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镇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泥处理是保障生态安全的核心环节。从污水到净水的蜕变过程中,经过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三个阶段后,会产生含有大量有机质的污泥。这些污泥若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二次污染,更会形成"处理污染却制造新污染"的恶性循环。今天,让我们聚焦亚洲标杆项目——上海竹园污水处理厂,揭秘污泥处理的关键技术突破。

在常规处理流程中,污泥需经历浓缩、脱水、处置三大环节,其中脱水环节直接决定后续处置成本。作为日处理230万立方米污水的超大型水厂,竹园项目自2014年启用20台阿法拉伐ALDEC卧螺离心机以来,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场,实现污泥固液高效分离,持续为600万上海居民守护环境安全。

面对"双碳"目标下的能耗双控挑战,传统污泥脱水设备逐渐显现能效瓶颈。竹园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的离心机在长期运行后,出现电耗偏高、絮凝剂消耗量大的痛点。阿法拉伐技术团队通过现场诊断,发现设备堰板结构存在优化空间——这个关键部件直接影响离心机分离效率与能耗水平。
依托百年流体处理经验,阿法拉伐为竹园项目量身定制节能堰板升级方案。新型堰板通过优化流体动力学设计,实现多重效益突破:单机电力消耗降低16.5%,絮凝剂用量减少5%,二氧化碳排放量缩减19%。这项技术改造的经济效益同样亮眼:仅1年即可收回改造成本,持续降低的运营费用为水厂节省可观开支。通过自动取样系统升级,还大幅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安全风险。

在上海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进程中,竹园污水处理厂的升级实践具有标杆意义。阿法拉伐凭借本地化服务团队与定制化解决方案,不仅帮助水厂突破能效瓶颈,更通过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城镇污水处理行业探索出一条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创新路径。这种以技术创新驱动绿色转型的发展模式,正在为更多城市污水处理厂提供可复制的升级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