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行业标准《城镇给
水用承插柔性接口钢管(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4-28
附件下载
ICS 91.140.60
CCS P41
CJ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城 乡 建 设 行 业 标 准
城镇给水用承插柔性接口钢管
Socket steel pipes with flexible joint for urban water supply
(征求意见稿)
202× - XX - XX 发布
202× - XX - 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 布
CJ/T ***—202×I
目
次
前
言.............................................................................................................................................................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分类和标记.............................................................................................................................................. 3
5
材料.......................................................................................................................................................... 4
6
要求.......................................................................................................................................................... 5
7
试验方法.................................................................................................................................................11
8
检验规则................................................................................................................................................ 14
9
标志、包装、运输和存放.................................................................................................................... 15
附录 A (规范性) 橡胶密封圈............................................................................................................... 18
附录 B (规范性) 承(插)口接头与基管焊接控制...........................................................................19
附录 C (规范性) 插口插入标识尺寸...................................................................................................21
附录 D (资料性) 管道推荐壁厚........................................................................................................... 22Ⅱ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政给水排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1
城镇给水用承插柔性接口钢管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给水用承插柔性接口钢管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材料、要求、试验方法、型式
试验、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存放。
本文件适用于公称直径 DN50~DN1600、工作压力不大于 1.6MPa、工作温度为 0 ℃~50 ℃的给水
用承插柔性接口钢管的生产、制造及检验。
注:本文件所述的承插柔性接口钢管除用于给水工程外,尚可用于再生水、排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
输送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709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2651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
GB/T 2653
焊接接头弯曲试验方法
GB/T 3091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GB/T 3274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钢板和钢带
