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领衔,12位专家集中展示智慧水务的安徽方案
关注我们
编者按:提到安徽,您会想到黄山、黄梅戏、徽派文化、中科大、科大讯飞?对了,一定少不了人工智能(AI)。安徽省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势头显著,依托其科研优势、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持,正逐步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AI创新与应用中心。《中国给水排水》第四届智慧水务融合创新技术论坛即将在合肥开幕(3月25—27日),此次论坛邀请来自安徽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水务企业、设计院、环保公司的12位专家分享精彩报告,从不同层面展现安徽人工智能在水务和水利垂直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成果,欢迎大家关注、参会。
嘉宾简介:
报告题目:城市污水处理厂感知新方法和新技术
报告人:俞汉青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人简介:俞汉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讲席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工作,作为通讯/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00多篇,SCI他引超过4万次;2014年以来连续⼊围国际高被引学者和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成果分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各1项、2024年美国化学会ACS环境科学与技术杰出成就奖、省部级科技/自然科学一等奖6项。
报告简介:城市污水处理是水环境保护的核心,而城市污水处理厂面临检测难和成本高的问题。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厂智慧运行的前提是发展和应用有效的感知方法和技术。本次报告主要介绍课题组近年来在面向城市污水处理厂的COD检测仪的研制、出水中有机物EfOM荧光分析仪的研发和应用、病原微生物检测新模式方面的研究进展。
报告题目:面向数据模型的智慧水务规划与建设
报告人:朱波 合肥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济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报告人简介:朱波,主要从事水务系统过程优化与智能决策研究,主持省部级课题研究,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国家发明专利。受邀担任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科技委委员、中国测绘学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专家、安徽省科技厅科技评审专家、安徽省大数据中心信息化项目咨询专家、安徽省计量检测与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
报告简介:智慧水务是水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务企业的管理和业务水平。本报告主要介绍智慧水务的规划路径、技术体系、安全框架、模型构建,分享了面向数据模型的智慧水务最新研究进展,并就AIGC(通用人工智能)在水务行业的应用进行展望。
报告题目:网物融合系统(CPS)在智慧水务应用案例分享
报告人:王淦 安徽泛湖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工学博士,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水能源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王淦,专注于流域水环境治理及污水厂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曾担任多项国家863课题组长、副组长;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奖10多项,发表论文多篇,主编国家及行业标准多项,获得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多项。
报告简介:从第四次产业革命的特点分析智慧水务的发展趋势,当今第四次产业革命是智能化时代,是知识经济,物网融合的CPS(Cyber-Physical System)系统将是物的智慧代替人的智慧的最佳载体,而信息化末端,简单的人工智能的兴起只是生产手段本身的递进,并不是时代底层深处的变革。水务智慧化发展趋势再也不是简单的数字化平台的搭建,而是所承载的解决方案是否通过CPS数据流的循环带来底层资源的优化。
报告题目:智算低碳·引领智慧水务新变革
报告人:程建国 安徽舜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水务研究院 副院长
报告人简介:程建国,计算机行业14年以上从业经验,智慧城市、智慧水务8年以上研发经验。主持智慧水务研发与管理工作,研发了水厂、市政管网、二次供水、生活污水领域多项软件和智慧平台,获得专利6件,著作权25件。主导了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学术产学研工作多项课题。
报告简介:在“双碳”目标与AI agent爆发的背景下,舜禹股份以智能计算和低碳协同作为牵引,融合AI与数孪算法等前沿技术,在顶层设计和痛点细节上真正发挥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作用。本报告从智慧水务发展历史和前沿方向、创新分享角度,为客户提供智慧统筹、耗能降低、减员增效的新体验,为行业重塑智慧水务内涵与管理范式。
报告题目:数字孪生技术在水利信息化系统中的定位与效应
报告人:马浩 安徽省大禹水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
