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反映水质异常,现场查证:暗管偷排!
时间:2025-09-17 08:30:00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刘阳
记者从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官网了解到,商丘市生态环境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分局某日接到辖区污水处理厂反映,近期污水管网进水水质出现异常,酸度偏低。商丘市生态环境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分局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对该厂收水范围内污水管网开展排查。
执法人员利用无人机巡查发现,317省道附近田地内一处污水井周边的庄稼坏死,周边土壤疑似受到污染。执法人员打开该污水井,发现浓烈的刺鼻气味和烟雾外逸,使用pH试纸测试,pH值为2,井内污水呈强酸性。
执法部门随即组织蛙人进入井内检查,在井壁内侧发现一根内径15cm的暗管,又使用暗管探测仪排查溯源,发现该暗管通往3公里外的河南赞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北侧暗池内。
随后,商丘市生态环境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分局协调使用挖掘机挖开暗池表面覆土,现场呈现两个长约2m、宽约2m、深约4m的污水池,池内存有未经任何处理并伴有刺鼻气味的黄褐色污水,通过增压泵沿暗管排往污水井及污水处理管网。
经检测,该公司暗池内污水的腐蚀性(pH)检测结果为1.88,排放的污水属有毒物质,涉嫌污染环境罪。商丘市生态环境局已将该案移交公安机关。
而就在前几日,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城西工业园区也发生了一起暗管偷排案件,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公安部门将案件告破。
详情请点击链接:晴天,雨水总排口为何水流不断?
短评
群防群治打击暗管偷排
江西抚州、河南商丘相继查处的暗管偷排案件,暴露出当前环境监管严格态势之下,仍有部分企业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只要管道足够隐蔽、手段足够狡猾,就不会被发现。这种心态着实要不得,暗管偷排不仅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更是对法律权威与公共利益的公然挑衅,对这种恶意违法行为必须严厉惩治。
暗管排污的隐蔽性极强,往往深埋地下,甚至延伸至厂区外数公里。为逃避监管,有的企业会选择在夜间、节假日或恶劣天气排放。这类排放往往具有间歇性和短时性,执法人员一到场,违法企业可立即关闭阀门,瞬间“恢复达标”。环境执法人员到达污染源现场开展执法检查,有时还会遭到企业想方设法的阻拦,有的企业甚至不惜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制造“合规”假象。这使得执法人员在日常监管中面临重重困难,难以及时发现暗管偷排违法行为。
而要想及时发现违法排污行为,就必须依靠社会力量来发现、传递更多信息。抚州案件的线索就来源于园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反映,群众举报往往能帮助执法机构弥补执法力量的不足。对于河水变色、异味等,生活在周边的群众往往最有发言权,也能敏锐地察觉到所发生的变化。执法人员难以排查的偏僻角落,对当地群众来说却是“家门口的事”。他们一旦发现异常,就能够通过举报帮助执法部门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快速锁定违法点。
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的社会监督之中,很多地方还大力推行举报奖励制度,从而进一步激发群众举报暗管偷排等违法行为的主动性,促进社会监督与政府执法协同推进,形成群防群治的合力。
除了发动群众,令人欣喜的是,科技赋能正成为暗管偷排行为查处的坚实支撑。在抚州案和商丘案中,执法人员通过无人机巡查,第一时间锁定案发现场开展调查取证,并利用暗管探测仪进一步溯源。这些科技手段的运用,显著提升了案件查办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有效提高了执法人员违法线索发现和证据固定的能力。因此,为执法队伍配备暗管探测无人机、便携式水质检测仪等装备至关重要,重点区域还需实现执法装备标准化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