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Vol.31 No.2
Feb. 2022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高质量实现路径研究
———以南京为例
于忠华1 ꎬ 孙瑞玲1 ꎬ 秦海旭1 ꎬ 姚利鹏1 ꎬ 程檀青2
(1. 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ꎬ 江苏 南京 210013ꎻ 2. 南京市生态环境局ꎬ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 基于优化环境政策制定及实施目的ꎬ 建立“多视角绩效分析—多情景方案比选—多主体参与治理”的
逻辑分析框架ꎬ 以长江三角洲特大城市南京为例ꎬ 多视角评估了 2003 ~ 2018 年南京市环境治理绩效ꎬ 设计了
3 种发展情景并分析了不同情境下生态环境高质量制约条件及实现路径ꎬ 基于利益相关方理论提出多主体参
与治理的实施路径ꎮ 研究结果表明: 大气环境质量优于京津冀地区城市但与珠三角城市差距明显ꎬ PM
2 5
和
PM
10
波动改善但尚未达到国家标准ꎬ O
3
空气污染日益凸显ꎬ 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且已无劣Ⅴ类断面ꎻ 研究时
段内南京市工业经济增长与废水和固体废物基本实现脱钩但与废气尚未脱钩ꎻ 重点行业环境绩效改善方面电
力企业表现较好而钢铁、 化工企业表现较差ꎮ 在给定 2025 年高质量环境目标下ꎬ 采取协调发展策略推动经济
环境协调发展、 开展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 推动党委政府企业公众多主体协作ꎬ 有助于实现长江经济带生态
环境高质量目标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ꎻ 生态环境ꎻ 高质量ꎻ 情景分析ꎻ 南京
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8227(2022)02 ̄0379 ̄08
DOI: 10 11870 / cjlyzyyhj202202012
收稿日期: 2021 ̄01 ̄05ꎻ 修回日期: 2021 ̄04 ̄19
基金项目: 南京市社科基金一般青年项目( 2019YB ̄01)
作者简介: 于忠华(1978 ~ ) ꎬ 男ꎬ 正高级工程师ꎬ 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规划与管理. E ̄mail: zhyu168@ 126 com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ꎬ 是实现我国经
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选
择[1ꎬ2] ꎮ 党中央、 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生
态环境保护工作ꎬ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 2016) 、
武汉 ( 2018 ) 、 江 苏 ( 2020 ) 视 察 长 江 的 重 要 论
述ꎬ 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ꎬ 提供了科
学指引和根本遵循ꎮ 长江经济带在发展过程中
水资源、 水环境和水生态均面临不同程度的问
题和威胁ꎬ 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问题日益
凸显ꎬ 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ꎬ4] ꎮ 高
质量的生态环境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的重要内容ꎬ 是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着力点ꎬ 也是衡量长江
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标尺ꎮ 如何提升沿江生态环
境质量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ꎬ 资源
环境矛盾突出的沿江城市是开展生态环境污染
治理的主战场ꎮ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
“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的决策部署ꎬ 沿江各
地ꎬ 坚持规划引领ꎬ 出台多项政策措施致力开展
长江生态保 护 修 复ꎬ 取 得 了 较 为 显 著 的 成 效ꎮ
但由于在政策文件编制和实施过程中ꎬ 对长江
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认识不深ꎬ 未从
宏观中观微观多视角全方位评估环境政策实施
的绩效ꎻ 在制定政策措施过程中较少进行多方
案比选ꎬ 且行政干预随意性较大ꎬ 缺乏方案制
定的严谨性科学性ꎻ 在规划计划实施过程以政
府为主ꎬ 实 施 主 体 较 单 一ꎻ 基 于 上 述 原 因[ 5] ꎬ
此类政策文件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政策脱轨效
应[ 6] ꎮ 目前ꎬ 在生态环境类政策文件制定与评
估领域ꎬ 广大学者从不确定性分析[ 7 ~ 9] 、 多维度
分析[ 10 ~ 12] 、 多情景分析[ 13 ~ 16] 以及多主体参与实
施[ 17 ~ 19]等视角ꎬ 分别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ꎬ
但较少对这些技术方法进行集成应用ꎬ 多定性
描述少定量分析ꎬ 且缺乏高质量目标引领ꎮ 因
此ꎬ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
程的历史时期ꎬ 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时
代使命ꎬ 整合创新政策文件编制和实施技术方法尤为必要ꎮ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ꎬ 长江成为我国城镇化
和工业化的走廊ꎬ 重化工企业多布局在长江ꎮ 长
江流域的各级党委政府ꎬ 有责任保护好长江“ 母
亲河” ꎬ 回答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ꎮ 南京是
长江下游唯一跨江布局的特大城市ꎬ 2018 年常住
人口 843 6 万ꎬ 地区生产总值达 12 820 亿元ꎬ 作
为江苏省的最上游ꎬ 拥有 275 km 宝贵的的长江
岸线资源ꎬ 全市 8 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分布两
