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水、污水及环保相关内容解析(截至2024年数据)
一、污水处理基础设施
-
设施规模
- 城市与县城: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总数达18040座(截至2020年)1,2022年城市污水处理率提升至97.5%,县城污水处理率达93.8%46;
- 村镇覆盖: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4.5%,乡级区域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突破60%,其中47.8万个行政村中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8%23。
-
处理能力与技术
- 化学需氧量(COD)削减:2022年全国污水处理厂COD去除量达2595.8万吨,工业源COD排放量占比仅1.4%,农业源和生活源分别占68.8%和29.7%7;
- 先进技术应用:推广“模块化装配式污水处理装备”和“乡镇污水处理智慧化运维管控系统”,纳入《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3。
二、水资源管理与污染防控
-
污染物排放管控
- 重点行业治理:纺织业、造纸业、化工业为COD排放前三大行业,合计占工业源COD排放量的60.4%7;
- 氨氮排放:2022年全国氨氮排放总量中,生活源占比78.2%,工业源占比21.8%,农业源未纳入统计范围7。
-
再生水利用
- 城市与县城:再生水利用率达35%,北方缺水地区再生水回用率超40%,主要用于工业冷却与市政绿化46;
- 技术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60-2011)和《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24-2008)36。
三、环保政策与投资
-
政策框架
- 顶层设计: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环境设施网络3;
- 地方实践:福建、浙江等省将污水处理纳入省级重点项目,2025年福建省水利投资计划达600亿元,浙江省超800亿元25。
-
资金投入
- 市政设施投资:2022年全国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中,排水与污水处理项目占比18.3%,资金来源以政府财政(62%)和社会资本(28%)为主46;
- 绿色金融支持:推广绿色债券、REITs等工具,2024年社会资本参与污水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3.2%58。
四、区域差异与村镇治理
-
城乡差距
- 管网漏损:中西部县城供水管网漏损率普遍高于25%,老旧管网占比超30%26;
- 设施水平: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超90%,而西部部分县城仍依赖传统混凝-沉淀工艺24。
-
村镇专项治理
- 建制镇重点:推进建制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明确“十四五”期间实现设施覆盖率100%36;
- 特殊区域试点:辽宁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陕西省杨凌区等特殊区域纳入统计范围,探索区域协同治理模式6。
五、数据统计维度
-
核心指标
- 城市与县城:包括供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再生水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45;
- 村镇部分:建制镇污水处理厂数量、环卫车辆设备保有量、行政村垃圾处理覆盖率等12。
-
长期趋势
- 2000-2022年面板数据显示,工业废水处理量年均增长5.8%,COD去除量年均提升7.2%8。
以上内容综合《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及相关政策文件,涵盖水环境治理、设施建设及区域差异等核心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