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上减碳”到专业深耕,常州首创“首席双碳官”制度
时间:2025-07-24 11:00:05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中环报记者徐卫星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一则新闻引发碳圈热议。
常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常州市首席双碳官制度建设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旨在通过建立首席双碳官制度,强化企业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的主体作用,加快构建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方案》提出,建立市、区两级政府首席双碳官组织体系,坚持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企业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首席双碳官在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方面的管理、智囊和纽带作用,推动建立全市首席双碳官制度。2025年12月底前,全市上市公司和工业、建筑、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市属国有企业力争实现首席双碳官制度全覆盖;2026年6月底前,全市十百千亿大企业力争实现首席双碳官制度全覆盖;“十五五”期间,推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争实现首席双碳官制度全覆盖。
这一制度的出台,恰逢我国“双碳”管理从“野蛮生长”迈向“专业深耕”的关键阶段。在资深碳管理咨询师汪军看来,“双碳”目标提出初期,行业曾陷入“认知真空”——甲方缺乏专业判断,乙方应付了事,催生大量华而不实的“纸上碳减排”。随着政策体系完善及企业需求升级,市场逐步回归理性,专业能力成为硬门槛。
“首席双碳官的设立,本质是补齐甲方专业短板,通过需求端升级倒逼服务端提质,形成行业良性循环。”汪军强调,在ESG、CBAM等国内外政策刚性约束下,企业“双碳”能力已关乎生存命脉,绝非可选项。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双碳官孟兵站在接受中国环境APP采访时表示,《方案》开创了国内系统性、强制性“双碳”人才培养的先河,其创新性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将“双碳”管理权限提升至企业高管层级,推动绿色治理进入决策核心;二是构建“政企协同”的人才培养范式;三是设定分阶段、差异化的实施路径,确保制度实效。他特别指出,与传统EHS/ESG技术岗不同,首席双碳官的高管定位意味着国家“双碳”战略将深度融入企业治理架构,唯有建立量化考核机制,方能避免岗位虚设。
孟兵站认为,常州模式为全国“双碳”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制度样本”。随着“双碳”工作进入深水区,从“有没有”转向“实不实”,专业人才体系的建设将成为破局关键。这一制度的推广,或将成为检验地方政府“双碳”治理能力的新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