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泓清水,用之不觉、失之难存。9月17日,记者从合肥鑫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新站区中水利用工程启动通水调试,年节水近千万吨,推动城市公共用水走向集约化、循环化。
再生水又叫中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也被称为城市“第二水源”。
近日,由鑫城集团子公司新站建投(中房)公司建设的新站区中水利用工程正式启动通水调试。该项目以陶冲污水处理厂尾水为核心资源,通过先进工艺实现“废水重生”,每日可稳定供应约4万吨优质中水,年节约用水近千万吨,显著提升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
项目新建设约7.5公里中水输送管道及1座一体化泵站,为中水输送提供稳定动力。在穿越铜陵路与轨道交通4号线交叉节点施工中,项目团队创新采用精准顶管施工工艺,在确保地铁安全运营的前提下,高效完成复杂节点施工。同时,为更好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用石头和叠水进行景观造景,与区域生态融为一体,既具观赏性,又能供市民驻足休闲。
本次通水调试,不仅为区域水资源利用开辟了新路径,更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多重利好。其中,为二十埠河上游及陶冲湖支流提供稳定补水,推动水生态韧性进一步增强,实现水环境焕新。此外,东方热电公司率先接入生产中水,替代自来水使用,显著降低企业用水成本,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在市政取水方面,管道沿线布设7座智能取水栓,将为道路清扫、绿化浇灌等市政杂用提供便捷的中水取用点,也有助于推动城市公共用水走向集约化、循环化。
近年来,安徽积极推动城市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拓展污水再生利用途径,着力提高再生水利用效率,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后,全省会进一步拓宽再生水利用方向,持续提升利用水平。结合新一轮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发展相关规划编制,以现有污水处理厂为基础,统筹布局推进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推动市政再生水在市政杂用上的使用,提高再生水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关部门将督促各地统一取用水标识并实施计量,要求符合再生水用水条件的园林绿化、工业生产、建筑施工、道路清洗等领域全面使用再生水。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