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必须以科学、合法为前提
时间:2025-07-25 17:16:01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刘四建
放生作为一种传统祈福方式,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笔者走访北京某农贸市场发现,不少商家为迎合放生需求,不仅提供鱼、田螺等常见物种,还可“配合进货”乌龟、螃蟹、小龙虾等。令人担忧的是,商家对放生地点选择、检疫要求等关键问题“一问三不知”,普遍认为“随便找条河就能放”。这反映出当前放生仍存在管理盲区。
违规放生的危害不容小觑。以巴西龟为例,这种外来物种被放生后,凭借强大的适应能力迅速繁殖,挤占本土龟类的生存空间,进而破坏整个水域的生态平衡。为了既满足市民对放生的需求,又不破坏生态平衡,笔者认为,当前需要从三个方面引导规范放生活动。
一是实行放生许可制度,制定明确的放生原则,包括可放生物种、可放生地点、可放生数量等,确保放生活动不影响当地生态平衡。二是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社区活动、学校教育等多种渠道,普及放生知识,提高公众对私自放生可能带来生态环境风险的认识。三是建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公众举报非法放生活动,加大对非法放生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放生本为善举,但必须以科学、合法为前提。让我们共同守护生态安全,使放生回归其本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