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晚,300867/ >圣元环保(300867)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福建中闽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转让旗下泉州市圣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下称“圣泽环境”)及福建圣泽龙海水务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价格为3.82亿元。
其中,圣泽环境旗下运营有3家污水处理厂,分别为宝洲生活污水处理厂、北峰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安溪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分别为15万吨/日、4.5万吨/日和6万吨/日,三者均采用BOT业务模式。龙海水务,则运营着龙海生活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为2.5万吨/日。
在过去这些污水处理厂绝对算得上优质的水务资产,圣元为何要卖?对此,圣元环保表示,通过这次交易,剥离掉污水处理业务,将有助于减少管理幅度,实现管理聚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重点发展大健康300832/ >新产业(300832)。
无独有偶,开年就决定剥离水务资产的并非圣元一家。2月11日,600187/ >国中水务(600187)公告,公司于2025年2月7日与东营市河口区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合同,向其出售全资子公司东营国中100%股权,交易价格为3.38亿元。
公告显示,东营国中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对国中水务的占比为26.18%、归母净利润对公司的占比为146.11%;东营国中2023年度营业收入对公司的占比为19.32%、归母净利润对公司的占比为37.04%。
为何出售核心主业的盈利子公司?国中水务表示,此次出售并非出于现金流的需要,“公司之前一直在转型,所以水务资产是在收缩的”。此外,此次出售的子公司也存在应收款项较多的情况。
而根据国中水务2024年半年报,公司正在从传统城市水务建设服务向双碳科技和新能源、绿色品牌健康食品、环保新材料、节能新工艺、智能环保等产业领域转型升级。其中,国中水务对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的收购尤为受到投资者关注,但该交易进展较为缓慢。
以此延伸,近年来,环保资产重组相对活跃,环保企业剥离传统水务资产受行业环境、企业战略和经济因素的多重影响,具体而言有五大动因。
一是聚焦核心业务,优化资产结构。 1. 战略聚焦与资源整合
许多环保企业将资源集中到更具竞争力的核心业务领域。这类剥离行为旨在提高运营效率,增强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
2. 跨界企业回归主业
早期跨界进入环保领域的国资或传统行业企业(如南方电网、中国五矿等),因环保业务与其主业协同性低,选择剥离水务资产以回归核心领域。例如,601727/ >上海电气(601727)退出肃宁环保公司,聚焦装备研发。
二是行业竞争加剧与盈利压力。
1. 市场竞争激烈与地域性限制
水务行业具有较强地域性,且近年竞争加剧导致部分项目盈利下滑。例如,圣元环保剥离生活污水处理业务,因其在福建省内的污水处理厂处理量连续下降,且业务贡献营收不足10%。类似地,国中水务出售盈利的东营国中子公司,虽其净利润表现良好,但公司认为水务资产收缩是战略转型的必要步骤。
2. 低效资产拖累整体业绩
部分水务资产因运营效率低或管理成本高,成为企业负担。山东国企转让的环保资产中,多家子公司净利润为负或微利,凸显资产优化需求。
三是政策与经济环境变化。
1. 行业进入“下半场”调整期
环保产业从早期的“跑马圈地”转向精细化运营阶段。2022年后,规模化扩张的负面效应显现,企业需砍掉冗余资产以提高效率。例如,水发集团通过整合重组聚焦水利水务主业,清退同质化竞争资产。
2. 政策支持与资金回笼需求
企业通过剥离资产缓解流动性压力。圣元环保出售污水处理业务后,资金用于偿还贷款及支持垃圾焚烧发电主业发展。
四是战略转型与新兴领域布局。
1. 向高增长领域倾斜
企业通过剥离传统水务资产,转向更具潜力的新兴赛道。例如,圣元环保将资源投入牛磺酸大健康产业,预计该市场到2028年规模将达5.34亿美元;国中水务转向双碳科技和新能源领域。
2.技术升级与产业协同
部分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或产业链延伸提升主业竞争力。
五是债务与财务风险管控。
降低资产负债率,剥离债务较高的资产可优化财务报表。应对政策补贴延迟部分环保项目依赖政府补贴,但补贴发放周期长(如国补资金延迟),企业需通过资产剥离缓解资金压力。
环保企业剥离传统水务资产是行业调整期的必然选择,既反映了市场竞争加剧和盈利压力,也体现了企业战略转型的主动性。多重因素下,环保产业正在经历新一轮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