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海水务海洋 上海水务海洋
领跑节水新航向 构建发展新格局
近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水务局公布了2023年度工业园区水效领跑者名单,上海市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家工业园区获得荣誉称号,来看看园区的节水管理成效吧!
案例一
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
园区概况
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上海化工区)位于杭州湾北岸,规划面积为29.40平方千米,是“十五”期间中国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之一,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以石油和精细化工为主的专业开发区。园区产业以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赛科石化)109万吨/年乙烯项目为基础,发展以烯烃和芳烃为原料的中下游石化产品以及精细化工深加工系列,形成乙烯、丙烯、碳四、芳烃为原料的产品链。“十三五”期间,园区具有产业链完善、装置规模以大中型为主、技术先进,环保、效益显著等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园区节水情况
1.园区建立国内先进的“智慧管网”平台,涵盖供排水管网从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管网管理—管网运维—运营调度等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实现化工园区供排水系统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和调度,最终打造成为完整的智慧管网体系。
2.在污水资源化项目中,上海化学工业区完成了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中期评估。自2018年起,化工区将园区内原有的生态湿地提升改造为专业的人工表面流湿地,每天1万立方米园区处理达标的废水混合1.50万立方米园区中央河水后,流经湿地,通过植物的吸收、微生物降解、同化、基质的吸附、络合等共同作用得到净化,出水水质参考地表水Ⅳ类标准,最终回用作为水景和水道的清洁水源,树立了“化工污水”到“生态补水”的新标杆。到2022年,湿地主要指标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36.50%、18.45%,BOD去除率为4.26%,CODcr在春季的去除率最高,达到11.60%。同时,该湿地昆虫种类已超过60种,湿地鸟类种数从约20种提升至接近35种,生物多样性提高显著。
3.2022~2023年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西萨化工(上海)有限公司及明尼苏达矿业制造特殊材料(上海)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并获得节水型企业称号;其中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及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获得上海市节约用水示范(标杆)企业称号,三菱化学化工原料(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及上海中石化三井化工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获得上海市节水型企业称号。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国家水效领跑者称号。
4.开展节水宣传
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上海化学工业区中法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喝对水、喝好水”知识科普活动邀请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到公司一同迎接“世界水日”。举办“水务儿童节,环保小卫士” 为主题的儿童节亲子活动,为员工子女打造了一个特别的“水务儿童节”,引导小朋友们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培养他们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的良好习惯。
节水案例
1.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
收集盐酸电解单元在电解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低浓度盐酸,经处置后用泵送至盐酸氧化单元的氯化氢吸收塔,减少氯化氢吸收塔的新鲜水补水,年节水量约16万立方米;与中国第十六化学工业建设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合同节水管理的模式将雨水泵站内收集的雨水进行回收利用,引入附近约2万平方米的草坪管网进行绿化灌溉,该项目年节水量在1000立方米以上。与原料供应商进行战略合作,共同实现了水的梯级利用-盐水回用每年可减少高盐废水排放超过10万立方米,为供应商节约了原盐采购成本以及新鲜水的消耗,实现了多方共赢。将外购蒸汽和自产蒸汽使用后产生的冷凝水回收并应用于生产用水当中,蒸汽冷凝水回用率达86%。聚碳酸酯部门将切粒水罐的废水引入到尾气洗涤塔与洗涤塔补水混合使用,减少了洗涤塔新鲜水的补水,年节水量达6万立方米。建立智慧水务管理系统,实现远传抄表并进行统计、分析及用水异常报警,极大提高用水管理效率。
2.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回收利用循环水排污水,年回用废水169.50万立方米;对装置污染凝液进行处理,回用水作为工业水补水,年回用污染凝液20万立方米;收集工厂清净雨水和轻度污染的雨水,年回用雨水7.77万立方米;降低循环水粘度,提高循环水循环比例,项目完成当年节水71.10万吨。公司合计节水量为268.37万立方米。
3.赢创特种化学(上海)有限公司将循环冷却水塔污水回收用于除盐水系统补水,年节水量约13万立方米。
4.上海中石化三井弹性体有限公司将挤出机就地排放的冷凝水、真空泵冷却就地排放的冷却水等通过建设冷凝水回收池回收利用,年节水效益约13.50立方米。
5.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原SBPC凝液作为有机废水排放,现SPBC凝液回收至PTHF装置,节约DW水量22.20万立方米/年;循环水排污中水回用至CCP制脱盐水,节约量3.96万立方米/年。另外其他节水举措十余项,例如优化工艺,减少铜系催化剂洗涤水、装置蒸汽系统保温整改,共计公司全年节水量28.30万立方米。