GB/T 5117
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
GB/T 8110
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用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实心焊丝
GB/T 8923.1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
第 1 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
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
GB/T 9711
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
GB/T 13295
水及燃气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
GB/T 14164
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用热轧宽钢带
GB/T 17219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评价标准
GB/T 21873
橡胶密封件
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
材料规范
GB/T 23257
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
GB/T 50125
给水排水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GB/T 17457
球墨铸铁管和管件 水泥砂浆内衬
GB/T 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 50184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J/T 120 给水涂塑复合钢管2
SY/T 4106
钢质管道及储罐无溶剂聚氨酯涂料防腐层技术规范
SY/T 5037
普通流体输送管道用埋弧焊钢管
SY/T 5038
普通流体输送管道用直缝高频焊钢管
SY/T 6423.7
石油天然气工业
钢管无损检测方法
第 7 部分:无缝和焊接铁磁性钢管表面缺欠
的磁粉检测
3
术语和定义
GB/T 50125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基管
raw steel pipe
进行承插管口加工之前的钢管。
3.2
插口
spigot
管或管件在接口处的插入端,与另一部件的承口连接。
3.3
承口
socket
管或管件在接口处的承接端,与另一部件的插口连接。
3.4
柔性接口
flexible joint
可承受钢管偏转角度和/或沿轴向位移的接口,由承口和插口组成。
3.5
自成型接口钢管 self-forming joint steel pipe
采用扩胀或冲压成形工艺在基管两端直接加工出承口、插口的钢管。
3.6
焊接接口钢管
welded joint steel pipe
在基管两端焊接加工上承口、插口的钢管。
3.7
承插柔性接口钢管
socket steel pipe with flexible joint
在基管两端加工有承口、插口的钢管,简称钢管。3
4 分类和标记
4.1 分类
钢管按照承插口的制造工艺分类,可分为自成型接口钢管(图 1a)和焊接接口的钢管(图 1b)。
单位为毫米
a)胶圈密封自成型接口钢管
b)胶圈密封焊接接口钢管
标引序号说明:
1——承口;
2——插口;
3——橡胶密封圈。
图 1 钢管的分类
4.2 标记
产品标记应由钢管代号、制造工艺、接口型式、外涂层材料、内涂层材料、公称直径和本文件编号4
组成。
说明:
PE——聚乙烯;
EP——环氧树脂;
3PE——三层结构挤压聚乙烯;
PU——聚氨酯。
CML——水泥砂浆衬里
示例:公称直径为 DN500,外涂聚乙烯、内涂环氧树脂自成型接口的承插式钢管,其标记代号为:
FSP—Z—PE—EP—DN500—CJ/T***—202*。
5
材料
5.1 基管
制作基管所用的板材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Q235B,且应符合 GB/T 700 和 GB/T 3274、GB/T 709 和 GB/T
14164 的规定。基管管材应符合 GB/T 3091、GB/T 9711、SY/T 5037、SY/T 5038 的规定。
5.2 橡胶密封圈
橡胶密封圈的材料应符合 GB/T 21873 的规定。
5.3 防腐层材料
用于钢管和管件内、外壁防腐层的聚乙烯、环氧树脂、聚氨酯、水泥砂浆衬里
等材料应符合 CJ/T 120、SY/T 4106 或 GB/T 23257、GB/T17457 的规定。
本文件编号
公称直径
内涂层材料:PE、EP、PU、CML
外涂层材料:PE、EP、3PE、PU
接口型式:划入式接口
制作工艺:焊接接口 H,自成型接口 Z
柔性接口钢管代号 FSP5
6 要求
6.1 尺寸
6.1.1 钢管长度
钢管定尺长度宜为 6 m 或 12 m,钢管的全长允许偏差应为±20 mm,钢管有效长度应为定尺长度减
去插口插入深度。也可根据合同要求,按供需双方协商的长度交货。
6.1.2 钢管外径允许偏差
钢管外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钢管外径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外径 DE
管体
胶圈接口型式管端
60.3≤DE≤630
±1.0%DE
±1
630<DE≤1820
±0.75%DE
±1.5
6.1.3 钢管壁厚允许偏差
钢管壁厚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 2 钢管壁厚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壁厚 t
t≤5.0
5.0<t≤10.0