岸ꎬ 城市发展已由秦淮河时代迈入扬子江时代ꎮ
南京市“重化型”产业结构和“煤炭型”能源结构特
征突出ꎬ 污染负荷长期居副省级城市前列ꎬ 长江
南京段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南京乃至江苏省
的可持续发展ꎮ 本文试图建立 “ 多 视 角 绩 效 分
析———多情景方案比选———多主体参与治理” 的
逻辑分析框架ꎬ 以长江三角洲特大城市南京为
例ꎬ 在基于宏观中观微观多视角生态环境保护
绩效分析基础上ꎬ 运用情景分析法ꎬ 设计 3 种
经济社会发展情景ꎬ 分析在给定 2025 年高质量
环境目标下ꎬ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高质量的实
现路径及政策需求ꎬ 提出政府企业公众多主体
参与的路径举措ꎬ 以期为南京及长江流域同类
城市探索以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
量发展新路子提供决策参考ꎮ 本研究的数据来
源于历年« 南京统计年鉴» « 南京市环境统计资
料»以及南京市发改、 工信、 环保等政府部门的
官方数据ꎮ
1 环境治理多视角绩效分析
为了深入 打 好 污 染 防 治 攻 坚 战ꎬ 实 现 长
江经济带 生 态 环 境 的 高 质 量ꎬ 环 境 管 理 决 策
者需 要 从 宏 观、 中 观、 微 观 多 视 角ꎬ 综 合 评
估长尺度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的 总 体 态 势、 经 济 增
长与生态环 境 的 关 联 性 以 及 重 点 行 业 的 环 境
经济ꎬ 从而更好地研判形势ꎬ 实现精准治污、
科学治污ꎮ
1 1
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态势
近 15 年来ꎬ 南京 致 力 于 城 市 发 展 方 式 转
型ꎬ 经济增 长 动 力 由 物 质 投 入 向 创 新 驱 动 转
变ꎬ 经济结构 由 单 一 向 多 元 化 转 变ꎮ 产 业 结
构不断优化ꎬ 三 次 产 业 增 加 值 比 例 由 4 2 ∶
51 0 ∶ 44 8 ( 2003 年 ) 优 化 调 整 为 2 1 ∶
36 9 ∶ 61 ( 2018 年 ) ꎮ 生 态 环 境 质 量 持 续 改
善ꎬ 2018 年ꎬ 空气 环 境 质 量 优 良 天 数 达标率
为 68 8%ꎬ PM
2 5
和 PM
10
浓度年均值分别为 43
和 75 μg / m
3
ꎮ 国、 省考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达
81 8%ꎬ 无劣Ⅴ类断面ꎮ 南京与国内重点城市
相比ꎬ 空 气 优 良 率 指 标ꎬ 仅 优 于 北 京、 天 津、
武汉、 成都等北方和中西部城市ꎬ 与长江三角
洲的上海、 杭州、 苏州有一定差距ꎬ 与珠三角
的深圳、 广州差距明显ꎮ PM
2 5
仅优于北京、 天
津、 武汉、 成都等城市ꎬ 与长江三角洲城市持
平ꎬ 但逊于上海ꎮ PM
10
仅优北京、 天津、 成都ꎬ
表明颗粒物污染治理还存在较大差距ꎮ O
3
污染
是近年来凸显的空气污染问题ꎬ 成因与机理尚
处于探索阶段ꎬ 该指标南京普遍 优 于 珠 三 角、
长三角、 京津冀城市ꎮ 总的来看ꎬ 南京市空气
优良率在逐 年 提 升 但 略 有 波 动ꎬ PM
2 5
和 PM
10
尚未达标( 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分别为 35 和
75 μg / m
3
) ꎬ O
3
污染日趋严重ꎬ 超标天逐年递
增( 2018 年为 60 d) ꎬ 见表 1ꎮ
表 1 近 5 年来南京市主要环境质量状况
Tab 1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Nanjing City from 2013 to 2018
年份
空气优良率
(%)
PM
2.5
年均浓度
(μg / m 3 )
PM
10
年均浓度
(μg / m 3 )
臭氧超标天数
( d)
优于Ⅲ类水质 断面比例
(%)
劣Ⅴ类比例
(%)
2013
55.3
77.0
137
17
53.6
10.7
2016
66.1
47.9
85.2
56
63.6
9.1
2017
72.3
40.0
76.0
58
72.7
0.0
2018
68.8
43.0
75.0
60
81.8
0.0
1 2 工业经济增长与主要污染物的脱钩评价
脱钩分析工具是研究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消
耗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方法ꎬ 脱钩关系是指对资源
利用和环境压力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ꎬ 甚
至还会减小ꎮ 计算方法见参考文献[20~ 22] ꎮ 2003 ~
2018 年ꎬ 南京市的工业煤炭消费量、 工业废气、
工业废水、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与工业增加值脱
钩状态来看: 工业煤炭消费量基本呈脱钩状态ꎬ
近 5 年呈强正脱钩ꎬ 表明工业增加值对煤炭消费
的依赖程度在降低ꎻ 工业废气前 5 年呈增长弱脱
380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第 31 卷钩ꎬ 但 2008 年后ꎬ 大部分呈增长连接或增长强
连接ꎬ 表明工业废气增长速度高于工业增加值增
长速度ꎻ 工业废水大部分呈强正脱钩或增长弱脱
钩ꎬ 表明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废水排放增长
速度ꎻ 工业固体废物大部分呈增长弱脱钩或强正
脱钩ꎬ 表明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工业固体废
物排放量增长速度ꎮ 综合来看ꎬ 南京市主要污染
物(除废气外)与经济增长总体脱钩ꎬ 工业化和城
市化的快速增长并未导致资源环境同步消耗和恶
化ꎬ 经济-环境系统得到了较好地的平衡ꎬ 可持
续发展水平持续增强ꎬ 见图 1 和图 2ꎮ 但是ꎬ 南
京市“重化型”产业结构和“煤炭型”能源结构特征
突出ꎬ 环境质量还没有迎来根本性好转的 “ 拐
点” ꎬ 主要表现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处于高位ꎬ
多种污染物复合叠加问题比较突出ꎬ 资源能源消
耗增长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比较尖锐ꎮ
4 000
4 000
3 500
3 500
3 000
3 000
2 500
2 500
2 000
2 000
1 500
1 500
1 000
1 000
500
500
0
0
4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