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综合甲级设计院汇总分析!
天津综合甲涵盖铁路,化工,能源,市政以及水利。分别儿是中国天辰,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汽车工业,中交一航,市政华北设计研院,中水北方, 铁六院,天津市政。
一、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1953年,再1973迁至天津。隶属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前身为化工部第一设计院。
业务涵盖化工、石化、环保等领域。
核心转型路径:2024中标的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以及新疆山能煤制烯烃项目,业务类型既有传统业务的增量,也有绿氢耦合制烯烃工艺的新技术。
业务定位:国内煤化工EPC龙头,近年向海外石化领域延伸,2024年签约印尼甲醇制烯烃项目,但面临地缘风险(本土化采购强制要求增加成本15%)。
技术壁垒突破:研发绿色甲醇合成技术,降低碳排放30%。
风险警示:化工产能过剩导致EPC利润率降低,需警惕新兴市场政策波动。押注新能源材料EPC,中标青海盐湖提锂项目(47亿),但碳酸锂价格暴跌导致垫资烂尾风险,(2025年3月,碳酸锂价格维持在7-8万元/吨区间,较2022年60万元/吨的高点大幅下跌。)
二、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于1953年,2020年更名为现名,原隶属于铁道部,现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唯一直属的国家大型综合设计集团。
转型焦点:高铁TOD与智能铁路。
标杆项目:2024年中标核心项目北京枢纽客运西环线勘察设计、上海经乍浦至杭州货运铁路勘察设计。转型地铁项目有深圳市五和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勘察设计总承包、沈阳地铁10号线工程下穿铁路安全技术评价。
技术升级:智能铁路系统,数字孪生。
挑战:地铁业务受房地产影响增速放缓,地铁投资过大,资金回笼周期较长,地质条件复杂,风险性较大。
三、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2005年10月,由原机械工业第四、第五设计研究院合并重组而成。为国机汽车的核心子公司。
业务重构:从传统汽车厂房设计转向“智能制造+碳中和”EPC。
模块化设计:厂房预制率提升至60%,缩短工期4个月。
碳足迹管理:嵌入光伏+储能系统,实现工厂运营零碳排。
风险预警:新能源汽车投资波动导致项目延期率上升。
四、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背景: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58年。
战略布局:依托中交集团资源,依靠强大实力拿到广泛沿海港口EPC市场,2024年中标青岛董家口港区扩建。
破局方向:探索“港口+新能源”模式,如海上风电一体化码头。
五、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成立于1952年,是我国最早的城市煤气和给排水设计院。
业务转型:从市政管网设计转向老旧小区综合改造EPC,但净利率非常低。
六、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成立背景:前身为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54年,2003年改制为企业。
业务类型:江西省平江灌区工程特许经营项目,与中交四航等组成联合体进行的项目。吉林市农村饮用水保障提升工程EPC总承包、拒马河张坊水利枢纽工程环评,所涉及的业务类型较广泛。
转型矛盾:
现金流压力:依赖政策性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终止后偿债能力承压。加速提升智能化监测,业务类型过度依赖政策导向以及传统水利项目,缺乏创新业务。
未来布局:拓展“水利+光伏”项目,如水库漂浮式光伏EPC,生态修复技术智能化,信息化。
七、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成立于2014年8月。
市场卡位:聚焦城市轨道交通EPC,中标北京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北京轨道交通7号线三期。
行业风险:地方ZF隐性债务限制地铁新建项目审批。
八、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始建于1949年,2021年完成转企改制。
本土化策略:垄断天津大部分市政EPC项目,签约唐承高速公路滨海新区段工程勘察设计,唐承高速公路滨海新区段工程勘察设计。
转型瓶颈:
业务单一:过度依赖本地项目,省外中标率不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