报告人简介:马浩,长期从事水利信息化应用技术研究工作。主持或指导安徽省多个水利信息化省级平台建设,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参编10余项行业标准,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出版专著和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发明专利多项。
报告简介:基于20余年水利信息化行业经验,将水利信息化行业需求、基层需要、目标方向、应用落地有机结合,就数字孪生技术在水利信息化系统作用、定位及成效,主要介绍4部分内容:①数字孪生技术;②水利信息化技术现状;③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和意义;④数字孪生技术与水利信息化的关系定位及前景展望。
报告题目:基于大数据的平原型村镇供水智慧管理关键技术应用
报告人:周烽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市政三院副总工、高级工程师
报告人简介:周烽,从事市政电气自控相关工作17余年,荣获勘察设计奖项共28项。
报告简介:农村智慧供水是解决传统农村供水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部署物联网智能水表,结合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系统,有效解决了村镇供水智慧管理中的痛点。建立了从水源到终端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体系,降低运维成本,提升管理效率。该模式为大区域农村智慧水务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推动了供水服务的精准化、智能化升级。
报告题目:定位取样器与管道测径仪在排水管网溯源排查中的应用实践
报告人:周虎 合肥网管家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报告人简介:周虎,合肥网管家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在读博士,研究生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从事电气自控相关工作13余年,具有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
报告简介:分享排水领域最新的智慧化研究成果。在镇江丁卯片区与山西沁水县排水管网溯源排查项目中,通过定位取样器与管道测径仪联合使用,两个片区分别排查出外来水3000m3/d和4000m3/d,实现了源头水质精准溯源排查及管网流量精准测量的目标,提质增效效果显著。
报告题目: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排水管网液位与流量模拟与预测研究
报告人:郭帅 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合肥网管家科技有限公司
报告人简介:郭帅,主要研究方向为排水管网外来水风险评估及新型检测探测技术。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论文近30篇,主编与参编标准3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等多项纵横向课题,先后获得ASCE年度最佳论文奖、合肥市留学回国创新创业人员、合肥市高层次人才团队等荣誉。
报告简介:污水检查井峰值液位的预测可为提前发现管网潜在的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水溢流提供重要的依据。相对于传统时序预测方法,深度学习具有更强大的拟合能力和特征学习能力。基于W市某区在线监测液位计液位峰值数据,分别采用随机森林RF、BP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三种方法进行液位峰值预测模型搭建,并以RMSE、MAE、R2作为模型评价指标来评价不同模型的性能表现。
报告题目:基于机器学习的水体致病菌快速识别关键技术研究
报告人:胡玉霞 安徽建筑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讲师
报告人简介:胡玉霞,工学博士,安徽建筑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体污染物光谱分析方法与检测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等,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本领域已发表高水平科学研究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
报告简介:水体中致病菌对人类健康与水质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与传统水体致病菌检测方法相比,多波长透射光谱结合机器学习,寻找不同微生物间的差别与规律,实现水体致病菌快速检测与鉴定。基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枯草芽孢杆菌、粪链球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六种典型水体致病菌为研究对象,获取其多波长透射光谱;利用机器学习建立致病菌种类识别模型,比较不同识别模型的识别性能。研究为水体中致病菌的智慧监测与预警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报告题目:面向节能错峰和水质安全的二次供水系统优化调度研究
报告人:刘丽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教授
报告人简介:刘丽,主要从事给排水系统安全理论与技术、自然水体水文水质状态预测与调控,水污染生物修复理论与技术,水环境中微观物理化学和微生物行为过程数值模拟等方面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并作为主要科研人员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在本领域已发表高水平科学研究论文40余篇。
报告简介:目前城市供水系统领域面临着供水节点水压波动剧烈、水厂耗电量高、漏损率偏高以及管网末端水质差等诸多行业痛点。二次供水系统运行方式决定区域取水模式,其有效调控有助于平稳水压波动和供水能耗,缓解管网末端的水质恶化现象。本研究考虑到我国城市供水系统的实际需求,在解析用水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供水趋势预测模型,并基于评价目标对二次供水调度策略的响应分析,建立运行稳定、水质安全和经济效益多维度优化调度模型,探明多维度优化与决策的有效融合和交互机制,进而实现区域二次供水系统多维度智能精细化调控。
