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一般固体废弃物设计要求》团体标准近日发布,并从5月8日起正式面向社会公开查询。这项由浙江合泰热电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国内十几家企业共同编制完成的国家级标准,让一般可燃工业固体废弃物焚烧应用于热电联产有了技术指南,填补行业设计技术空白。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一般可燃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正逐年攀升。服装边角布料、鞋革下脚料以及各类生活废弃物等都属于这类固体废弃物,这些看似无用的废弃物通过焚烧却能够变废为宝,成为热电联产的替代燃料,为生产生活提供能源。
此次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一般固体废弃物设计要求》,详细规定了一般可燃工业固体废弃物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的焚烧特性、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标准出台的背后,是温州企业长达十年漫长而又艰难探索,凝聚着无数研发人员的心血与坚持。
2015年,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率先“吃螃蟹”。温州宏泽热电开始了将工业固废用于热电联产的探索之路。该项目核心发起人之一,时任温州宏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张洪告诉记者,初期,面对技术空白,他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由于来源广泛、成分复杂,一般可燃工业固体废弃物在焚烧过程中极易出现不稳定状况,焚烧设备故障频发,一个月就会停机一次,每次停机时间长达一星期。张洪带领团队在30米高的锅炉里,日夜排查问题。
“时间不等人啊!那炉子刚开始是很热的,九百多度烧着呢,得等它降温。但降温还没有降彻底,你就得开始检修工作。一般四十多度里面的温度人就要进去干活了,里面有很多灰,比外面的空气稀薄多了,人在比较高温的环境之下,穿着很厚的工作服,还得戴口罩,真是要了命了。干不了多久,一二十分钟吧,衣服就会湿透掉。”张洪说道。
2020 年,浙江合泰热电有限公司接棒,继续该项应用的深入探索和技术创新。出任合泰热电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的张洪和团队成员继续化身“拓荒者”,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没有现成的技术依据,他们只能不停实验,不断试错,光是找到稳定运行的办法,就耗费了十年时间。还碰到了环保排放不达标、固废成分复杂带来的爆炸、火灾风险等。十年磨一剑,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重来,他们终于实现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稳定安全运行和达标排放,为后续的标准制定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2024年,合泰热电发起国家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张洪团队和其他相关企业在实践的基础上,开始标准的编写工作。从系统设计到设备选型,结合固废燃料的特殊性,反复论证、修改方案。历经一年多时间的多轮内部研讨、专家评审,最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凝聚着无数心血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一般固体废弃物设计要求》标准正式诞生,填补了热电联产行业以工业固废为燃料的锅炉及其系统设计标准的空白。
“我们这个标准是实践过程中总结的,在总结过程中进行了梳理,又进行了提升。它是一个导引,给大家指明方向,抛砖引玉,让其他企业少走弯路。”合泰热电董事长潘剑辉说。

“有一些厂区确实是不太成熟,在固废锅炉掺烧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从这个标准中得到解答。”中华环保联合会编制组委员孙丽娟说,评审专家以及编制组对这项标准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认可。它的实施,给予相关企业的成功实践案例,将为全国固废能源化利用推广提供坚实技术支撑,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标准带来的效益十分显著,张洪告诉记者,以年焚烧量22万吨的热电联产项目为例,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一般固体废弃物,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8万吨,占整个温州碳排放总量的20%左右,为区域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对企业而言,经济效益也是立竿见影。张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相较煤炭采购价格下降百分之七十甚至以上。像我们这种热电厂,按照去年1.8亿的营业收入来算,如果买煤炭烧要用一亿三千万,用这个烧大概四五千万就够了。”
温州广播全媒体原创报道
◆记者:朱苗苗
◆编辑:周欢笑
◆责编:张昶、谷子
◆审核:夏茹
◆监制:陈希瑜 雷子明 杜庆新
◆总监制:陈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