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智慧水利建设系列报道之十六: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信息化管理能力
政务:安徽省水利厅 2025-01-16 16:54
安徽智慧水利建设
系列报道之十六
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信息化管理能力
为保障农村供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可持续,近年来,我省结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区域供水规模化,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统筹推进农村供水信息化建设,初步构建了省级管理平台、县级监管服务平台、规模水厂自动化监控平台的三级农村供水信息化管理体系。
省农饮中心于2020年建成全省农村供水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全省农村供水工程名录,形成了6800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8.2万处农村分散供水工程基础数据库,动态掌握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运行、供水范围、供水服务电话等情况;开发了地理信息、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水质检测、考核评估等功能模块,实现农村供水业务工作全流程信息化;试点接入50余座规模水厂水质、水量、水压及视频安防等实时信息,实现水厂动态联网监管;部署数据交换平台,与水利部农村供水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对接,开发市级、县级平台数据共享接口,实行“一数一源”,实现国家、省、市、县、水厂等多层级平台数据贯通。
22个县(市、区)水利部门或县级统管公司,建成了县级农村供水监管服务平台,汇集县域农村供水工程制水生产信息,实时采集农村供水工程水量、水质等情况,实现从水源、取水、制水到输配水全过程监管;开发水费收缴、业务办理、问题反馈、供水服务等模块,让群众享受到更高标准的供水保障、更加便捷的供水服务。
全省1165处规模水厂基本建成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水泵机组、净化消毒等主要供水设施设备的自动化监测、控制;建成水厂视频安防系统,保障供水安全。部分规模水厂还建成了全自动生产控制系统、配水管网监测系统、漏损控制系统、推广使用物联网水表、开通便民公众号等,实现了少人值守、水费自动收缴,明显地提升了运行管理效率。
为指导我省农村供水管理系统建设和运维,省农饮中心联合省水科院等单位编制了《农村供水管理系统》系列省地方标准,包括数据元、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存储、应用服务、运行维护等6个方面,已于2024年7月发布执行,为各地农村供水管理系统建设提供统一的技术标准,有利于不同层级供水管理系统互联互通。
原标题:《安徽智慧水利建设系列报道之十六: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信息化管理能力》
安徽智慧水利建设系列报道之十六: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信息化管理能力
安徽智慧水利建设
系列报道之十六
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信息化管理能力
为保障农村供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可持续,近年来,我省结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区域供水规模化,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统筹推进农村供水信息化建设,初步构建了省级管理平台、县级监管服务平台、规模水厂自动化监控平台的三级农村供水信息化管理体系。
省农饮中心于2020年建成全省农村供水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全省农村供水工程名录,形成了6800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8.2万处农村分散供水工程基础数据库,动态掌握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运行、供水范围、供水服务电话等情况;开发了地理信息、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水质检测、考核评估等功能模块,实现农村供水业务工作全流程信息化;试点接入50余座规模水厂水质、水量、水压及视频安防等实时信息,实现水厂动态联网监管;部署数据交换平台,与水利部农村供水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对接,开发市级、县级平台数据共享接口,实行“一数一源”,实现国家、省、市、县、水厂等多层级平台数据贯通。
22个县(市、区)水利部门或县级统管公司,建成了县级农村供水监管服务平台,汇集县域农村供水工程制水生产信息,实时采集农村供水工程水量、水质等情况,实现从水源、取水、制水到输配水全过程监管;开发水费收缴、业务办理、问题反馈、供水服务等模块,让群众享受到更高标准的供水保障、更加便捷的供水服务。
全省1165处规模水厂基本建成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水泵机组、净化消毒等主要供水设施设备的自动化监测、控制;建成水厂视频安防系统,保障供水安全。部分规模水厂还建成了全自动生产控制系统、配水管网监测系统、漏损控制系统、推广使用物联网水表、开通便民公众号等,实现了少人值守、水费自动收缴,明显地提升了运行管理效率。
为指导我省农村供水管理系统建设和运维,省农饮中心联合省水科院等单位编制了《农村供水管理系统》系列省地方标准,包括数据元、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存储、应用服务、运行维护等6个方面,已于2024年7月发布执行,为各地农村供水管理系统建设提供统一的技术标准,有利于不同层级供水管理系统互联互通。
原标题:《安徽智慧水利建设系列报道之十六: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信息化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