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专刊

序言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专刊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科技在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2021年9月,生态环境部组建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中心(简称“国家黄河中心”)。国家黄河中心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近135家优势产学研单位、2 400余名科研人员,形成“政、产、学、研、用”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技攻关团队。黄河流域天生“体弱多病”,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多重影响下流域生态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流域水文、水环境、生态、固废等多要素问题叠加且退化成因机制十分复杂。如何科学诊断新时期黄河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短板,揭示各要素间的深层次关系和相互影响机理,提出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的关键。聚焦上述机遇与挑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国家黄河中心依托单位,会同有关方面,在《环境科学研究》上策划、出版了这一期专刊,收录了22篇研究论文,涵盖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固废处理处置、减污降碳等黄河流域研究的热门问题,旨在及时报道发布国家黄河中心支撑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加强对黄河流域重要科学问题的认识和交流,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管理部门提供有益参考。
黄河流域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叠加,形成“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的巨系统,全面剖析黄河流域复杂生态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顶层设计的关键。对此,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王金南院士领衔团队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能源-生态系统之间的纽带关系,构建了黄河流域水-能源-生态系统协同增效战略体系。南京大学盛昭瀚团队基于复杂系统管理思维,阐述了黄河治理的生命性内涵,提出了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行动要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李海生领衔团队系统识别诊断了黄河流域多要素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黄河流域复杂生态环境问题协同治理的对策和展望。
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是公众普遍关注的话题,而流域-区域-城市不同尺度水环境问题的精准识别是科学制定管控措施的重要前提。在这期专刊中,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赵晓丽团队科学阐明了黄河流域-区域重大水环境问题特征及研究展望,清华大学胡洪营团队识别了黄河流域氨氮重点关注时段和区域,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井柳新团队从城市尺度解析了黄河流域各城市水环境主要问题及管控要点,上述研究为分区分类制定针对性的水环境管控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金小伟团队通过文献计量系统阐明了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生态状况研究热点和评价方法,为黄河流域生态状况评价方法体系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面源污染已成为黄河流域主要水污染来源之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宋永会团队系统分析了河套灌区面源污染问题状况及“源-汇”关系模拟的难点,北京师范大学李春晖团队基于物质流和空间分析方法评估了黄河流域面源污染关键氮流和高风险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贾晓波团队构建了河套灌区污染源核算模型并定量解析了河套灌区各污染源贡献率,上述成果为黄河流域面源污染溯源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如何科学解析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业经济协调发展是水科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的研究难点。对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夏瑞团队发展了基于三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Tapio弹性指数的耦合脱钩模型方法,揭示了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东北财经大学张春英团队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识别了工业水资源效率与工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特征。此外,在当前黄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紧缺背景下,推进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对黄河流域尤为重要。在本期专刊中,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王海燕团队、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温慧娜团队分别聚焦矿井水和再生水,全面诊断了矿井水综合利用和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推进黄河流域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提供了有益的科学参考。
黄河流域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然而固废资源化利用和风险管控水平较低,是黄河流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本期专刊中,清华大学李金惠团队构建了工业园区固体废物协同利用技术评价方法,为工业园区固废协同利用最佳技术组合方案筛选提供了重要工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杨玉飞、徐亚团队聚焦城市生活垃圾、油气开采废物、废弃光伏组件等不同类型固废,从固废产生、利用及风险管控等方面开展了研究探索,为黄河流域固体废物管理和风险管控提供了重要实践范例。
黄河流域减污降碳协同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在本期专刊中,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严刚团队构建了煤电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体系,为煤电行业碳排放源头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关潇团队基于多源数据集开展了黄河上游煤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固碳服务的影响,为提高矿区及周边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固碳服务能力提供了参考依据。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彭定华团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刘琰团队聚焦污水处理厂出水和铅锌冶炼企业重金属废水,开展了废水管控与碳排放协同的探索,为废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总之,通过这期专刊,我们希望为开展黄河流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研究探索和有效实践提供科学借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任重而道远,以本期专刊为起点,我们期待在《环境科学研究》上发表更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向的研究新突破和应用新实践。
李海生
2024年 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