报告题目:大数据时代下供水管网多技术协同控漏的探索与实践
报告人:周啸(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副教授、副系主任)
报告人简介:周啸,主要从事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在线模型、智慧水务、智能调度等方面研究。曾获清华大学“水木学者”人才支持计划、合肥工业大学“黄山学者学术骨干”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主持多家企业委托技术研发项目,涵盖智能调度系统、漏损控制方案、在线模型系统等。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行业顶刊Water Research、Water Resources Research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参与团队研究成果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报告简介:在大数据技术蓬勃发展,各行各业数据呈海量增长,给人类社会、科技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深刻变革,也为供水管网漏损控制问题带来了新的技术视角。针对大数据时代下供水管网漏损控制问题,分别从宏观视角、微观视角、智能化视角切入,介绍漏损控制的新技术、新思想,内容涵盖DMA数据分析、水力模型、深度学习等技术在漏损控制工作中的研究应用及实际工程案例。
2025年《中国给水排水》第四届智慧水务融合创新技术论坛
2025年《中国给水排水》第四届智慧水务融合创新技术论坛
主办单位: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合肥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铂尔怡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建筑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协办单位:
上海昊沧系统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泛湖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浙江数翰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舜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宝得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达格水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安徽农业大学
济南浦华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亚洲环保媒体平台
31、报告题目:无锡水务中桥水厂智慧升级的实践与探索
报告人:郭世玉 无锡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中桥水厂 厂长助理
本次会议收取会议费:1800元/人,交通、住宿需自理。3月20日之前传回执,优惠至:1500元/人。学生参会免费(食宿自理)。本次论坛可为参会人员提供继续教育证明、学生社会实践证明。
酒店位置及交通路线:
单位 |
|||||
地址 |
|||||
联系人 |
手机号 |
||||
姓名 |
性别 |
职务/职称 |
手机号 |
E-mail |
是否参观 |
汇款 方式 |
收款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开户行:建行天津河西支行 账号:1200 1635 4000 5251 9625 |
||||
发票 信息 |
请认真填写发票信息(以下五项缺一不可),以便及时给您开具发票。 发票类型(打“√”):专用发票[ ] 普通发票[ ] 均可[ ] 企业开票全称: 企业纳税人识别号(税号): 企业营业执照地址及办公电话: 企业开户行及账号: 会议费专用发票、普通发票(均为电子票)接收E-mail: |
附往届智慧水务融合创新技术论坛回顾:
2021年首届论坛聚焦厂网河一体化主题。主协办单位及支持单位包括:中建八局、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苏伊士、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赛莱默(中国)有限公司、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宁亚大塑料管道系统有限公司、汇中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利欧集团泵业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大学、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城镇水环境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给水排水及生态环境分会等。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马军等41位专家到会进行演讲交流答疑,除北控水务、广州水投、粤海水务、苏伊士、北京排水集团、首创、昆明滇投、清华大学、福州水投、中建环能、杭州水务集团、光大水务、华衍水务、厦门水务集团、各大市政设计院、威派格、赛莱默等业内主流知名企业外,阿里云、华为等众多跨界平台技术公司也积极参与,实际参会单位达到180家。论坛设有展览展示,并安排参观济南CBD360米超高层项目和杨家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多家电视台和网络媒体等对此次论坛活动进行报道。
编辑:衣春敏
制作:文 凯
审核:李德强
微信号:CNWW1985
投稿咨询:022-27835707
广告咨询:022-27835639
发行咨询:022-27835520
官方网站:www.cnww1985.com
联系邮箱:cnwater@vip.163.com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