6.欧诺法化学上海有限公司将一期反应器冷却过程中控制阀门改造,每批节约1吨蒸汽凝水消耗;汽提降温工艺改进,丁苯废水排放每批节约1.50吨,年节水量为2000立方米。
7.飞赛提(中国)聚合物有限公司更换开环、横流形式的冷却水塔进,冷却塔的浮损率由0.50%下降到0.01%,年节水量约为2500立方米。
8.汉高化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将水龙头更换为感应高效型,年节水量约为100立方米;将PSA水槽循环管线加装紫外杀菌灯,减少换水频率,年节水量约200立方米。安装水平衡计量表具,在线监控企业用水情况,实时预警,实现精细化管理。
9.卡博金艾美斯医药(上海)有限公司2022年7月更新冷水机(淘汰一台老旧的冷却塔),日节水量为11万立方米。
10.上海星可高纯溶剂有限公司2022年6月更新一级纯水RO膜设施及新增二级纯水EDI设备,年节水量约2000立方米。
11.罗姆化学(上海)有限公司2022年12月进行MMA工厂冷凝水回用,年节水量约为1800立方米。
12.博德精细化工(上海)有限公司2023年3月对全厂管道进行查漏堵漏,年节水量约为2000立方米。
案例二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园区概况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东南部,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由大学校区、研发基地和紫竹配套区组成。2002年6月奠基,2011年6月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以信息软件、数字视听、生命科学、智能制造、航空电子、新能源与新材料等六大类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由政府、民营企业和大学共建,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经济资源的总体运营效率,是中国唯一一家以民营经济为主体运作的国家高新区,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要承载区。
园区节水情况
紫竹高新区持续开展节水型园区建设,设立水务经理,完善规章制度,开展节水宣传等。园区自主管理的信息数码港与数字创意港建有能耗管理平台,实时采集水表数据,智能分析预警,提升用水管理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同时还建有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强化非常规水源利用。园区内用水量占比最大的3所高校和3家生产型企业均已创建为市级节水型载体,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园区节水成效
2022年园区取用水总量为784.65万立方米,其中大学校区占66%、研发基地占28.80%、紫竹配套区占5.20%。2022年园区营业收入1075.18亿元,工业总产值179.72亿元,园区企业共3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6家,工业总产值达到173.10亿元,新水量为144.90万立方米,万元产值取水量0.84立方米/万元。与2021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加了5.40%,工业用水量增加了0.50%,万元产值取水量下降4.60%,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4.60%。此外,园区内节水型企业(单位)水量覆盖率为62.70%,节水型学校水量覆盖率为99%,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工业水重复利用率为95.60%,人均生活用水量均低于定额值,节水效果显著。
节水型企业案例
1、晟碟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先进闪存产品的研究、封装和测试工作,企业自2012年起持续开展节水技改,完成锅炉冷凝水、工艺废水、冷却塔用水、空调冷凝水等一系列中水回用项目,将废水再利用于工艺生产、冷却塔补水、厂区冲厕、绿化浇灌、场地冲洗等各类用水环节,年节水量为220万立方米。
2、上海新进芯微电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电子芯片,产品涵盖分立、逻辑、模拟及混合讯号半导体市场,同时为消费性电子、运算、通讯、工业及汽车等市场提供服务。企业自2012年起陆续建成6套主要水回收系统用于生产系统,年节水量为21.73万立方米。此外,采用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开展智慧用水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企业用水的在线监测与统计分析,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3、可口可乐饮料(上海)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可口可乐、雪碧等世界驰名品牌碳酸饮料的饮料浓缩液,企业将生产车间、实验工厂排水和水处理反冲洗水,经厂区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后回用于冷却塔补水、绿化浇灌、冲厕用水等,年节水量为3.65万立方米。
节水型高校案例
1、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通过完善节水管理架构、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节水型器具更换、远传水表改造、智慧泵房改造等措施,持续开展节水型学校建设。同时,学校自主开展节水技术、产品的创新和研发并对研发的节水技术、产品进行应用及推广,推动高校产学研结合。近年来投资约400万元用于各项节水技改措施,年节水量可达44.80万立方米。
2、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持续推进节水工作,全面普及节水型龙头、冲便器;将浴室改造为淋浴刷卡系统,每季度检查一次,以保证节水效能;完成远程智能抄表的技术改造,建立节能监管平台给水管网监管系统;开展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建设,收集屋面雨水,经处理后用于绿化浇灌和道路冲洗,年节水量为4.42万立方米。
供水事务中心供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上海水务海洋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上海市工业园区水效领跑者典型示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