t>10
允许偏差
±0.2
±0.5
±0.8
6.1.4 切斜
管端应为平口,承插接口切斜不应大于 1.6mm。6
6.1.5 钢管公称壁厚
钢管材质为 Q235B 时,公称壁厚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 3 公称壁厚
单位为毫米
规格型号
公称压力
DN
DE
1.0MPa
1.6MPa
2.0MPa
2.5MPa
3.0MPa
50
60.3
3.0
3.0
3.0
3.0
3.5
65
76.1
3.0
3.0
3.0
3.0
3.5
80
88.9
3.0
3.0
3.5
3.5
3.5
100
114.3
3.0
3.5
3.5
3.5
4.0
125
141,3
3.0
3.5
3.5
4.0
4.0
150
168.3
3.0
3.5
3.5
4.0
4.0
200
219
3.5
4.0
4.0
4.0
4.0
250
273
3.5
4.0
4.0
4.0
4.5
300
325
3.5
4.0
4.0
4.0
4.5
350
377
3.5
4.0
4.0
4.5
5.0
400
426
4.0
4.5
4.5
5.0
5.5
450
478
4.0
4.5
5.0
5.5
6.0
500
529
4.0
4.5
5.0
5.5
6.5
600
630
4.5
5.0
5.5
6.5
7.0
700
720
4.5
5.5
6.5
7.5
9.0/10.0
800
820
5.0
6.0
7.0
8.0
9.0/10.0
900
920
5.5/10.0
6.0/10.0
7.0/10.0
9.0/10.0
10.0/11.0
1000
1020
5.5/10.0
6.0/10.0
7.5/10.0
9.5/10.0
11.0/12.0
1100
1120
6.0/10.0
6.5/10.0
8.0/11.0
10.0/11.0
12.0/13.0
1200
1220
6.5/10.0
7.0/10.0
9.0/11.0
11.0/13.0
\
1300
1320
7.0/10.0
7.5/10.0
9.5/11.0
12.0/14.0
\
1400
1420
8.0/11.0
8.5/11.0
10.5/14.0
13.0/14.0
\
1500
1520
8.5/12.0
9.0/12.0
11.0/14.0
13.5/15.0
\
1600
1620
9.0/12.0
9.5/12.0
11.5/14.0
\
\
注 1:壁厚偏差见表 3;
注 2:公称壁厚数值按公式 t=P*DE/2S 计算并调整;
式中:P——公称压力(MPa);
DE——钢管外径(mm);
S——许用应力(取 235*0.6=141MPa)。
注 3:单一尺寸为自成型接口钢管;
注 4:焊接接口钢管壁厚为管体壁厚/承口端壁厚,例如:6.0/10.0,管体壁厚为 6mm,承口端壁厚为 10.0mm;
注 5:本文件所提出壁厚为常用壁厚,特殊材质和壁厚可由供需双方协商。7
6.1.6 承插口
承插口结构示意图(见图 2)。承插口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图 2 胶圈承插口结构示意图
表 4 胶圈承插口尺寸及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DN
外径 DE
d1
d2
d3
d4
d5
50
60.3
±1
83
﹢4
﹣2
65
±2
77
±2
83
﹢4
﹣2
67
±2
65
76.1
99
81
94
99
82
80
88.9
111
94
103
111
95
100
114.3
141
120
131
141
120
125
141.3
169
146
160.8
169
146
150
168.3
193
174
185
193
174
200
219
251
225
241
251
225
250
273
300
279
291
300
280
300
325
357
331
347
357
332
350
377
407
383
397
407
384
400
426
464
432
451
464
433
450
478
514
486
504
514
487
500
529
566
536
554
566
537
600
630
671
638
±3
657
±3
671
639
±3
700
720
±1.5
773
﹢5
﹣3
728
759
773
﹢5
﹣3
729
800
820
878
827
861
878
828
900
920
985
928
966
985
929
1000
1020
1087
1028
1068
1087
1029
1100
1120
1189
1128
1168
1189
1129
1200
1220
1291
1228
1270
1291
1229
1300
1320
1401
1328
1380
1401
1329
1400
1420
1494
1429
1473
1494
1429
1500
1520
1606
1529
1585
1606
1529
1600
1620
1707
1629
1683
1709
16298
表 4(续)
DN
外径 DE
t1
t2
t3
t4(焊接接口)
50
60.3
±1
96
+10
-5
42
+10
-5
6
100
65
76.1
96
42
6
100
80
88.9
100
44
6
100
100
114.3
107
50
6
100
125
141.3
110
50
6
100
150
168.3
113
50
6
100
200
219
115
57
7
100
250
273
119
59
7
100
300
325
119
60
8.5
100
350
377
119
60
8.5
100
400
426
122
66.5
9.5
100
450
478
131
69
9.5
100
500
529
140
81
11
100
600
630
140
83
12
100
700
720
±1.5
180
91
18
100
800
820
181
96
18
100
900
920
197
102
20
100
1000
1020
200
108
20
100
1100
1120
200
109
23
100
1200
1220
215
115
23
100
1300
1320
230
121
23
100
1400
1420
239
127
25
