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4月,生态环境部会同18个部委筛选确定了1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城市,我市成功入围。建设“无废城市”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我市因此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进程中,我市是如何把握这一机遇,助推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呢?
提升“无废城市”建设质量
兰州市中铺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由兰州丰泉环保电力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我市重点民生工程。7月25日,记者沿九州山谷北行20多分钟,便能看到绿意掩映中的兰州丰泉环保电力有限公司。
厂区实行封闭式管理。记者在中控室看到,偌大的屏幕上能实时监控垃圾处理全过程,据工作人员介绍,焚烧热量用于发电,烟气净化系统主要用于去除烟气中的有害物质:二氧化硫、氯化氢、烟尘等,确保烟气达标排放。最后的残渣可用来制砖或作为路基辅料,真正实现对垃圾的“吃干榨尽”。该公司一期运营管理部经理张定国对记者说,目前,中铺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每年可向国家电网提供4.3亿度电,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120万吨,能满足主城区生活垃圾处置需求。各项环保指标均达标排放。
位于红古区的兰州兴盛源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加工产业园,构建了以回收站点回收、分拣中心分类、产业园加工利用的“三位一体”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和加工利用体系。目前,该园区借助固废资源已建成10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重点建设项目,并于2020年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验收。其中,兰州红安纸业有限公司废纸再制造技术项目是园区的代表性项目,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目前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投产后红安纸业年处理废纸将达50万吨、产量可超42万吨。保守估计年可实现利润8000万元,年销售收入可达13亿元,上缴各项税费1.7亿元。”
甘肃省危险(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提升项目目前一期项目包括焚烧线、污水处理、2万立方刚性填埋场,其中焚烧线和污水处理改造项目已建设完毕并投入运营,2万立方刚性填埋场也已完成建设;剩余14万立方刚性填埋场将依据市场情况,按计划于2026年底建设完成并投用。
值得一提的是,兰州新融环境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建设的永登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龙泉寺镇处理中心和通远镇处理中心,探索一站多能模式下的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第三方资源化处理站。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了处理功能的一站多能,既解决了以畜禽粪污、尾菜、厕改废水为处理重点的农业废弃物处理问题,又攻克了市政污泥、餐厨垃圾等城镇废弃物处理难点。通过整合处理业务,避免了同质项目的重复投资,节约了公共资源,降低了运营及处理成本。此外,通过前后端业务拓展,实现了资源化利用链条的一站多能,形成了处理站即加气站、处理站即发电站、处理站即加肥站的循环产业新业态。
打造“无废城市”兰州品牌
自我市启动“无废城市”建设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进相关工作。2022年9月印发的《兰州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为我市描绘出清晰的“无废”发展蓝图,明确了时间表,制定了任务书,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兰州“无废”新模式。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在“无废城市”创建方面具备良好基础。作为甘肃省省会,兰州不仅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同时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并先后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第三批低碳、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等多个试点城市。
通过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危险废物评估考核、生活垃圾分类、塑料污染治理等行动,目前已建成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医疗垃圾集中处置项目、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全市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无废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2024年,我市一般工业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维持在90%以上,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1.96%,尾菜处理利用率达75.94%,医疗废物100%安全处置。截至今年4月底,我市“一站多能”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基地,入选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减污降碳36个推荐案例之一;兰州水墨丹霞“无废景区”等10余个成果被“中国无废城市建设”专栏推广发布。
多维度推进“无废”建设
全力推进“无废城市”,既是对以往生态文明建设和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城市发展提档升级、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不仅能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将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我市从多方面着手:不断健全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优先源头减量、充分资源化利用、全过程无害化,通过鼓励市内重点企业绿色化,实现固体废物源头大幅减量;通过建立“治废”制度体系,健全固体废物法规制度,明确职责,强化管理;此外,以机关、酒店、学校、社区等为重点,培育各类“无废细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市无废办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我们的城市就像一个有机体,工厂、社区、学校、商场、景区等就是它的‘细胞’,我市从激活无废工厂、无废社区、无废学校、无废商场、无废景区等‘无废细胞’着手,持续推进各个环节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推动各个单位部门和市民群众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据悉,为了让“无废”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我市积极营造“无废城市”全民共建氛围,多形式开展“无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节日积极推广宣传“无废城市”,推动“无废城市”理念落地生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2024年“无废城市”建设成效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兰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公众满意度达到85%。
“无废城市”全民共建,正逐步成为兰州发展的新风尚。
◆短评
“无废”建设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必然途径
走进兰州的“无废”世界,处处能感受到一场静悄悄的绿色革命。从中铺子焚烧厂的烟气净化系统到兴盛源产业园的废纸再生线再到永登县一站多能的循环模式……这座西北古城正用实干书写着变废为宝的奇迹。
采访中,数据背后藏着无数细节:中控室屏幕上跳动的处理数据,是科技赋能的生动见证;红安纸业负责人算起的环保账、经济账,彰显了绿色发展的双赢逻辑;而85%的公众满意度,则印证了“无废”理念已从政策文件走进市井生活、融入百姓日常。
这座城市正在书写的,不仅是一份亮眼的固体废物治理答卷,更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新图景。相信随着更多“无废细胞”的激活,兰州终将在绿色低碳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兼具西北特色与示范意义的新路径。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吕胜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