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能与技术突破
- 全球最大单体产能
单日淡水产量达30万吨,相当于北京城区日用水量的1/6,刷新国内此前最高纪录(浙江舟山六横项目日产6万吨)1。 - 创新技术降低成本
采用“双膜法+能量回收”集成技术,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40%,每吨水处理成本压缩至3.8元,首次接近南水北调终端水价1。 - 高效工艺保障稳定性
通过“四级预处理+三级反渗透”工艺提升效率,确保大规模生产的稳定性和经济性6。
二、生态与资源循环
- 浓盐水循环利用
将含盐量7%的浓盐水引入盐田制盐,原盐产量提升30%,实现“浓盐水-盐田-化工”产业链闭环16。 - 零污染排放
配套建设海洋牧场,利用淡化余料培育耐盐碱藻类,达成全程零污染排放1。
三、民生与经济效益
- 覆盖多区域用水需求
配套200公里输水管网,惠及青岛、潍坊等5个城市的23个工业园区,替代的地下水开采量相当于3.6个西湖水量1。 - 缓解水资源压力
每日30万吨淡化水可减少对黄河水的依赖,为北方干旱地区提供稳定水源6。
四、投资与合作模式
- 多方联合投资
由万华化学(全球化工龙头企业)联合中国中铁、法国苏伊士集团共同建设,总投资18亿元27。 - 推动产业升级
项目投产后,我国海水淡化总产能将达每日300万吨,跻身全球前列2。
五、智慧化与可持续性
- 智慧运维系统
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效率1。 - 环保与经济双赢
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和管网覆盖,实现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16。
该工程通过技术创新、生态循环和多方协作,为我国海水淡化产业树立了标杆,也为沿海城市工业用水和民生供水提供了可持续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