100
1500
1520
265
130
25
100
1600
1620
283
145
25
1009
6.1.7 橡胶密封圈
橡胶密封圈应按钢管接口构造配置,由钢管生产厂家配套供应。胶圈密封接口钢管应采用 T 型胶圈,
橡胶密封圈的尺寸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
6.2
外观
6.2.1 钢管承插口的内外表面应光滑,不应有折叠、裂纹、分层及其他深度超过壁厚下偏差的缺陷。
6.2.2 承口端和插口端加工后,端面应修磨成圆弧过渡,圆弧角 R 应大于或等于 2mm。
6.2.3 承口和插口在加工中造成的局部缺陷应进行补焊修补,修补后应磨平。
6.2.4
橡胶密封圈的外观不应有气泡、杂质、裂口和凹凸不平等缺陷。
6.2.5
防腐后的钢管涂层应光滑、色泽均匀,不应有皱褶、漏涂、气孔等缺陷。
6.3
扩胀成型
扩胀成型钢管的承口和插口加工部位的全部表面应采用磁粉检测,并应符合 SY/T 6423.7 的规定。
6.4 焊缝探伤
承(插)口接头与基管焊接控制应符合附录 B 的规定,承口和插口与基管焊接的焊缝应采用超声波
探伤,焊缝处不应有裂纹、未焊透等缺陷。
6.5 密封性能
钢管接口应在壁厚对应的公称压力条件下进行密封性试验。
6.6 防腐与涂装
6.6.1
钢管应进行内外涂敷防腐。
6.6.2
钢管表面除锈等级应符合 GB/T 8923.1 中 Sa2.5 级的规定。
6.6.3
聚乙烯、环氧树脂涂层性能应符合 CJ/T 120 的规定。
6.6.4
二层结构、三层结构的挤压聚乙烯防腐层应符合 GB/T 23257 的规定。
6.6.5
聚氨酯防腐层的尺寸和性能应符合 SY/T 4106 的规定。
6.6.6
水泥砂浆衬里防腐性能应符合 GB/T17457、GB/T17671 的规定。
6.6.7
插口端外径最大插入深度部位(见附录 C)中 L2 尺寸的防腐涂层厚度不超过 1mm。
6.7 承压性能
6.7.1 内部压力10
内压力下的接口密封型式试验应按照 7.7.1 的规定进行,试验压力应为壁厚对应的公称压力。接口
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不应有可见渗漏:
a)接口平直和承受剪切:剪切力(单位为牛顿,N)的数值不小于公称直径 DN 的 30 倍;
b)接口偏转时,试验偏转角度为:
——对于 DN50~DN250,不小于 3°30′;
——对于 DN300~DN600,不小于 2°30′;
——对于 DN700~DN1600,不小于 1°30′。
6.7.2 外部压力
外部压力下的接口密封型式试验应按照 7.7.2 的规定进行。外压下接口密封试验的试验压力不应小
于 0.2MPa,当接口受到剪切力(单位为牛顿,N)数值不小于公称直径 DN 的 30 倍时不应有可见渗漏。
6.7.3
负内压
负内压下的接口密封型式试验应按照附录 7.7.3 的规定进行,试验压力应比大气压低 0.09MPa(绝
对压力大约为 0.01MPa)。在下列两种情况下试验时,2h 试验期间后最大压力变化不应超过 0.009MPa:
a)接口平直和承受剪切:接口剪切力(单位为牛顿,N)的数值不小于公称直径的 30 倍;
b)接口偏转时,试验偏转角度为:
——对于 DN50~DN250,不小于 3°30′;
——对于 DN300~DN600,不小于 2°30′;
——对于 DN700~DN1600,不小于 1°30′。
6.7.4
循环压力
循环压力下接口密封型式试验应按照附录 7.7.4 的规定进行,循环次数应为 24000 次,当接口受到
剪切力(单位为牛顿,N)数值不小于公称直径 DN 的 30 倍时不应有可见渗漏。
6.8 卫生性
钢管用于饮用水管道工程时,钢管涂层、管件涂层、橡胶密封圈的卫生性应符合 GB/T 17219 的规
定。11
7 试验方法
7.1 尺寸检测
7.1.1 钢管的长度
钢管的长度尺寸应采用精度符合极限偏差要求的通用量具进行检查。
7.1.2 钢管的外径
钢管的外径应采用环形尺进行测量。
7.1.3 钢管的壁厚
钢管的壁厚应采用游标卡尺或千分尺进行测量。
7.1.4 钢管的内径
钢管的内径应采用杆规、通止规、样板等工具进行测量,在距端面 200mm 或 200mm 以上处的横截面
上垂直测量两次,并应取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7.2 外观
钢管的外观应在日光或灯光照明下,用目测法和触摸法检查。
7.3 扩胀成型
扩胀成型钢管的承口和插口加工部位的全部表面应按照 SY/T 6423.7-2017 中 M3 的验收等级进行磁
粉检验。若存在超出标准的缺陷,可进行修补,修补后必须重新进行检验。
7.4 焊缝探伤
对于焊接承口和插口钢管的焊缝,应按照 GB 50184 中Ⅱ级的检查等级进行超声检验,若存在超出
标准的缺陷,应进行修补,修补后必须重新进行检验。
7.5
密封性能
钢管进行涂覆前,应将钢管安装在试验平台上,接口连接方式(见图 3),平台上应安装有精度等级
不低于 1.5 级的压力表,表的最大量程应为试验压力的 1.5 倍~3.0 倍。向系统内注入清水,试验压力
应为钢管壁厚对应的公称压力,保压 20s 对钢管接口进行观察,接口处不应有泄露。
图 3 钢管密封性试验示意图12
7.6 防腐与涂装
防腐与涂装的检验方法应符合 CJ/T 120 或 SY/T 4106 或 GB/T 23257 或 GB/T17457 GB/T17671 的规
定。
7.7 承压性能
承插柔性接口的设计应通过型式试验进行验证,并应符合 GB/T 13295 的规定。
型式试验应按产品管径范围进行分组(见表 5),每组应抽取一种规格进行型式试验,其试验结果
应适用于该组所有规格的产品。
表 5 型式试验规格分组
规格分组
50≤DN≤300
300<DN≤600
600<DN≤1000
1000<DN≤1800
每组抽取规格
200
400
800
1200
型式试验应在连接部件形成最大径向间隙条件下进行。试验前,承口内径应加工至上偏差,插口外
径应加工至下偏差。
7.7.1 内压力下接口密封
7.7.1.1
试验应在由两段管组装的接口进行,每段管长应大于 1 m(见图 4)。
7.7.1.2
无论接口处于平直状态、偏转状态、还是承受剪切载荷,试验装置应能提供合适的端部约束。
试验组件应配备精度级别 1.5 级以上的压力表。
7.7.1.3
剪切载荷(W )应通过 120°V 形垫块施加于插口,V 形垫块应位于自承口面起 0.5 倍公称
