m³/d左右。同时,污水管网来水中纤维质污染物较多,这对格栅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挑战。
*原格栅网板纤维质污染物积聚
[问题阐述]
由于新建的转鼓格栅已投入使用多年,其运行过程中逐渐出现了挂絮和积堵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转鼓格栅的实际处理能力显著下降,已经无法满足该净水公司二期来水水量的处理要求。
*转鼓格栅的使用现状
在2016年进行的技术改造中,新增了2台内进流格栅。然而,由于当时并未全面考虑进水水质的具体情况,同时设备的冲洗系统设计也存在不足。加之广州雨季时的高雨量冲击,自动冲洗防堵塞功能几乎无法发挥作用。因此,为了维持基本的处理能力,只能依赖人工进行清洗和维护。
*2016年启用的内进流格栅运行情况
由于2016年技术改造中选用的内进流格栅冲洗系统失效,导致需要人工频繁清洗栅板。这不仅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还增加了维护成本。同时,旧转鼓格栅配套的冲洗水箱在冲洗水量上受到限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改进。
首先,我们根据进水水质和综合进水量,对冲洗水的设计进行了优化。通过调整冲洗角度、冲洗头数量和出水孔位置,我们找到了最佳的冲洗频率。这一改进使得冲洗系统能够更有效地清除格栅上的杂物,减少了人工清洗的需求。
然而,尽管我们在冲洗系统上取得了进展,但转鼓格栅的栅前水深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净水厂拒绝改造土建,我们无法增加进水水深来扩大过水面积。这成为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
在选型方面,我们也面临挑战。根据设计要求,单台格栅的处理能力应达到12万立方米/日。同时,细格栅渠道的参数也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满足这些技术要求,成为了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综上所述,尽管我们在转鼓格栅的运行和维护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我们需要继续努力,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些问题。
格马逊超级网板内进流格栅的选用与投入使用情况
在广州某净水厂二期预处理单元的改造工程中,我们替换了2台原有的转鼓格栅,并保留了4台格栅(包括2台转鼓格栅和2台内进流格栅)。然而,这些格栅都因网板堵塞问题而无法正常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引入了格马逊金属型超级网板格栅系统。该系统不仅能满足净水厂最低30万立方米/日的进水量处理需求,更在实际进水量远超单台设计处理水量12万立方米/日的情况下,单台实际运行处理量高达15万立方米/日。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我们发现格马逊超级网板内进流格栅在拦污清渣方面表现出色,栅板无需人工清洗,真正实现了设备的自动运行。
*格马逊金属型超级网板内进流格栅的冲洗与运行
在广州某净水厂的二期预处理单元,我们升级了2台格马逊金属型超级网板内进流格栅,并在2023年7月投入使用。同时,为了进一步对比,我们在2024年3月又引入了2台B品牌内进流格栅进行剩余转鼓格栅的升级改造。B品牌同样采用了六角形蜂窝状网板设计,旨在提高开孔率,从而提升单台处理能力至12万立方米/日。
至此,广州某净水公司二期预处理单元的技改工程已全面完成,共采用了4台不同类型的内进流格栅:其中2台为格马逊金属型超级网板内进流格栅,自2023年7月开始投入使用;而另外2台则为B品牌内进流格栅,于2024年3月投入使用。
设备安装尺寸对比
将格马逊金属型超级网板格栅与B品牌格栅进行对比,我们发现B品牌格栅的体积增大了约50%,尤其是在格栅宽度方面增加显著。然而,现场使用过程中,B品牌格栅的网板存在挂渣现象,其冲洗系统对毛发和纤维的处理效果并不彻底。
相比之下,格马逊金属型超级网板格栅在本项目中展现出了高达90%的开孔率。这一优势使得在相同处理能力的情况下,所需的格栅网板数量和栅板宽度得以减少,从而节省了空间。此外,在相同的设备容积下(即栅板宽度和数量保持一致),格马逊金属型超级网孔板格栅的处理效率显著高于同类产品,其处理能力更为强大。
综上所述,格马逊超级网板内进流格栅凭借其高开孔率和高过水面积,能够在转鼓格栅技改项目中低液位的工况下,显著提升单台设备的处理量。同时,在技改项目的设备选型和配套设备设计方面,需要准确评估利旧设备的性能,并为高性能主机预留足够的余量设计。此外,针对超级网板栅板的过流能力,应专业配置相应的冲洗方案,并根据不同的水质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工程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