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尹大强----同济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副院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2-18  浏览次数:2328
核心提示:尹大强,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首批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学术带头人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尹大强

尹大强,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首批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学术带头人,首批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A类),上海市领军人才。现担任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学部环境化学学科评审专家;兼任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副主编、《生态毒理学报》副主编和J. Environmental Science编委等国内外学术职务。研究方向:环境化学品与健康风险,主持完成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项目、973课题、863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基金子课题以及国际合作、上海市重点基金等,已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收录150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出版《环境生物学》等教材5部,获得省部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1998年荣获首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2012年荣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九届“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


职  务: 教授

博士/硕士导师: 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办公室电话:021-65982688

电子邮箱: yindq@tongji.edu.cn

所在系所(部门):环境科学系

主要研究方向:

[1] 环境化学污染物生态毒理效应和生态风险

[2] 饮用水高风险污染物筛选和健康风险评价

[3] 水生态修复原理与方法

主讲课程

本科《环境毒理学》、《环境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分子生态毒理学》、博士研究生《生态风险评价》

校内外学术及行政兼职

★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长江水环境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饮用水主题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学部第十三届评审专家;科技部P3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

★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2000)、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2)、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A类,2003)。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常务理事、长江流域环境保护专委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员会(第一届)。

★《生态毒理学报》副主编、《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农业环境学报》、《环境化学》等编委。

 

教育经历

1979.09-1983.07 本科 南京大学 生物学专业

1985.09-1988.07 硕士 南京大学 环境科学专业

2000.09-2002.12 博士 南京大学 环境科学专业

 

工作经历

1983.08-1988.09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 助教

1988. 10-1993.09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 讲师

1993.10-2001.09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 副教授

1994.08-1995.09 美国杜克大学 高级访问学者

1998.02-1999.02 英国国家水研究中心 合作研究员

2001.10-2006.09 南京大学环境 学院 教授、副院长

2006.10至今 同济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副院长

教学情况

本科《环境毒理学》、《环境生物学》;研究生《分子生态毒理学》,博士生《生态风险评价》

 

科研项目

目前已主持国家科技部、环保部、教育部等科研项目19项,已完成17项。

近5年来的主要科研项目如下:

[1]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资助“三峡库区污染物-水-沉积物互相作用关系及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2010DFA91800)。起止时间: 2010.01 -2013.01;负责人。

[2] 国家环保部水专项“长江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2008ZX07421)。起止时间: 2008.01 -2011.12;负责人。

[3] 国家环保部水专项“城市河湖水系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2008ZX07316-004-01)。起止时间: 2008.01 -2011.12;负责人。

[4] 国家自然科学金面上项目“环境暴露水平典型四环素类抗生素胚胎致畸效应与化学机制”(20777055)。起止时间: 2008.01 -2010.12;负责人。

[5]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基于基因调控网络(GRN)的典型内分泌干扰物发育毒性机制研究”(20110072110021)。起止时间:2012.01 -2014.12;负责人。

[6]上海市科委上海市重点基金“典型水环境PPCPs的环境过程和生物效应”(08JC141890)。起止时间:2008.10 -2010.09;负责人。

 

代表学术论文

目前已经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1篇,近几年代表性论文如下:

[1] Hu, X. L.; Chen, Q. Q.; Jiang, L.; Yu, Z. Y.; Jiang, D. L.; Yin, D. Q. *, Combined effects of titanium dioxide and humic acid on the bioaccumulation of cadmium in Zebrafish.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1, 159, (5), 1151-1158.

[2] Jiang, L.; Hu, X. L.; Yin, D. Q. *; Zhang, H. C.; Yu, Z. Y., Occurrence,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antibiotics in the Huangpu River, Shanghai, China. Chemosphere 2011, 82, 822-828.

[3] Chen, H.; Xu, Z.Y.; Wan, H.Q. ; Zheng, J. Z.; Yin, D. Q.*; Zheng, S. R., Aqueous bromate reduction by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ver Pd/Al2O3 catalysts. 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 2010, 96, (3-4), 307-313.

[4] Yin, D.Q.; Zhu, H.K.; Hu, P.; Zhao, Q.S., Genotoxic effect of 2,4,6-trichlorophenol on p53 gene in zebrafish liver.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2009, 28, (3), 603-608.

[5] Jiao, S.J.; Zheng, S. R.; Yin, D.Q. *; Wang, L. H; Chen, L.Y., Aqueous photolysis of tetracycline and toxicity of photolytic products to luminescent bacteria. Chemosphere 2008, 73, (3), 377-382.

[6]Yin, D.Q; Gu, Y.; Li, Y.; Wang, X.L.; Zhao, Q.S, Pentachlorophenol treatment in vivo elevates point mutation rate in zebrafish p53 gene. Mutation Research-Genetic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utagenesis 2006, 609, (1), 92-101.

 

获奖及专利

[1] “典型污染物环境化学行为、毒性效应与早期预警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1年,国务院颁发),排名第三

[2] “典型污染物毒性效应机制与早期预警方法研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9年)

[3] “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与蓝藻水华暴发机理研究”, 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一等奖(2009年)

[4] “小城镇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

[5] “稀土元素环境化学行为及其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4年)

[6] “环境生物学系列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江苏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0年)

[7]首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1998年)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