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讲解员”到“践行者”:传递生态文明理念的“声”力军——2025年“我是美丽中国讲解员”全国总决赛侧记
时间:2025-08-01 17:40:02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方琬夷
如何让深奥的科学原理飞入寻常百姓家?怎样将宏大的美丽中国建设叙事转化为打动人心的个体体验?7月30日晚,由生态环境部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承办的2025年“我是美丽中国讲解员”全国总决赛在北京举行。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精英,用创新的表达、深刻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科技创新赋能生态治理的力量,传递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青春强音。
从提问者到讲述者,用兴趣叩开科普大门
“科普工作是科技成果的普及,科学心灵的启迪和科学家精神的传递。技术是冷冰冰的,但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它背后的乐趣。”来自中南大学重金属污染防治创新团队的雷笛,把我国自主研发的尖端技术比作“点金术”,讲述将致命毒药砒霜转化为高精尖卫星芯片的核心材料——砷化镓的故事。强烈的反差瞬间点燃大家的好奇心——这怎么可能?而好奇心,正是驱动公众深入了解科学的原动力。
一块石头,一捆丝线,二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来自广西涠洲岛文旅集团的杨雨晴用生动的讲解,向大家展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突破的玄武岩熔融拉丝技术的神奇之处。她手持玄武岩纤维细线,指向身后:“看!嫦娥六号月球背面展开的五星红旗,正是由这石头‘抽’出的丝线编织而成!”从涠洲岛沉睡的火山岩,到外星际飘扬的中国旗帜,杨雨晴用“岩石织就”的意象,瞬间点燃民族自豪感。
来自上海科普教育志愿服务总队的大三学生张晓栋对此也深有感触。“不管是做科普,还是讲述美丽中国故事,首先要自己感兴趣。我希望通过讲述苏州河的前世、今生、未来,让大家了解这是怎样的一条河,包括它在国家的河流治理中能够提供哪些示范经验。”
2025年“我是美丽中国讲解员”比赛的主题是“美丽中国 科技护航”。科技是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关键,环保科技创新正从末端治理向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功能提升等高附加值方向迈进。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苗云阁选择讲解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初衷是为了造福更多地区的人们。“地下水看不见、摸不着,但许多省份都面临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保护难题,在我的讲解下,大家能够了解精准采、快速测和智预判的创新技术,并在自己的家乡加以推广应用。”讲到这里,苗云阁眼里闪闪发光。
从“硬知识”到“软着陆”,用故事解读冰冷科技
如何将复杂科学“翻译”为公众语言,是检验讲解员功底的试金石。总决赛现场,十位选手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故事化、场景化、人格化的叙事策略,实现了科学知识的“软着陆”。
“初次见面,做个自我介绍。我,是来自岩石缝隙的地下水。”苗云阁一开场,便以第一人称的独特视角抓住了全场观众。她将抽象的地下水系统拟人化,倾诉其因超采和污染遭受的“委屈”与“病痛”,又以充满希望的语调描绘智能化监管平台带来的“新生”。
张晓栋的《一部河流的重生启示录》,则是一部浓缩了三十年治理历程的微型史诗。他并未罗列枯燥的治理数据,而是以一条河的“生命历程”为轴,用诗意生动的语言勾勒其从“生态ICU”到“网红打卡点”的逆袭之路。强烈的今昔对比,将污染之痛与重生之喜深深烙印在观众心中。
而作为年龄最小的参赛选手,“05后”郭宁选择讲述家乡丹顶鹤保护的故事《小鹤诞生记》。“因为我自己就是江苏盐城的,在我们那里丹顶鹤很出名,孩子们也从小就受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熏陶。”她兴奋地谈起观看保护区小鹤出生直播的经历,“小丹顶鹤前不久刚刚出生,感觉冥冥之中很有缘分。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家乡,也更符合我的年纪和表达。”
从“竞技场”到“孵化器”,用青春践行使命担当
站在总决赛舞台上的十位选手,都经过了层层选拔、激烈角逐,代表着生态环境科普的新生力量。
荣誉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特等奖获得者杨雨晴作为一位拥有三年讲解经验的“老兵”,感触尤为深刻。“讲解员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文明旅游的倡导者和生态保护的践行者。”在日常工作中,从推广“零废弃海岛”理念,到耐心解答孩子们“为什么岛上都是电动车”等充满童真的疑问,都让她深切体会到讲解工作的价值。“讲解员最重要的,不仅是对知识的精准把握,更在于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转化为公众,尤其是下一代的自觉行动。”
苗云阁在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说:“做好美丽中国讲解员,最重要的是有一颗以人为本的心,要勇于担当责任和使命,把环保的种子种在听者心里。作为科研人员,更要展现出专业性,做到‘有问必答,答必精彩’。”
这份责任感和行动力,是许多选手的共同心声。“通过比赛,我明确了未来要继续深化对生态文明的理解,更好地向公众传播这些理念。”张晓栋表示,希望在科普中融入更多年轻人喜欢的AI和科技元素。雷笛则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述,让青少年感受科研的趣味与重要,点燃他们投身国家需要领域的热情。“科技的创新和突破是科学家们攻坚克难、一点一点干出来的,科学普及也是一样,是靠我们一句一句讲出来的。”
“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活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讲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唱响生态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载体。今年,活动正式更名为“我是美丽中国讲解员”,更体现了美丽中国正从战略目标转化为全民共识,激励全社会做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者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行动者。
“愿我有一颗天空般的心,高远宁静深爱大地;愿我有一颗宇宙般的心,永远守护生生不息……”当选手共同唱响《生生不息》,歌声传递的不仅是对比赛的不舍,更是他们对生态保护事业“生生不息”的坚定承诺。
讲解只是开始,行动才是答案。
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柴芦径在点评时所说:“讲解员不只是舞台上的讲述者,更是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者。”他们将从舞台出发,回到各自岗位,成为播撒创新理念的“火种”,带动全社会用更鲜活的方式讲好美丽中国故事,提升全民生态环境科学素养,凝聚建设美丽中国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