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排放一升一降,治污效能双促双赢 ——合肥经开区首创食品行业污水治理新模式
政务:安徽生态环境 2025-06-28 20:47
为切实推动降碳减污,加强可生化性较好工业废水排放管理,降低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成本,提高污水收集效能,合肥经开区在全市率先启动食品行业企业污水排放管理改革试点工作,通过科学调整排放浓度、优化监管流程、强化协同治理,打造 “企业降本减负、污水厂增效赋能、政府监管创新升级”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为全市乃至全省有关行业污水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开经验”。
先行改革:破除壁垒,激发活力
过去,各排污单位执行统一的污水排放浓度标准,污水必须经企业自建的污水站处理后,以较低浓度进入经开区污水厂再处理,在两次处理的环节中,不仅叠加投入大量能源、物料用于废水净化,显著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如今,合肥市生态环境、水务等部门大力推动可生化性较好工业废水排放管理改革,经开区生态环境分局、建发局(河长办)积极响应,在前期细致的摸排基础上,制定合理方案,按照“依法合规、先易后难、批次推进”的原则,分批推进改革进程,从而进一步降低部分企业污水治理成本。
多重保障:精准施策,安全托底
经开区坚持目标导向,开展一企一策,因地制宜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根据不同企业废水水质情况,分别约定工业废水协议排放浓度限值,同时要求企业规范排污口建设,合理错峰排放,定期开展水质监测等,建立监管部门、排污单位、污水厂三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水环境安全。
多方共赢:协同增效,绿色发展
此次改革既是环境治理模式的创新突破,更是营商环境优化的生动实践。有效破解了环境治理方面“企业投入高、监管难度大”的行业痛点。帮助企业既节约人员、药剂、电力和设备更新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也降低因设施不正常运行等问题带来的责任风险,切实为企业发展减负赋能。可生化性较好的高浓度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利用自身碳源满足生物处理需求,有效减少外加碳源投加量,也有效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目前经开区已推动2家企业改革落地,5家企业正在推进中。据估算,每年可节省治污成本410万元。
合肥经开区将持续发力,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先锋模范作用,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美丽合肥建设贡献经开力量。
原标题:《污水排放一升一降,治污效能双促双赢 ——合肥经开区首创食品行业污水治理新模式》
污水排放一升一降,治污效能双促双赢 ——合肥经开区首创食品行业污水治理新模式
为切实推动降碳减污,加强可生化性较好工业废水排放管理,降低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成本,提高污水收集效能,合肥经开区在全市率先启动食品行业企业污水排放管理改革试点工作,通过科学调整排放浓度、优化监管流程、强化协同治理,打造 “企业降本减负、污水厂增效赋能、政府监管创新升级”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为全市乃至全省有关行业污水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开经验”。
先行改革:破除壁垒,激发活力
过去,各排污单位执行统一的污水排放浓度标准,污水必须经企业自建的污水站处理后,以较低浓度进入经开区污水厂再处理,在两次处理的环节中,不仅叠加投入大量能源、物料用于废水净化,显著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如今,合肥市生态环境、水务等部门大力推动可生化性较好工业废水排放管理改革,经开区生态环境分局、建发局(河长办)积极响应,在前期细致的摸排基础上,制定合理方案,按照“依法合规、先易后难、批次推进”的原则,分批推进改革进程,从而进一步降低部分企业污水治理成本。
多重保障:精准施策,安全托底
经开区坚持目标导向,开展一企一策,因地制宜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根据不同企业废水水质情况,分别约定工业废水协议排放浓度限值,同时要求企业规范排污口建设,合理错峰排放,定期开展水质监测等,建立监管部门、排污单位、污水厂三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水环境安全。
多方共赢:协同增效,绿色发展
此次改革既是环境治理模式的创新突破,更是营商环境优化的生动实践。有效破解了环境治理方面“企业投入高、监管难度大”的行业痛点。帮助企业既节约人员、药剂、电力和设备更新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也降低因设施不正常运行等问题带来的责任风险,切实为企业发展减负赋能。可生化性较好的高浓度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利用自身碳源满足生物处理需求,有效减少外加碳源投加量,也有效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目前经开区已推动2家企业改革落地,5家企业正在推进中。据估算,每年可节省治污成本410万元。
合肥经开区将持续发力,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先锋模范作用,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美丽合肥建设贡献经开力量。
原标题:《污水排放一升一降,治污效能双促双赢 ——合肥经开区首创食品行业污水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