直径 DN(单位为毫米,mm)或 200 mm 处,垫块位置应取两者最大值。承口应压在水平支架上。载荷(W )
由(F )求出,作用于接口的剪力合力(F )应等于本文件 6.7.1 规定的值。考虑到管身重量和管内
物体重量(M )及试验组件的几何结构关系,可给出式(1):
? =
? × ? − ?(? − ?)
? − ?
……………………( 1 )
式中:
W——剪切力,单位为牛顿(N);
F ——作用于接口的剪力合力,单位为牛顿(N);
M——管重量和管内物体重量,单位为牛顿(N)。
a、b、c 见图 4。
图 4 内压力下接口密封示意图13
7.7.1.4
试验组件应注满水并易于排气,试验压力应稳定升至本文件 6.2.1 规定的试验压力,压力增
加速度不应超过 0.1MPa/s。试验压力应在±0.05MPa 范围内浮动并至少保持 2h,在此期间每 15min 应
对接口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7.7.2 外压力下接口密封
7.7.2.1
本试验组件应由连接在一起的两个管承口组成的两个接口和一个双插口件构成,并应形成一
个环形腔,一个接口可在内压力下进行试验,另一个接口可在外压力下进行试验(见图 5)。
图 5
胶圈接口型式外压力下接口密封示意图
7.7.2.2
试验组件应受到本文件 6.7.2 中定义的剪切力;该力应由两个 120°的 V 形垫块分别施加于
试验组件两侧的插口。V 形垫块位置宜在自承口面起 0.5 倍的公称直径 DN (单位为毫米,mm)或 200mm
处,取两者之间的最大值。承口应放在水平支架上。
7.7.2.3
试验组件应注满水并易于排气,压力应稳定升至本文件 6.7.2 规定的试验压力,试验压力应
在±0.01 MPa 范围内浮动并保持至少 2h,在此期间每 15min 应全面检查受外部压力作用的接口内壁一
次。
7.7.3 负内压下接口密封
7.7.3.1
试验组件和试验装置(见图 5),轴向约束管段应防止出现相向运动。
7.7.3.2
试验组件应将水排空,并应抽出空气至 0.09MPa 的负内压力(见本文件 6.7.3),然后移走
真空泵。试验组件应在真空状态下至少放置 2h,在此期间压力变化不应超过 0.009MPa。试验时,试验
组件的温度应控制在 5℃~40℃之间,试验期间试验组件的温度变化不应超过 10℃。
7.7.4 循环压力下接口密封
7.7.4.1
试验装置和试验设备要求同图 4,试验装置充满水,将气体排出。
7.7.4.2
压力应持续升高至 1.2P,P 为该壁厚对应的公称压力,然后根据下列压力循环进行自动监测:
a)压力持续下降至(1.2P-0.5MPa);
b)保持(1.2P-0.5MPa)的压力至少 5s;
c)压力持续上升至 1.2P;
d)保持 1.2P 至少 5s。
7.7.4.3
记录循环次数,如果接口漏水应自动停止试验。试验结束后,应测量插口端的轴向位移。14
8
检验规则
8.1 出厂检验
8.1.1
钢管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应由同一公称直径、同一公称壁厚、同一定尺长度的钢管组
成。每批钢管的数量应符合表 6 的规定。
表 6
检验批的钢管数量
单位为根/批
规格
数量
DN≤300
50
300 <DN≤1000
30
1000<DN≤1800
10
8.1.2
出厂检验的项目、要求、试验方法和抽样数量应符合表 7 的规定。
表 7 出厂检验项目与抽样数量
序号
检验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抽样数量
1
尺寸
6.1
7.1
逐根检验
2
外观
6.2
7.2
3
裂纹检测
6.3
7.3
每批抽取 10%
4
焊缝探伤
6.4
7.4
逐根检验
5
密封性能
6.5
7.5
每批抽取 10%
6
防腐与涂装
6.6
7.6
根据选用材料不同,依照相应标准
7
卫生性
6.8
检查卫生批件
8.1.3
每一检验项目有一件试样不合格时,应再取双倍试样复验,若仍有一件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不
合格。但允许供方对该批产品逐一检验之后作为新的一批提交验收。
8.1.4
产品检验合格后应出具产品质量证明书,质量证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a)制造厂名称;
b)购方名称;
c)合同号;
d)产品名称、规格;
e)钢管根数和质量;
f)本文件编号;
g)型式试验报告编号;
h)密封性试验数值;
i)生产批号;
j)检验标记。
8.2 型式检验
8.2.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15
b)产品的设计、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产品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8.2.2
型式检验的项目应为本文件 6.1~6.8 规定的全部要求。
8.2.3
型式检验的试件应在出厂检验的合格品中随机抽取。
8.2.4
型式检验中若发现任一项目中有一件试样不合格时,应加倍取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若复
验后仍有不合格,则应判定型式检验不合格。
9 标志、包装、运输和存放
9.1 标志
9.1.1 产品标志
钢管产品标志位置应从外表面距承口端 600mm ~ 800mm 处开始,沿钢管轴向,按下列内容和顺序,
采用模板漆印或自动喷印方法做产品标志:
a)制造厂名称;
b)标记;
c)规格型号(公称外径×壁厚×长度)单位为毫米(mm);
d)钢牌号;
e)生产日期。
9.1.2 插口插入深度标识
应在钢管插口端外表面沿圆周方向模板漆印或自动喷印方法做插入深度标识(见图 6),插入深度
应符合附录 C 的规定。
说明:
1——插口;
2——承口;
3——插入深度标识线
L1——最小插入深度;
L2——最大插入深度;
ΔL——插入深度范围。
图 6
插口插入标识示意图
9.2 包装
9.2.1
DN 不大于 200 的钢管打捆包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6
