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2025”④:着力构建水生态文明治理体系 安徽省水利厅 关注 2025-01-26 17:44 安徽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谋划2025 系列报道之四 着力构建水生态文明治理体系 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进一步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益,推动河湖生态环境复苏。 严格水资源刚性约束 坚持“四水四定”,出台进一步强化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意见。强化计划用水管理,督促落实超计划取水提高税率等政策。编制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三年实施方案,对地表水年取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非农取水户等全覆盖在线监测。建立非农地下水开采井重点监管名录,按照封闭一批、储备一批、规范一批思路,推进地下水压采置换。逐河湖、逐工程排查,调整设定生态流量管控目标。持续强化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管,积极创建绿色示范电站。聚焦母亲河复苏、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谋划推进一批“小而美”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规范高效节水调水 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较2020年下降18%,全省非常规水源利用量不低于7亿立方米。启动节水中长期规划编制。建设节水技术创新中心,实施合同节水管理,培育节水重点企业,探索开展节水诊断服务,拓宽节水产业发展路径。推进淮北市非常规水利用项目建设,完成3个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任务。开展市县水效提升行动。强化调水工程与水网融合调度,更加关注水源安全,加强全流程规范化管理,保障水资源调度规范高效。 深化用水权改革 细化用水权改革方案,完善水权交易管理实施办法、水权分配管理办法等制度体系。制定全省“十五五”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细化流域区域可用水量,60%以上县(市、区)完成用水权初始分配。开发用水权改革信息化管理系统,大力培育用水权交易市场,鼓励用水权出让、转让、抵押、入股、信托等创新实践,形成“水权+”多元化交易市场,拓展水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落实水资源费改税,实现费改税平稳过渡。 持续强化河湖长制 深入开展阻水片林等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清理整治,全力消除防洪安全隐患。坚持河湖长履职、多部门联动、社会化监督同向发力,适时开展专项整治、跟踪督办,提高涉河湖问题发现整治效能。完成派河、顺安河、龙眠河国家级幸福河建设,印发实施省幸福河湖建设规划,建成省级幸福河湖60条,启动第四批4个河湖长制“能效”提级县建设。探索建立河湖健康预警机制。落实跨界河湖联合河湖长制、河湖治理与管护协同机制,健全县域河湖管护体系,强化山区河道碍洪问题排查整治、平原区河道水草打捞及水系连通,同步管好小微水体“毛细血管”,畅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 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 完善河湖水域分类、分级管理机制,分级制定河流、湖泊名录。全面复核河湖划界成果,依法依规确定河湖管理范围边界。严格岸线分区管控和用途管制,加强涉河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坚持卫星遥感与现地查处相结合,加强河湖日常巡查和动态监测。强化侵占水库库容等突出问题整治,加强山区河道管控,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严格采砂许可监管,规范疏浚砂综合利用,维护河道采砂稳定态势。 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加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完成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评估,指导县级完成禁止开垦陡坡地范围划定并公告。落实水土保持补偿费降费“免申即享”政策,搭建生产建设项目间土石方信息互通平台,把土石方综合利用率提上去、让企业建设成本降下来。推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增耕地建设模式,拓宽多元化投入渠道。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不少于530平方公里,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30条。 原标题:《“谋划2025”④:着力构建水生态文明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