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8时20分,长沙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开启,易志刚、潘健、刘兴华、唐红、蒋佩、朱志宏6位市人大代表先后走上通道,接受媒体提问,畅谈履职体会。

“作为一名深耕环保事业的实践者,近年来,长沙生态环境的哪些变化令你印象深刻?在助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环境获得感方面,您进行了哪些探索?今后有何规划?”长沙市人大代表、湖南仁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志刚接受了媒体的提问。
易志刚表示,近年来,长沙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出的成绩令人瞩目,可以说真正做到了“长沙蓝”“星城绿”“湘江清”。他特别提到了长沙市在空气质量、水质以及河流治理等方面的显著成果,如PM2.5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率创历史最优水平,国省控断面水质连续6年优良率100%,圭塘河获评全国美丽河湖等。这些变化不仅让所有长沙市民印象深刻,也彰显了长沙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
作为环保事业的实践者,易志刚所在的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挖掘生态环保教育资源,创新开放方式,凝聚生态共识。他们通过环保教育基地的宣教作用,探索生态环保教育新模式,让广大人民群众和大中小学生能够走进环保企业,真正了解环保工作的艰辛与贡献。同时,企业还与社区、学校等单位紧密联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促进企业与社区、群众、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谈到企业的具体实践时,易志刚介绍,他们公司一直致力于厨余垃圾等有机固废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工艺技术研发、项目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通过多年的努力,公司已经拥有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00余项,并创造了厨余垃圾处理的“长沙模式”,这一模式获得了全国的推广和认可。目前,公司已经成为国内一流、技术领先的城市生态环境服务商。
对于未来规划,易志刚表示,公司将结合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契机,继续深耕有机固废的研发创新,推动公司持续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未来我司将结合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契机,继续深耕有机固废的研发创新,让公司持续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企业智慧和力量。”易志刚说。
潇湘晨报记者章杨梓昕 摄影记者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