9.2.1.1
承口与插口应反向摆放,每层中的钢管之间应采用毡布隔开,各层之间应采用木条和毡布隔
开;
9.2.1.2
每叠放一层应整体打捆一次(见图 7);
9.2.1.3
每捆支数应符合表 8 的规定;
9.2.1.4
包装宜采用布绳缠绕钢管两端,缠绕圈数不应少于两圈。
说明:
1——打包带;
2——木条和毡布;
3——插口;
4——承口;
5——垫木。
图 7 打捆包装示意图
表 8 钢管打捆规则
规格
每捆支数 (宽×高)
DN50
10×9
DN65
8×7
DN80
7×6
DN100
5×5
DN125
5×5
DN150
4×4
DN200
3×3
9.2.2
DN 大于 200 的钢管可不打捆。
9.2.3
橡胶密封圈应随货单独装袋。
9.3 运输和存放
9.3.1
钢管运输和存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9.3.1.1
钢管和管件运输中不应抛摔和剧烈撞击;
9.3.1.2
长途运输的钢管可采用套装方式装运,套装的钢管间应设有衬垫材料,并应相对固定;
9.3.1.3
装卸时宜采用适用的柔性捆绑吊装,吊装钢管的承插口时应有保护措施,不应用钢丝绳或铁
链直接接触吊装钢管;
9.3.1.4
管径 DN 大于或等于 1400 的钢管在运输和存放时,承、插口端应做米字支撑或环向支撑;17
9.3.1.5
钢管应按照不同规格、型号分别存放;
9.3.1.6
合格的钢管应平直交叉存放,存放高度应小于 4 m。露天存放时应采用遮雨蓬遮盖,不应长
期存放在室外阳光直射和寒冷的场所。钢管和管件贮存的环境温度宜为-30℃ ~ 45℃。存放层数应符
合表 9 的规定。
表 9
钢管允许存放层数
公称直径
存放层数
50 ≤ DN < 125
≤ 20
125 ≤ DN< 200
≤ 10
200 ≤ DN < 300
≤ 8
300 ≤ DN < 400
≤ 6
400 ≤ DN < 500
≤ 5
500 ≤ DN < 800
≤ 4
800 ≤ DN < 1200
≤ 3
1200 ≤ DN ≤ 1800
≤ 2
9.3.2
橡胶密封圈的存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9.3.2.1
橡胶密封圈应包装后存放;
9.3.2.2
橡胶密封圈应存放在阴凉、清洁的环境下,不应在阳光下暴晒;
9.3.2.3
橡胶密封圈不应与溶剂、易挥发物、油脂和可产生臭氧的装置放在一起;
9.3.2.4
橡胶密封圈应以无拉伸、无压缩、无其他变形的松弛方式存放;
9.3.2.5
露天长时间存放时,应有防紫外线辐射的措施。18
附录 A
(规范性)
橡胶密封圈
A.1
橡胶密封圈截面形状(见图 A.1)及规格尺寸,应符合表 A.1 的规定。
说明:
1——橡胶(硬度等级 50);
2——橡胶(硬度等级 90)。
图 A.1 T 型接口橡胶密封圈
表 A.1 T 型橡胶密封圈规格尺寸
单位为毫米
DN
d1
d2
d3
h1
h2
t1
t2
t3
t4
t5
r
50
83
82
13
8
3.5
24
17
10
5
3
3
65
100
99
16
10
4.5
26
18
10
5
3
3
80
112
111
16
10
4.5
26
18
10
5
3
3
100
146
144
16
10
4.5
26
18
10
5
3
3.5
125
172
170
16
10
4.5
26
18
10
5
3
3.5
150
200
198
16
10
4.5
26
18
10
5
3
3.5
200
256
254
18
11
5
30
21
12
6
4
4
250
310
308
18
11
5
32
23
12
6
4
4
300
366
364
20
12
5.5
34
24
14
7
4
4.5
350
420
418
20
12
5.5
34
24
14
7
4
4.5
400
475
473
22
13
6
38
27
16
8
5
5
450
528
526
23
13
6
38
27
16
8
5
5
500
583
581
24
14
6.5
42
30
18
9
6
5.5
600
692
690
26
15
7
46
33
20
10
7
6
700
809
803
33.5
20
10
55
39
24
16
8
7
800
919
913
35.5
21
11
60
43
26
16
9
8
900
1026
1020
37.5
22
12
65
47
28
18
10
9
1000
1133
1127
39.5
23
12
70
51
30
18
10
9
1100
1242
1235
41.5
25
13.5
74
54
32
19
10
10
1200
1352
1345
43.5
27
13.5
78
57
34
20
11
10
1300
1454
1446
45
27
13.5
78
57
34
20
11
10
1400
1557
1549
45
27
13.5
80
58
35
22
11
10
1500
1660
1656
47
29
15
82
59
35
22
11
10
1600
1762
1754
47
29
15
82
59
35
22
11
1019
附录 B
(规范性)
承(插)口接头与基管焊接控制
B.1 材料
B.1.1
与基管焊接的承插口接头的材质应与基管材质一致,承插接口的壁厚应比基管壁厚大 1mm~5mm。
B.1.2
用于承(插)口接头与基管进行焊接的焊条应符合 GB/T 5117 或 GB/T 8110 的规定,选用焊条
牌号应与承(插)口接头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匹配。
B.2 焊接工艺评定
B.2.1
承(插)口接头与基管焊接的环向焊缝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应包括焊接接头的拉伸试验
和弯曲试验。
B.2.2
焊接接头的拉伸试验应符合 GB/T 2651 的规定。
B.2.2
焊接接头的弯曲试验应符合 GB/T 2653 的规定。
B.3 组对
B.3.1
承(插)口接口的外径应与基管外径一致,接头的长度应加工到本文件 6.1.6 规定的尺寸。
B.3.2
组对前应对焊接接口进行加工。壁厚在 6mm 以上时,应先将厚壁段的焊口部位内侧面磨削变薄
至与另一段壁厚一致,加工的坡度值不宜大于 1:3。焊口端部在外面应倒成 30°坡口(见图 B.1)。
