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房地产报联合中国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建造匠心传承致敬礼”活动在京举办。活动以“对话时间”为主题,讲述中国建造匠心大师的传承故事,推动全社会学习与践行工匠精神。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马军说,在好房子、好社区建设中,要更重视绿色、低碳、生态。可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将废物变成资源,可以通过智慧化管控技术,降低碳排放量,使社区更加绿色、低碳。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建筑大学教授胡越认为,建筑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未来功能的适变,把适变能力提高。
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苏权科发表了主题演讲《海上人居工程产业链与技术创新任务》。他表示,构建海上人居工程是为应对人类生存环境变化拓展空间,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撑。
本次活动评选出14位“第四届中国建造匠心年度人物”,是他们以“匠心”践“初心”,以工艺专长造物,在专业的不断精进与突破中演绎着“能人所不能”的精湛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
他们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导马军;全国劳动模范、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原高级经理许振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刘家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梁思成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胡越;全国劳动模范、同济大学设计集团副总工程师兼汽车运动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姚启明;中共一大纪念馆总设计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邢同和;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前主席、中国中铁科研院首席专家严金秀;青藏铁路多年冻土研究“领军人”、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咨询组组长张鲁新;“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苏权科;山西古建领域专家、“斗拱爷爷”王永先;“国家非遗传承人”王有亮;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首席大师、住房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宋晓龙;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建设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