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午9点,贵州鑫智鹏高新铝材有限公司的库房场地,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汽车旧轮毂、废旧易拉罐等铝制废品,工人们正忙着将其打包。这些铝制废品经过分拣、破碎、高温熔炼等工序,4小时后就能“变身”为崭新的铝合金棒。

贵州鑫智鹏高新铝材有限公司。
“原料选择上,买一吨电解铝液目前市场价要2万元,而用废铝只要1.75万元。”公司综合部负责人王莎莎算了一笔账,企业从贵州、重庆等地回收废铝作为原料,相比用电解铝液生产的铝材,每吨可多赚130元。
这家铝加工企业坐落于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贵州和平(苟江)经济开发区,园区现有规模以上铝加工生产企业11家,年均再生铝利用量达4万吨,综合产值超8亿元。
废铝如何“重生”为再生铝?
“分选出高纯度的废铝是第一步,也是最核心的环节。”生产厂长刘勇说,纯度直接影响铝液品质,纯度越高,炼出来的铝液质量越好。
怎样分选铝锅、易拉罐等五花八门的铝制废料?刘勇指着轰鸣的生产线说,企业花5000万元打造了一条长150米的“分拣流水线”——磁铁吸走金属杂质,涡电流分选机筛出塑料,X光机精准识别材质。

分拣流水线设备。
经过这套“组合拳”,废铝纯度可达98%,每小时能处理40吨废铝,每年可省下2000万元成本。
经过1个小时的分拣工序后,纯度高的废铝被送进熔炼炉,在900摄氏度高温下逐渐熔化。这里藏着节能秘密:熔炼产生的500摄氏度高温废气,通过管道送到旁边的回转窑,把待熔化的废铝提前加热到180摄氏度。

熔炼炉。
“这道预热工序让熔炼速度加快一半,每小时产出的铝液从4吨增加到7吨,每吨铝液还能少用17立方米天然气,可节省69元成本。”刘勇说。
3小时后,随着熔炼炉阀门开启,火红滚烫的铝水从熔炉中涌出,流入模具冷却成型,一根根直径60厘米、泛着银光的铝合金棒就此诞生。2024年,这家企业生产了7.6万吨铝棒。

铝合金棒。
“目前福建、成都等地订单量超3万吨,预计今年全年出货15万吨。”王莎莎说,企业下一步计划拓展可用于高铁、航空的高端铝材,让废铝“身价”再翻倍。
当天下午3时,一辆载重35吨的大货车驶出工厂,车上满载的铝棒将在10小时后抵达广东,进入下游产业的精深加工过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林元 张弘弢
编辑 王剑
二审 谢巍娥
三审 干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