说明:
1——承(插)口段;
2——基管段。
图 B.1 焊接坡口断面示意图
B.3.3
焊口组对的错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B.3.3.1
壁厚 t 不大于 13.0mm 的钢管,错边量不应超过 0.35t,且最大不应超过 3mm;
B.3.3.2
壁厚 t 大于 13.0mm 的钢管,错边量不应超过 0.25t。
B.4 焊接20
B.4.1
应采用全焊透工艺,并应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
B.4.2
焊缝冷却后应清除表面药皮和飞溅。
B.5 检验
B.5.1 外观检查
焊缝外形应均匀平整,不应有弧坑、裂纹、未熔合等缺陷。
B.5.2 超声探伤
应采用超声波探伤仪对整条焊缝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不应低于 GB 50184 中Ⅱ级检查等级的要求。21
附录 C
(规范性)
插口插入标识尺寸
表 C.1 插口插入标识尺寸
单位为毫米
规格
DE
胶圈插入标识尺寸
L1
L2
ΔL
60.3
70
90
20
76.1
70
90
20
88.9
75
95
20
114.3
85
105
20
141.3
88
108
20
168.3
90
110
20
219
92
112
20
273
96
116
20
325
96
116
20
377
96
116
20
426
99
119
20
478
102
127
25
529
110
135
25
630
107
135
28
720
147
175
28
820
148
176
28
920
164
192
28
1020
166
201
35
1120
191
226
35
1220
201
236
35
1320
210
245
35
1420
225
260
35
1520
225
260
35
1620
225
260
3522
附录 D
(资料性)
管道推荐壁厚
D.1
钢管材质为 Q235B 时,根据工作压力(内压)和管顶覆土(外压)管道推荐壁厚按表 D.1 确定。
表 D.1 管道推荐壁厚
公称直径 DN
外径 D(mm)
工作压力
(MPa)
工作内压
计算壁厚
(mm)
工作内压
推荐壁厚
(mm)
埋深
(m)
回填土综合变
形模量(MPa)
内压+外压
推荐壁厚
(mm)
50
60.3
0.6
0.13
3.0
1.5
3
3.0
5
3.0
3
3
3.0
5
3.0
1
0.21
3.0
1.5
3
3.0
5
3.0
3
3
3.0
5
3.0
1.6
0.34
3.5
1.5
3
3.5
5
3.5
3
3
3.5
5
3.5
65
76.1
0.6
0.16
3.0
1.5
3
3.0
5
3.0
3
3
3.0
5
3.0
1
0.27
3.0
1.5
3
3.0
5
3.0
3
3
3.0
5
3.0
1.6
0.43
3.5
1.5
3
3.5
5
3.5
3
3
3.5
5
3.5
80
88.9
0.6
0.19
3.0
1.5
3
3.0
5
3.0
3
3
3.0
5
3.0
1
0.32
3.0
1.5
3
3.0
5
3.0
3
3
3.0
5
3.0
1.6
0.50
3.5
1.5
3
3.5
5
3.5
3
3
3.5
5
3.523
表 D.1 管道推荐壁厚(续)
公称直径
DN
外径 D(mm)
工作压力
(MPa)
工作内压
计算壁厚
(mm)
工作内压
推荐壁厚
(mm)
埋深
(m)
回填土综合变形模量
(MPa)
内压+外压
推荐壁厚
(mm)
100
114.3
0.6
0.24
3.0
1.5
3
3.0
5
3.0
3
3
3.0
5
3.0
1
0.41
3.0
1.5
3
3.0
5
3.0
3
3
3.0
5
3.0
1.6
0.65
3.5
1.5
3
3.5
5
3.5
3
3
3.5
5
3.5
150
168.3
0.6
0.36
3.0
1.5
3
3.0
5
3.0
3
3
3.0
5
3.0
1
0.60
3.0
1.5
3
3.0
5
3.0
3
3
3.0
5
3.0
1.6
0.95
3.5
1.5
3
3.5
5
3.5
3
3
3.5
5
3.5
200
219
0.6
0.47
3.0
1.5
3
3.0
5
3.0
3
3
3.0
5
3.0
1
0.78
3.5
1.5
3
3.5
5
3.5
3
3
3.5
5
3.5
1.6
1.24
4.0
1.5
3
4.0
5
4.0
3
3
4.0
5
4.024
表 D.1 管道推荐壁厚(续)
公称直径
DN
外径 D(mm)
工作压力
(MPa)
工作内压
计算壁厚
(mm)
工作内压
推荐壁厚
(mm)
埋深
(m)
回填土综
合变形模
量(MPa)
内压+外压
推荐壁厚
(mm)
250
273
0.6
0.58
3.0
1.5
3
3.0
5
3.0
3
3
3.0
5
3.0
1
0.97
3.5
1.5
3
3.5
5
3.5
3
3
3.5
5
3.5
1.6
1.55
4.0
1.5
3
4.0
5
4.0
3
3
4.0
5
4.0
300
325
0.6
0.69
3.5
1.5
3
3.5
5
3.5
3
3
3.5
5
3.5
1
1.15
3.5
1.5
3
3.5
5
3.5
3
3
3.5
5
3.5
1.6
1.84
4.0
1.5
3
4.0
5
4.0
3
3
4.0
5
4.0
350
377
0.6
0.80
3.5
1.5
3
3.5
5
3.5
3
3
3.5
5
3.5
1
1.34
3.5
1.5
3
3.5
5
3.5
3
3
3.5
5
3.5
1.6
2.14
4.0
1.5
3
4.0
5
4.0
3
3
4.0
5
4.025
表 D.1 管道推荐壁厚(续)
公称直径
DN
外径 D(mm)
工作压力
(MPa)
工作内压
计算壁厚
(mm)
工作内压
推荐壁厚
(mm)
埋深
(m)
回填土综
合变形模
量(MPa)
内压+外压
推荐壁厚
(mm)
400
426
0.6
0.91
3.5
1.5
3
3.5
5
3.5
3
3
4.5
5
3.5
1
1.51
4.0
1.5
3
4.0
5
4.0
3
3
4.0
5
4.0
1.6
2.42
4.5
1.5
3
4.5
5
4.5
3
3
4.5
5
4.5
450
478
0.6
1.02
3.5
1.5
3
3.5
5
3.5
3
3
4.5
5
3.5
1
1.70
4.0
1.5
3
4.0
5
4.0
3
3
4.0
5
4.0
1.6
2.71
4.5
1.5
3
4.5
5
4.5
3
3
4.5
5
4.5
500
529
0.6
1.13
3.5
1.5
3
3.5
5
3.5
3
3
5.0
5
3.5
1
1.88
4.0
1.5
3
4.0
5
4.0
3
3
5.0
5
4.0
1.6
3.00
4.5
1.5
3
4.5
5
4.5
3
3
5.0
5
4.526
表 D.1 管道推荐壁厚(续)
公称直径
DN
外径 D(mm)
工作压力
(MPa)
工作内压
计算壁厚
(mm)
工作内压
推荐壁厚
(mm)
埋深
(m)
回填土综
合变形模
量(MPa)
内压+外压
推荐壁厚
(mm)
600
630
0.6
1.34
4.0
1.5
3
4.0
5
4.0
3
3
6.0
5
4.0
1
2.23
4.5
1.5
3
4.5
5
4.5
3
3
6.0
5
4.5
1.6
3.57
5.0
1.5
3
5.0
5
5.0
3
3
6.0
5
5.0
700
720
0.6
1.53
4.0
1.5
3
4.0
5
4.0
3
3
6.5
5
4.0
1
2.55
4.5
1.5
3
4.5
5
4.5
3
3
6.5
5
4.5
1.6
4.09
5.5
1.5
3
5.5
5
5.5
3
3
6.5
5
5.5
800
820
0.6
1.74
4.5
1.5
3
4.5
5
4.5
3
3
7.5
5
4.5
1
2.91
5.0
1.5
3
5.0
5
5.0
3
3
7.5
5
5.0
1.6
4.65
6.0
1.5
3
6.0
5
6.0
3
3
7.5
5
6.027
表 D.1 管道推荐壁厚(续)
公称直径
DN
外径 D(mm)
工作压力
(MPa)
工作内压
计算壁厚
(mm)
工作内压
推荐壁厚
(mm)
埋深(m)
回填土综
合变形模
量(MPa)
内压+外压
推荐壁厚
(mm)
900
920
0.6
1.96
5.0
1.5
3
5.0
5
5.0
3
3
8.5
5
5.0
1
3.26
5.5
1.5
3
5.5
5
5.5
3
3
8.5
5
5.5
1.6
5.22
6.0
1.5
3
7.0
5
7.5
3
3
8.5
5
7.0
1000
1020
0.6
2.17
5.0
1.5
3
5.0
5
5.0
3
3
9.5
5
5.0
1
3.62
5.5
1.5
3
6.0
5
5.5
3
3
9.5
5
6.0
1.6
5.79
6.0
1.5
3
7.0
5
7.0
3
3
9.5
5
7.0
1100
1120
0.6
2.38
5.5
1.5
3
5.5
5
5.5
3
3
10.5
5
5.5
1
3.97
6.0
1.5
3
6.5
5
6.0
3
3
10.5
5
6.5
1.6
6.35
6.5
1.5
3
8.0
5
7.5
3
3
10.5
5
8.028
表 D.1 管道推荐壁厚(续)
公称直径
DN
外径 D(mm)
工作压力
(MPa)
工作内压
计算壁厚
(mm)
工作内压
推荐壁厚
(mm)
埋深(m)
回填土综
合变形模
量(MPa)
内压+外压
推荐壁厚
(mm)
1200
1220
0.6
2.60
6.0
1.5
3
6.0
5
6.0
3
3
11.5
5
6.0
1
4.33
6.5
1.5
3
7.0
5
6.5
3
3
11.5
5
7.5
1.6
6.92
7.0
1.5
3
9.5
5
8.5
3
3
11.5
5
9.5
1300
1320
0.6
2.81
6.5
1.5
3
6.5
5
6.5
3
3
12.0
5
6.5
1
4.68
7.0
1.5
3
7.5
5
7.0
3
3
12.0
5
8.0
1.6
7.49
7.5
1.5
3
10.0
5
9.0
3
3
12.0
5
10.0
1400
1420
0.6
3.02
7.5
1.5
3
7.5
5
7.5
3
3
13.0
5
7.5
1
5.04
8.0
1.5
3
8.5
5
8.0
3
3
13.0
5
9.0
1.6
8.06
8.5
1.5
3
11.0
5
10.0
3
3
13.0
5
11.029
表 D.1 管道推荐壁厚(续)
公称直径
DN
外径 D(mm)
工作压力
(MPa)
工作内压
计算壁厚
(mm)
工作内压
推荐壁厚
(mm)
埋深(m)
回填土综
合变形模
量(MPa)
内压+外压
推荐壁厚
(mm)
1500
1520
0.6
3.23
8.0
1.5
3
8.0
5
8.0
3
3
14.0
5
8.0
1
5.39
8.5
1.5
3
9.0
5
8.5
3
3
14.0
5
9.5
1.6
8.62
9.0
1.5
3
11.5
5
10.5
3
3
14.0
5
12.0
1600
1620
0.6
3.45
8.5
1.5
3
8.5
5
8.5
3
3
15.0
5
8.5
1
5.74
9.0
1.5
3
9.5
5
9.0
3
3
15.0
5
10.0
1.6
9.19
9.5
1.5
3
12.0
5
11.0
3
3
15.0
5
12.5
注 1:钢管壁厚允许偏差见表 2;
注 2:工作内压计算壁厚数值,按表 3 注 2 确定;
注 3:工作内压推荐壁厚数值,为根据工作内压计算壁厚调整的管道壁厚,可用于明管敷设工况;
注 4:内压+外压推荐壁厚数值,按《给水排水工程埋地承插式柔性接口钢管管道技术规程》
(T/CECS492-2017)区分管道工作压力 0.6MPa、1.0MPa、1.6MPa;管道顶覆土(埋深)1.5m、3.0m;
回填土综合变形模量 3MPa、5MPa;计算确定,给出推荐壁厚数值,其中,其他关键设计参数取值如下:
1、强度计算时,取管道重要性系数?0 = 1.0;地面车辆荷载和地面堆积荷载取大值 10kPa;试验压
力值=工作压力值+0,50MPa;土弧基础中心角计算时取 90°,图纸中应比计算值大 20°-30°;
2、稳定验算时,取管道内部真空压力标准值 0.05MPa;
3、刚度验算时,取变形滞后效应系数?? = 1.5,最大竖向变形限制不超过 0.03?0。
注 5:工作内压计算壁厚数值和内压+外压推荐壁厚数值均未考虑管道腐蚀余量,实际管道采用壁
厚时,应根据相关规范和使用环境要求增加;
注 6:本文件所提出壁厚为常用最小壁厚,特殊壁厚可由供需双方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